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新模板(环境各专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15:22: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境污染事故的分类和特征

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应急监测的任务和内容,应急监测的原则,突发性环境污染事 故的应急组织和网络

3、部分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化学毒物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有毒气体污染事 故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爆炸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和处置方法,农药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腐蚀性 污染物质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溢油污染事故的 应急监测和处置方法

4、污染物扩散浓度估算方法:毒性重气泄露及扩散,污染物在地表水中的扩散,污染源扩散模拟软 件简介

5、简易监测及其在应急监测中的应用:简易比色法,检气管法,环炉检测技术 (二)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几种简易监测方法的原理及应用情况;

2、了解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方法和处置方法。 (三) 重点与难点: (四) 思考与练习题

第九章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1学时

(一) 教学基本内容

1、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子站布设及监测项目, 子站内的仪器装备,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仪器,空气噪声自动监 测系统,气象观测

2、地表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地表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水质自动监测站的 布设及装备,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仪器, 水质监测船

3、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水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 4、遥感监测:摄影遥感,红外扫描遥感,相关光谱遥感,激光雷达遥感,微波辐射遥感, “3S”技术

5、环境监测网:环境监测网管理与组成,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国家地表水质量监测网,其他国家 环境质量监测网,污染源监测网,环境监测信息网 (二) 教学基本要求

1、对自动监测系统的作用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

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6学时

(一) 教学基本内容

1、环境监测管理:主要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环境监测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2、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3、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制度,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实验室 认可与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关系及其发展, 我国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的评审内容与考核要求 4、监测实验室基础:实验用水,试剂,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实验室的管理及岗位责任制

5、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述,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直线相关和回 归,方差分析,模糊聚类分析 6、实验室质量保证:名词解释,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7、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标准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标准化,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 8、环境标准物质:环境标准物质及分类,我国环境标准物质

9、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质量保证检查单,环境质量图 (二)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进行质量保证活动的意义和方法;

2、了解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了解为了保证监测质量对监测实验室的要求;

4、掌握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及结果的表示方法; 5、学会检查检测过程的可靠性及监测结果的可靠程度; 6、了解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的使用方法。 (三) 本章重点、难点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及结果的表示、实验室内的质量保证为本章的重点;本章难点是监测数据的统计检验、方差分析。 (四) 思考与练习题

1、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意义与内容。 2、准确度、精密度的表示与作用。 3、监测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少的方法。 4、监测质量控制图的作用与绘制方法。 5、监测数据的统计检验方法。

<二>要求:

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无机化学(或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及仪器分析等课程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监测在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①掌握常规监测项目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并能在环境工程中应用;② 具备制订监测方案的能力,包括污染源调查、布点和采样、监测方法选择及方案实施,对环境监测中遇到的问题应有独立分析与解决的能力,针对实验中涉及的项目应能熟练操作;③掌握监测过程质量保证的内容和方法、实验的关键环节、干扰消除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数据处理;④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五、课时分配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课题名称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第七章 物理性污染监测 第八章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课时分配 理论 2 12 6 3 3 2 4 1 实践 其他 2 2 2 2 小计 2 14 8 3 3 4 6 1

监测 9 10 总课时 第九章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 第十章 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 1 4 2 1 6 48 “课时分配”中,“其他”主要指看录像、现场参观、课堂讨论、习题等教学环节。

六、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环境监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奚旦立、孙裕生主编)

参考书: 1.《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主编) 2.《环境工程手册——环境监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奚旦立 主编) 3.《环境工程监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1月出版,蒋展鹏主编) 4.《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国家环保局 主编) 5.《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国家环保局主编) 6.《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吴鹏主编)

七、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建议

(一)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主

干课。它的先修课是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因此,本课程不再重复介绍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及相关仪器,在有关部分只是直接加以应用。

(二)本课程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建议建议同时开设实验课。其理论课与实

验课教学时数为2:1;同时还应安排一周时间开综合实验课,以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实践性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三)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内,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接受能力,因材施 教。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环节安排等方面可灵活掌握。但第二章、第三章、第 十章是重点。对固体废弃物、土壤、生物监测等章节,重点介绍样品的采集、制 备和测定前的预处理方法。

修订人 (签字) 审核人 (签字) 批准人(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