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22:15: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环境监测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 课程名称 Environment (英文) Monitoring 学 分 适用对象 考核方式 先修课程 3 环境监测 课程类型 总学时 专业课 48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09级、10级;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10级 闭卷笔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 二、课程简介
环境监测课程为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必修专业课之一。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一门科学,它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水体、大气、土壤、生物、固体废物及噪声等环境污染因素的监测方法和基本原理,以及监测结果的计算和统计方法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布点、采样、监测技能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为从事环境监测、污染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污染治理及效益评价和环境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一) 教学基本内容
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2、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3、环境标准 (二)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 2、了解环境污染的特点及监测特点; 3、了解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
4、掌握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及制订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分级情况; 5、掌握水质各类标准的应用范围;大气质量各类标准的适用范围。 (三) 重点与难点
环境监测的分类、环境标准的作用与分类及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为本章重点;难点是对环境污染的特点及环境监测特点的理解。 (四) 思考题
1、环境监测的概念、目的和分类和特点。 2、环境监测的任务是什么?
3、环境标准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14学时
(一) 教学基本内容
1、水体污染与监测:水体与水体污染;水污染监测的对象和目的;监测项目;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排污总量测量方法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地表水监测方案;地下水监测方案;水污染源监测方案
3、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水样类型;地表水样、地下水样、废(污)水样的采集;采集水样注意事项;
流量的测量;水样的运输与保存
4、水样的预处理:水样的消解;富集与分离
5、物理指标检验:水温,臭和味,色度,浊度,透明度,固体物,矿化度,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 6、金属化合物的测定:铝、汞、镉、铅、铜、锌、铬、砷、其他金属化合物 7、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的测定:酸度和碱度,pH,溶解氧(DO),氰化物,氟化物,含氮化合物, 硫化物,含磷化合物,其他非金属无机化合物
8、有机污染物的测定: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COD,BOD,TOC,TOD,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 矿物油;特定有机污染物
9、底质和活性污泥性质测定:底质;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二)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水资源情况及水体主要污染物的分类情况; 2、掌握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方法; 3、掌握水质的布点、采样、保存方法; 4、了解水样的一般预处理方法; 5、掌握各种污染物国家标准监测方法的原理、监测技术、监测结果数据的处理方法; 6、了解各种污染物与国家标准方法等效的监测方法的原理、监测技术及结果处理。 (三) 重点与难点
监测范围的水体采样点的合理布设、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水样的预处理方法以及COD、BOD、挥发酚、氰化物、含氮化合物、SS、高锰酸盐指数、TOC、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等的测定为本章的重点;本章难点是污染物监测方法原理的理解及监测结果的数据处理。 (四) 思考题
1、简明说出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2、地面水水体监测方案的确定、监测点及监测断面的设置。 3、工业废水污染源采样点布设及代表性水样的采集。
4、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平均混合水样、平均比例混合水样的采集原则及方法。 5、水样的典型保存方法与适用条件。
6、水样预处理的目的及内容、预处理的方法。 7、几种重点污染物监测方法与干扰消除方法。
8、测定BOD时稀释倍数的确定方法、稀释水的制备与要求、接种稀释水的制备方法。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8学时
(一) 教学基本内容
主要介绍大气环境监测的基本要求、原则、主要监测方法和仪器的基本原理。
1、空气污染基本知识:大气、空气及其污染,空气污染的危害,空气污染源,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 存在状态,空气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 2、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监测目的,调研及资料收集,监测项目,监测站(点)和采样点的布
设,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采样方法、监测方法和质量保证
3、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直接采样法、富集(浓缩)采样法,采样仪器,采样频率,
采样记录,
4、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二氧化硫的测定,氮氧化物的测定,一氧化碳的测定,光化学氧
化剂的测定,臭氧的测定,氟化物的测定,硫酸盐化速率的测定,总烃及非甲烷烃的测定,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甲醛的测定,其他污染物质的测定
5、颗粒物的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降尘量及其组分的测定,总悬浮颗 粒物中污染组分的测定,空气污染指数计算 6、降水监测:采样点的布设,样品的采集,降水组分的测定 7、污染源监测:固定污染源监测,流动污染源监测 8、标准气的配制:静态配气法,动态配气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空气污染对人和生物的危害;各种空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及时空分布特点,有哪些污染源; 2、能够根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项目,并根据监测区域污染源的分布特点布设采样网点及确定采样时间和频率;
3、能够根据污染物的存在状态、浓度、污染源的特点及所采用的监测方法,正确选用合适的采样仪器和采样方法;
4、掌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臭氧、总烃及非甲烷烃、氟化物、汞蒸汽等气态、蒸气态污染物的国家标准测定方法的原理及测定技术,了解先进的仪器测定方法的原理; 5、掌握各种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及测其化学组分时,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6、了解测定大气降水的目的,并能进行布点采样,对降水中的组分进行测定;
7、掌握对烟气的温度、压力的测定方法,并能利用测得的数据进行烟气流速、流量含湿量的计算; 8、了解流动污染源各种污染物的采样监测方法;
9、掌握标准气体的两种类型的配制方法及使用范围。 (三) 重点与难点
根据污染源的特点布设采样网点、根据污染物的特点及监测目的正确选择采样仪器和采样方法、大气质量现状监测、气态污染物的监测、固定源的监测为本章的重点;本章的难点是气态污染物的监测。
(四) 思考题
1、大气中的污染物以哪些形态存在?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2、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 3、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有哪些? 4、大气颗粒物的类别及测定。
5、大气降水布设采样点的原则是什么? 6、标准气体如何配制?
7、如何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3学时
(一) 教学基本内容
1、固体废物概述: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危险废物的定义和鉴别
2、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制备,样品水分的测定,样品pH的测定, 样品的保存
3、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急性毒性的初筛试验,易燃性的试验方法,腐蚀性的试验方法,反应性的
试验方法,遇水反应性的试验方法,浸出毒性试验
4、生活垃圾和卫生保健机构废物的监测:生活垃圾及其分类,生活垃圾特性分析,渗沥液分析, 垃圾堆场蝇类滋生密度的测定,卫生保健机构废物的定
义、分类和处理
5、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实验动物的选择及毒性试验分类,吸入染毒试验,口服毒性试验, 鱼类毒性试验 (二)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特性;
2、了解各种情况下固体废物的采样方法、制备方法、保存方法及预处理方法; 3、掌握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及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4、了解垃圾的特性分析方法。 (三) 重点与难点
固体样品的采样和制备、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为本章的重点;难点是固体样品的采样和制备、对半数致死剂量的确定。 (四) 思考题:
1、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2、有害废物有害特性的介定。 3、固体样品的采样和制备。 4、生活垃圾特性分析。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3学时
(一) 教学基本内容
1、土壤基本知识:土壤组成,土壤的基本性质,土壤背景值,土壤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2、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监测目的,资料的收集,监测项目,采样点的布设,监测方法,土壤监 测质量控制,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3、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加工管理:土壤样品的采集,土壤样品的加工与管理 4、土壤样品的预处理:土壤样品分解方法,土壤样品提取方法,净化和浓缩 5、土壤污染物的测定:土壤水分,pH,可溶性盐分,金属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二)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土壤的组成性质及受污染的特点;
2、会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会选用正确的制备方法和保存方法; 3、掌握测定不同项目时测定前的预处理方法及测定方法。 (三) 重点与难点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及选择正确的制备方法和保存方法为本章重点;难点是土壤元素背景值的常用表达方法、土壤样品的前处理。 (四) 思考题:
1、土壤的组成及土壤背景值的定义。 2、土壤样品如何制备?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2学时(4学时)
(一) 教学基本内容
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样品采集和监测项目 2、空气污染生物监测:利用植物监测,利用动物监测,利用微生物监测
3、土壤污染生物监测: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土壤污染的动物监测,土壤污染的微生物监测 4、生物污染监测: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在体内分布,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污染物的测定
5、生态监测:生态监测的定义,生态监测的类型及内容,生态监测的任务和特点,生态监测方案及 技术路线,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生态监测指标监测方法,生态监测技术 (二)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水环境污染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2、掌握空气污染植物监测方法;
3、了解生物测试法的原理; 4、了解污染物在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及污染途径;
5、掌握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方法及测定污染物时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6、了解常用的测定方法。
(三) 重点与难点
水环境污染生物群落测试方法、生物样品的预处理为本章的重点;本章的难点是选择合适的布点及采样方法和对样品的制备。 (四) 思考题:
1、植物样品如何制备?
2、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有哪些? 3、常用的污染物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第七章 物理性污染监测:6学时
(一) 教学基本内容
1、噪声污染监测:声音和噪声,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噪声测量仪器,噪声标准,噪声监测 2、振动及测量方法: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
3、放射性和辐射监测:基础知识,照射量和吸收剂量,环境中的放射性,放射性防护标准,放射性 测量实验室和检测器,放射性监测 4、光污染监测:光污染,测量仪器 (二)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声音的物理特性,搞清楚其量度方法; 2、搞清楚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 3、掌握各种噪声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4、了解噪声的标准,并能进行比较; 5、了解放射性污染的来源、计量方法及危害; 6、了解一般放射性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 (三) 重点与难点
噪声来源与分类,声功率、声强、声压与级,噪声叠加,噪声的各种表示方法及计算方法,等效连续声级,噪声测量仪器,城市环境噪声、工业企业噪声、交通噪声的监测及为本章的重点;本章难点是对响度、响度级、计权声级的理解,及噪声频谱分析;放射性监测对象及内容,放射性监测方法。
(四) 思考与练习题: 1、噪声及来源、分类。
2、声压级、声功率级、声强级及表示方法,分贝的物理意义。 3、噪声叠加的原理与方法。
4、计权声级及其在噪声测量中的作用。 5、等效连续声级与统计声级。 6、频谱分析的目的。 7、普通声级计的使用。
8、各种噪声的测定方法与注意事项。
9、什么是放射性活度、半衰期、照射量和剂量?
10、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的原因有哪些?放射性污染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 11、常用的测量放射性的检测器有哪些? 12、放射性的监测方法有哪些?
第八章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1学时
(一) 教学基本内容
1、突发事件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突发事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定义及产生原因,突发性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