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15:10: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双水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

衰竭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 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呼吸、心率、血气指标变化和病情改善程度;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治疗。结果试验组经bipap治疗后患者呼吸、心率、血气指标变化和病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70 mm hg,呼吸频率>25次/min。试验组中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727±44)岁。对照组中男32例,女8例,平均年龄(719±47)岁。两组从年龄、病情轻重程度、治疗前血气分析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经验性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应用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等,以后据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不同的是:对照组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适当应用呼吸兴奋剂,试验组应用瑞思迈ⅲ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方法是:让患者半卧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告知其注意事项,示范教会患者配合呼吸机呼吸的方法,尽可能用鼻呼吸;戴好合适的鼻面罩,固定头带松紧适宜,以不漏气为准,模式:(s/t),双水平正压通气,最初吸气压力(ipap)设置为8 cmh2o,呼气压力(epap)4 cmh2o,待患者逐渐适应后再逐渐上调压力,至患者最佳耐受水平且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为宜,ipap多为~

16 cmh2o,epap多在4~6 cmh2o;吸氧浓度40%~55%;呼吸频率为12~16次/min,同时监测患者血气、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根据血气监测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或及时改气管插管进行有创通气。无创通气有效者及对照组治疗有效者为继续观察对象,分别于治疗3 d后在自主呼吸下复查血气分析指标,进行对比。在患者达到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允许患者短时间休息、咳嗽、排痰、饮水及进食,患者一次通气时间控制在2~4 h,3~4次/d.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3 d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观察见表1、表2。 23不良反应试验组有4例出现胃肠胀气,占10 %,经引导用鼻呼吸,并给予莫沙比利口服,促进胃肠蠕动后症状很快缓解,3例鼻梁皮肤受损,占625%,均经调整头带及垫付纱布,局部涂抹红霉素眼膏后痊愈。 3讨论

copd急性加重期由于感染使气道粘液分泌增加、黏膜水肿、平滑肌痉挛,气道阻力增高,这就需要较高的吸气力量才能克服气道阻力,同时气道阻力也使呼气气流受限,残气量增加,形成内源性呼气末正压,而肺部炎症使肺泡结构破坏,外周小气道的支撑功能受损,在呼气过程中,小气道过早受压或者闭陷,也使呼气气流受阻,更促使了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进一步升高,这些因素都可增加呼吸

功耗,导致呼吸肌疲劳,从而使通气和换气功能进一步下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发ⅱ型呼吸衰竭; bipap呼吸机以压力支持提供较高吸气正压,通过ipap克服气道阻力,起吸气辅助作用,增加潮气量;患者呼气时又自动调至较低呼气正压,它可以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起到机械性支气管扩张作用,增加肺泡通气和改善氧合,促使二氧化碳排出,尽快纠正酸碱失衡,维持内环境稳定,从而达到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3 d后,所观察的心率、呼吸频率、sao2、动脉血气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试验组改善更显著(p<005),而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 bipap呼吸机在治疗aecopd并发呼吸衰竭中的疗效确切可靠,是常规药物治疗所不能替代的,它可以快速改善通气及生命体征、减轻呼吸困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不良反应轻微,并可以预防。在试验组中5例无创通气失败改气管插管的患者中,血ph值均<725,这也说明bipap呼吸机对ph值在725~735之间的中度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更大[4]。这也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对于ph值<725的患者,施行无创通气更应该严格把握适应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检测观察指标,以便及时调整为有创通气,以免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