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个体部分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3:52: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个体部分报告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系统内的个体、群体、组织的心理与行为及其关系。

解决人的问题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基础因素。而环境中的人的个体行为又会受到诸如个性、知觉、动机、激励、压力、价值观、态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一、知觉与行为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相对性、整体性等。这些特点都会影响到知觉的正确性。同时,知觉还可分为自然知觉与社会知觉。而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所以,对于同一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知觉,不同的知觉就会对个体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当然,由于我们的知觉因要受到各种复杂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造成我们的知觉不一定每次都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有可能造成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知觉防卫等等。因此,眼见未必都为实。这需要我们必须不断地去学习,以获得新经验,改变完善个体行为。在管理活动中,要尽可能地引导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行合理总结,达到增强自信心、激发努力动机、提高积极性的目的。

二、个性与行为

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其他人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里特征的总和。个性往往是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包括影响员工的工作方式、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效率、影响员工的人际关系,所以了解和认识员工的个性心里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对于合理的安排工作岗位,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中气质是先天的个性心理特征,比如有理智型、情绪型、意识型或内向型、外向型等,但是,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气质类型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事

第 1 页 共 4 页

业成就的高低,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我们应根据人的不同气质合理使用人才,我们应根据人的不同气质特征合理调整组织结构,我们应根据人的不同气质特征合理安排思想工作方向。

而性格具有社会属性,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或内倾型、外倾型;或独立型、顺从型等等。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我们应根据人的不同性格差异,合理使用不同性格的人才,在思想教育、人员选拔、行为预测等各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到性格因素。

而能力是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能力受个人素质、环境、教育、实践等因素影响而表现高低不同。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我们应根据人的不同能力差异,合理使用不同能力的人才,量才录用,作到能力要与职务、岗位相匹配,充分发挥不同能力人的能力。

当然在实际的管理中,我们应做好互补的个性搭配,以提高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

三、动机、压力、激励与行为

人的需要是多样的,不同的需要产生不同的动机,不同的动机又产生不同的人体行为,需要、动机、行为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联,但不唯一。比如:个体的某种需要会引起动机,有了某动机,就会引发做某件事情的行为,从而去满足某种需要。然而,有了某种需要不一定会必然产生某种动机,有某种动机也不一定就会必然引发某种行为。一个人往往同时存在着不同强弱程度的各种动机,其中最强烈最稳定的动机,即优势动机才能引发行为,其行为结果达到目标时,才能够得到满足需要。

所以,我们在实施管理行为时,应充分认识和了解个体需要、动机和行为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通过设定合理的激励制度,通过刺激需要,强化动机。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引导个体行为不断满足低层次的需要,激发高层次的需要。按照奥尔德佛的ERG需求理论,引导个体行为不断满足低层次的生存需要,激发高层次的成长需要。按照双因素需求理论,引导个体行为不断满足低层次的保健需要,激发高层次的激励需要。按照麦克利兰的激励需求理论,引导个体行为不断满足低层次的归属需要,激发高层次的成就权力需要。同时,我们还应通过设定目标,关注过程,改造行为,以引导需要、强化动机,通过各种激励措施,

第 2 页 共 4 页

以引导个体行为朝着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四、压力、态度、价值观与行为

当前社会对个人的压力越拉越大,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压力对于个体行为既有消极的方面也有积极的影响。压力因环境、组织、个体而来,体现在工作、生活、家庭等各方面。

面对压力,不同的个体又有不同的态度,态度会影响人们的认知与判断,态度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效果,态度会影响人们的个体忍耐力。积极的态度会消化压力,消极的态度会强化压力,影响人们的行为效果,所以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压力,消化压力。

当然,科学的、理性的、经济的价值观,会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态度,以引导我们理性地去面对压力,保持良性的心态,去理智地、客观地看待我们身边的事物,这将对我们做出正确的个体行为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

所以,在日常管理中,我们要重视组织文化建设,要根据组织的使命、任务,树立正确的组织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态度,通过合理的工作、组织设计,以缓解、减轻和消除压力,变压力为动力。

关于“冰山理论”的认识和体会

冰山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另有八分之七默默潜伏于水面下,构成整座冰山的坚实基础。

一个个体的能力素质远远望去,就如同这样一座冰山。其飘浮于“水上部分”包括个人的知识技能,这些很容易为我们辨识,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而其隐藏于“水下部分”则包括价值观、自我定位、驱动力、人格特质等,这些是一个人的隐性素质,难以为外人发觉,且不易衡量的。这样,显现于世的“水上部分”和潜伏的“水下部分”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员工所具备

第 3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