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梳理试题全集(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9:17: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D.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 答案B 解析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灯丝升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形成的,故选项A正确;大雾逐渐散去是液态小水滴吸热汽化,选项B错误;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时,由于水银凝固而无法测温度,选项C正确;夏天从水中上岸的人由于皮肤上的水蒸发吸热,人会感到冷,选项D正确。 10.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答案C 解析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故A、B、D错误,C正确。

11.(多选)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4 min时,水开始沸腾

B.在t=4 min到t=6 min的过程中,水不吸热 C.在t=6 min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 ℃ D.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 ℃ 答案ACD 解析如题图所示,水的初温是90℃,水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在第4min和第6min之间,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100℃不变,所以水从第4min开始沸腾,实验时水的沸点是100℃,在第6min之后继续给水加热,水还是处于沸腾阶段,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100℃不变。 12.(多选)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

B.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儿,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 答案BCD 解析冰花是由室内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A选项错误;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水分不断蒸发的缘故,B选项正确;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蒸发吸热,所以人会感觉比较冷,C选项正确;从冰箱中取出的冰茶温度较低,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冰茶的外壁上,故D选项正确。 13.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小杨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不断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柱而言,它的 (选填“密度”“质量”或“内能”)在增大。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 答案热胀冷缩 内能 32

解析(1)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作物体的质量,质量大小与温度无关;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在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

温度升高,水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根据ρ=可知密度变小;

(3)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2℃,数值自下而上变大为零上,由题图可直接读出温度计示数为32℃。

14.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 ,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的区别是 。

答案固液共存 甲有熔点,乙没有熔点

解析由题中图象知,乙在整个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是非晶体;甲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甲是晶体,熔点为48℃;从第4min到第8min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态。

15.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所示)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汽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汽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 现象。 答案放热 液化 扩散

解析汤汁是蒸汽液化形成的,在液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闻到鸡肉的浓香味,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16.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 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也不会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

侧”)。

答案水蒸气 凝华 会放热 内侧

解析干冰升华吸热,使铝罐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铝罐时,会凝华成小冰晶(霜)。寒冬,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车窗时,会放出热量,从而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车窗的内侧。 17.

右图为节目演出时利用干冰营造出来的舞台效果,使表演者如同身处仙境,“烟雾”缭绕。请利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使舞台产生“烟雾”缭绕现象的原理。

答案“烟雾”缭绕现象的原理: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解析舞台上要出现白烟雾,就要喷洒干冰,也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升华,升华要吸收热量,致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雾”。 18.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填字母)。 A.水蒸气 B.小水珠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min。

答案(1)慢 (2)停表 (3)B (4)15

解析(1)采用水浴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观察和及时记录各时刻的温度;(2)除了题图甲所示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3)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4)由题图乙可以看出,萘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5min结束,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 19.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的测温物质为 温度计。

测温凝固点沸点

物质 /℃ 水银 -39 /℃ 357 酒精 -117 78

(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

(3)如图乙所示,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每隔 1 min 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

时间0 1 2 3 4 5 6 7 8 /min 温度88 90 92 94 97 98 98 98 /℃

(4)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答案(1)热胀冷缩 水银

(2)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 (3)96 98 (4)如图所示

解析(1)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2)将热水倒入烧杯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所以很难看清示数。(3)由题图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

度计的示数为96℃。当温度到达98℃时就不再升高了,所以温度不变时即为沸点,此时吸热温度不变。(4)根据表中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第4课时 光现象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18·四川自贡中考)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D.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答案C

2.(2018·浙江台州中考)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答案C 3.(2018·湖南娄底中考)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