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易经详解-师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0:36: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地水师

【原文】师。贞,丈人吉,无咎。

【译文】师卦。正固。有威望的长者吉祥,没有灾难。 【解读】

1、师卦是下坎上坤,亦即“地水师”。《序卦》说:“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争讼的人越来越多,以致形成了军队。

2、“师”原指军队编制,有作战任务,所以必须正固。“丈人”是指有威望的长者,由于此语在《易经》只出现一次,所以常被认为是“大人”的误写。丈人带领军队,是吉祥的。

3、“无咎”是因为军队作战并非可喜之事,谈不上“无不利”。

【原文】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译文】《彖传》说:师卦的师,由众人组成。正固是坚持正道。能

够带领众人走上正路,就可以成王天下了。刚强者居中并且上下相应,遭遇危险还能顺利前进,用这种做法来役使天下,而百姓跟随他,结果是吉祥,还会有什么灾难呢?

【解读】

1、“师”是军队,由众人所组成。古代军队编制为:五人一伍,五伍一两,四两一卒(一百人),五卒一旅,五旅一师(两千五百人)。

带领众人而能正固,实非丈人莫属。

2、师卦六爻只有九二为阳,等于一阳(丈人)带五阴(众人)。九二是刚爻居下卦之中,可以行正道,上又有六五相应。因此,他有为王的气象。

3、“行险而顺”,本卦下坎上坤,坎为险,坤为顺,亦即遇到危险而终能顺利化解。“毒”是指役使,因为作战之役使有荼毒百姓。这原本会带来忧苦,但是百姓依然支持正义之师,所以结果是“吉”。

【原文】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译文】 《象传》说:地里面有水,这就是师卦。君子由此领悟,

要容纳百姓,蓄养众人。

【解读】

1、师卦由下坎上坤合成,坤为地,坎为水,所以说“地中有水”。水聚集在地下,有如众人集合可以组成军队。

2、“君子”的志向是修养道德以建立功业,所以要“容民畜众”。

【原文】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译文】

初六:军队出动要按照军纪,不顺从的,将有凶祸。 《象传》说:军队出动要按照军纪,因为破坏军纪会有凶祸。

【解读】

1、初六是师卦第一爻,表示要发动军队去作战,这时须以军纪为上。初六在下卦坎中,坎为水,水为平,引申为法令与规范,所以

说,“师出以律”。

2、“否”是恶、逆,“臧”是善、顺。一般讲臧否人物,是指评断人物的好坏优劣。在此,“否臧”是指逆而不顺。“失律”对任何团体都是危险,而对军队则是凶祸。

【原文】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译文】

九二:率领军队而能守中,吉祥而没有灾难,君王三次赐命嘉奖。 《象传》说:率领军队而能守中吉祥,是因为受到上天的宠幸。君王三次赐命嘉奖,是为了使万国都来臣服。

【解读】

1、九二居下卦中位,就军队而言,可以统一指挥又可以守住中道,所以“吉无咎”。九二与六五正应,六五为天位或天子位,对九二全力支持,六五到九二有三步,所以说“三锡命”。《周礼》有“一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之说。

2、“承天宠”,九二为全卦唯一阳爻,往上直通天位而毫无阻隔,又与六五正应。上卦为坤,为国,一致应合九二,唯九二马首是瞻。所以,奖赏功臣,正可以怀柔万邦。

【原文】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译文】

六三:军队或许会载着尸体回来,凶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