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5:58: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说明
(一)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easurement
(二)开课对象:10级工程造价专业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 (三)课程性质:
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本课程的目的令学生学会水准仪和经纬仪的使用,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四)教学目的:
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使用、计算方法。从而在处理施工测量问题时有较宽的知识面。
(五)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水准仪的使用及计算,经纬仪的使用及计算,及导线控制测量的计算。通过教学环节使学生达到测量的基本要求。习题和实践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讲授时注意要联系实际。
(六)教学时数:
教学时数:课堂教学44学时,实验12学时。 教学时数具体分配: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水准测量 第三章角度测量 第四章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 第七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第八章地形图的应用 第九章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第十章施工场地的控制测量 第十一章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第十二章工业建筑施工测量 第十三章竣工测量 第十四章全站仪及其应用 合计 讲授 2 6 6 4 4 2 2 2 4 2 2 2 2 4 44 实验/实践 4 4 2 2 12 合计 2 10 10 6 4 4 2 2 4 2 2 2 2 4 56 (七)教学方式
以课堂教学和实验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八)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和实验。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第 1 页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工程测量的任务,了解测量坐标系,如何进行测量的定位元素和方法,知道计量单位的换算。
1、 了解工程测量学的任务和它与其他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 2、 掌握测量坐标系中的相关定义和概念。
3、 充分认识定位元素和定位方法在测定点位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 掌握弧度的应用。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工程测量的任务 一、工程测量的定义。 二、工程测量的用途。
第二节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
二、基准面的含义、水准面。 第三节 地面点位的确定 一、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 二、地面点的高程 三、地面点的坐标 四、平面直角坐标。。 第四节 测量工作概述 考核要求:
1、 工程测量的任务
1.1测量的任务、原则。(记识) 1.2测量的目的、用途。(记识) 2、测量坐标系
2.1基准面的含义和条件。(应用)
2.2地球形状和大小。(领会) 2.3水准面的概念(记识)
2.4平面直角坐标系和高斯平面坐标系的区别和联系及应用。(应用) 2.5高差的概念(记识) 2.6绝对高程的概念(记识)
3、测量精度等级(领会)
4、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应用)
第二章 水准测量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水准测量的相关知识点,做好水准测量实施前的技术准备,通过水准测量的实验,达到独立操作水准仪,完成两个测站以上两点间往返高差的观测、检核、成果整理所必须的实践能力。
1、水准测量的原理 2、水准仪和水准尺 3、水准仪的操作 4、水准测量实施
第 2 页
5、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6、水准测量误差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水准测量原理 一、水准测量原理。
二、前视与后视。
第二节 水准仪和水准尺的工具 一、水准仪的构件 二、水准尺的
第三节 水准仪的操作
置架,初平,照准,精平,读数, 第四节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一、水准。 二、施测方法 三、成果检核
第五节 水准测量内业误差 一、符合水准路线的内业计算 二、闭合水准路线的内业计算 三、支水准路线的内业计算 第六节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一、水准仪的主要轴线及应满足的条件 二、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三、外界条件的影响 第七节 其它水准仪的介绍 一、精密水准仪 二、自动安平水准仪 三、激光水准仪 考核要求:
1 水准测量的原理
1.1高差法,仪高法,视差(记识) 1.2 闭合水准路线,符合水准路线,(记识)
1.3水准尺尺长误差,水准尺零点差,无泡居中误差,水准尺倾斜误差大气折光的影响。(记识) 2水准仪的操作
2.1中间法(领会)
2.2符合水准管与微倾螺旋运动之间的关系(领会) 2.3 自动安平原理,补偿器的光学特性(领会) 3水准仪误差及三四等水准测量
3.1运用角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运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气泡居中(应用) 3.2运用双仪高法和双面尺法作测站检查,闭合水准高差的计算和调整(应用) 3.3分析水准仪检校项目之间的关系(应用) 3.3水准测量误差消除和削弱的方法(应用)
第三章 角度测量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