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9 10:26: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从针具发展看针灸适应症的变化
姓名:陈鸿 学号:058010117 课程:针灸理论与应用
摘要:选取砭石,九针,火针以及浮针作为不同时期针具的代表,从针具的发展可以发现针灸的适应症的范围在逐渐扩大,并且开始更多的结合西方医学的理论,针对性治疗相关病症。 关键词:针具 适应症 砭石 九针
纵观历史,针具的变革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可以从针具的发展,研究其应用,从而推测适应症的变化。笔者选取砭石,九针,火针以及浮针作为不同时期针具的代表对其起源,外形,理论根据进行探讨。
一、以砭石为代表的古代外科器械
虽然目前普遍认为砭石是现代针具的起源,但是砭石在古代的适应症却与当下毫针有所差异。
在1963年,在内蒙古多伦旗头道洼新石期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枚经过磨制的石针,一端有锋,呈四棱锥形,可作针刺之用,另一端扁平,有半圆形弧刃可切开排脓;在1964年,湖南长沙战国墓中出土一扁圆形石器,两端有琢磨和火烧的痕迹,一面光滑如镜,据考证认为即属熨法所用贬石;在1972年,河南新郑县郑韩故城遗址出土砭石,此砭石一端呈卵圆形可以用来按摩,另一端呈三棱针可以用来刺破皮肤排放脓血。
从文献[1]来看,《五十二病方》中针对痔疮有“燔小隋(椭)石,淬醢中,以熨”的热熨法;《灵枢·玉版》中针对痈疽提出用砭石的治法“其已成脓血者,其唯砭石铍锋之所取也”,同时指出砭石的排脓血功能比针的效果要好;《黄帝内经太素·卷第十九设方》亦有提及“气盛血聚,未为脓者,可以石熨,泻其盛气也。气盛脓血聚者,可以砭石之针破去也。”
从上述的考古学和文献研究可以看出,古代砭石的形状并不固定,可以推测是对应相关病症所需要的方法对症磨制,且治疗的病症多为外科疮疡痈疽。李氏
[2]
认为当时贬针的功用仍是治痈肿者,结合许慎所说的“以石刺病”,可知贬石是
用作治痈肿。但刺脓肿需要的是尖锐,不是用刀刃,现在外科切开排脓术,也是用刀尖挑开或刺破。故用贬石称“刺”也完全恰当,将贬石叫做贬针并无不可,但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针”。
二、扩大适应症范围的古九针
从起源地的探究可见九针应用的空间在扩大。《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解释了“九针”的起源“南方者,天地之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然而,欧阳氏[3]基于考古出土的文物散布内蒙古,河南,河北的实物证据以及制九针的黄帝来自中原的文献证据认为九针的起源地并不局限在某一地域,并且九针在当时的应用相当广泛。他认为九针的起源具有多极化,可能其中一些来源于此,而另一些来源于彼,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结合硬石的形制,通过渐进的过程逐渐创立了九针。
针具规格以及适应范围得到归纳统一并且扩大。《黄帝内经·九针十二原》中详细阐述九针的形状和适应症“镵针者,头大末锐,去泄阳气;圆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者,以泄分气;鍉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员利针者,大如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圆,以泄机关之水也。”从原文形态和用途来分析,古九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可称之为狭义的“针”,形状为细长,前端锋利,能够穿刺,具备这些特点的有员利针、长针、毫针三者;第二类仅仅具有形状细长的类似“针”的形态,但尖端不够锋利,没有穿刺的功能,包括员针和鍉针,多用于体表揩摩,亦可视为按摩器械;第三类包括镵针、锋针、铍针、大针,这四者既不具备“针”的形态,又不具备“针”的功能,而更倾向于古代比较简单的手术器械,因此周仕明[4]认为,古九针是《内经》时代用于针灸、点刺放血、脓包穿刺、切开引流、腹腔穿刺放水、截肢手术等一套较齐全的医疗器具的总称。所以在那个时代,针灸的适应范围决不仅仅限于针刺治疗,而是包括漏管、脓包。腹水等多种手术治疗方法。
三、对病症更有针对性的现代针具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古九针的式样也被后人较多改良。如镵针发展为以梅
花针为代表的皮肤针,浅刺皮肤而不能深入,用于泻血,治头身热症等;锋针变为后来的三棱针,针身圆柱形,针头呈三棱锥形,用于点刺、泻血,治痈肿、热病等;长针针身细长锋利,用于深刺,治“深邪远痹”,后人在此基础上改进为“芒针”。亦有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针具创新如浮针,针刀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 火针——助阳扶正,温通经脉
现代学者[5]认为,九针中大针应当为火针。大针,针身粗圆,用于泻水,治关节积液,因此,《内经》之后,火针疗法成为了痹证的首选治疗方法。此外,由寒邪引发的经筋病,取其疾病疼痛处的部位为腧穴,施以火针,以火热之力作用于寒邪集聚之地,强破深凝寒毒,故火针疗法是作用最快,效果最直接的治疗寒邪为病的经筋病的治疗方法。由于其疗效显著,所以《内经》认为火针疗法是治疗寒凝所致的经筋病的常规疗法。
现代对于火针的应用已经远远超出古籍的记载。贺氏[6]认为火针疗法的治病机理在于温热经脉,人身之气血喜温而恶寒,温则流而通之,寒则涩而不行。火针疗法借助火力之阳,激发经脉之阳气,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并调节脏腑功能活动。他认为\凡属寒热虛实,病灶轻重远近,无所不宜\。贺氏[7]还根据临床需要,从材料、形态、规格等方面对火针针具进行了改革。贺氏火针所用材料是钨锰合金钢,这种针具有耐高温、硬度强、不退火、不易变形折断、经久耐用等优点。其规格和形态根据不同治疗用途分为:细火针,粗火针,平头火针,三头火针。由于火针针具的选择与疗效有直接而密切关系,因此,治疗前必须根据病情或部位选用适合的针具。细火针适用于面部或肢体肌肉较薄弱的部位,适用人群多为老人、儿童及体质虛弱的患者;中粗火针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除了面部穴位及肌肉薄弱的部位外,其它的穴位和部位均可使用中粗火针施术;粗火针主要用于针刺病灶部位,如痈疽、囊肿、结节、窦道、淋巴结核、下肢静脉曲张等;平头火针多适用于治疗浅表溃疡、内眼角赘生物、皮炎、老年斑等;三头火针多用于点痣、内痔、血管瘤等。 2. 针刀——解除卡压,松解组织
针刀是借鉴组织松解术的方法,在现代闭合手术和古代九针的基础上研究而制成的新的刀具。临床上用针灸刀采用闭式定点松解被压的小血管和神经末梢,松解挛缩变性的软组织,达到与手术相同的效果,且可以免除患者手术之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