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5 19:10: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1、“政策分析”作为学术用语最早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提出。
2、作为一门学科,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15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4、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 ⑴公共政策: 具体的个别政策: 政策群和政策链:
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实践内指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政策链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统一政策问题而先后指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一般:从某项具体的个别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⑵政策系统: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⑶政策过程:
5、公共政策的概念体系分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
~~~
~~
边际概念。
次级概念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丛书概念。 边际概念是指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 6、古代中国政策研究十分发达的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7、古代中国重视政策研究的原因:中国古代王朝赓续相传,但在政权更迭中宗教不能为一个政权的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提供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又强烈地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重视人才的征聘并在读书人做官的入口处注重考核他们的对策和施政能力;我国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形成的科举制度又让学业优良者踏上了“读书做官”的人生历程。
8、古代中国没有形成独立的公共政策学的原因:古代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都还没有显露出来,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太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只管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的解释往往是从权威和哲学的原则出发。
9、20世界前半期学科孕育的历史条件: 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特点: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
基本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
②决策科学的而形成:
③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
~~
④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正度政策领域的扩大:
第二章 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1、公共政策含义: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
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公共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3、公共政策发展的原因:在公共问题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现代国家和政府,自罗斯福“新政”、北欧国家实行“福利国家”政策、特别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越来越注重于执行社会管理的职能,而其目的不仅是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而且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自身的发展;社会的不断发展,让世界主要国家和人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4、政策类型(从内容特征上划分):
①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战略、策略、战术。 元政策:又叫总政策(总路线、总方针),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基本功用在于保障其他各项政策遵循同一套政策理念、谋求实现统一的政策目标。
基本政策: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衍生自元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