当学生不达要求时 - 泰州市海陵教育网 首页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1:27: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当学生不达要求时

泰州市大冯中心小学 张久明

我们都知道,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总有学生在朗读、解答问题等方面出现错误或不能达到教学要求。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思想。特级教师们的一些教学案例能给我们带来启发。

案例1:薛法根老师《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片段:

师:这篇课文中生字、生词很多,比如这些词语,你们不一定会读。(出示第一组词语:镜子、委屈、告诉、疼爱、走一趟、贮存、养料、足够、多亏)

生:(纷纷举手)我会读,我会读。 师:(故意地)老师没有教,你们都会读啦?我不信!你来读。 生:(读词语。将“贮存养料”的“贮存”读成了“储存”)

师:老师还没有教,八个词语你已经读对七个,真了不起。哪一个没读对?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仔细听其他同学读,看能不能自己发现。

生:(读词语,全部读对了) 师:(与学生握手)你真了不起!介绍一下,怎么会读的? 生:我昨天预习过课文了。

师:你已经养成了预习课文的习惯,祝贺你!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样自觉就好了。

师:(问刚才没有全读对的学生)你发现了吗? 生:我把“贮存”读成了“储存”。 师:(高兴地)你能通过倾听别人的朗读发现自己的错误,真会学习!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也是一种学习啊!

当学生读错字音的时候,教师有可能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有可能直接换一个同学读,甚至可能训斥一番。薛法根老师先是表扬学生“真了不起”,再叫他“仔细听其他同学读”,最后那名学生自己发现了错误,又得到了一次表扬。其实,读对了七个本不值得表扬的,薛老师这样做正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不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又注意了培养学生“仔细听”的习惯,最终能够促使这名学生自己改正错误,使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案例2:于永正老师《小稻秧脱险记》教学片段: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起来了。”(声音大) 师:你没有完,(学生笑)再喷洒两遍你都不会完。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起来了。”(学生喘着气读)

师:我听到你喘气了,但是声音仍然很大。说话的声音这么大能完吗?(学生笑)

生:(小声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学生鼓掌)这就是“有气无力”,读—— (学生读“有气无力”)

这是一个朗读指导的教学片段。当学生朗读不符合要求,与文中杂草角色的当时情景不相符时,于老师没有提示朗读的技巧,而是唤起学生的角色体验,学

生终于变成了“杂草”,朗读达到了要求。更主要的是,这个片段充满着幽默感,学生笑了又笑,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这两个教学片段使我们看到,教师在教学中充满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心中充盈着爱、成功与喜悦。周国平在《周国平论教育》中说:“一种教育倘若不把人性放在眼里,只把应试和谋生树为目标,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的幸福越来越陌生,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我们的确有权问一下:这还是教育吗?”课堂教学中,当学生表现不好不能达到要求时,我们也应该鼓励他们,应该使他们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