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9:38: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技能 (1)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 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

(1)体会代数表示运算和几何直观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2)了解数据和随机现象,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 析和随机观念。

(3)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 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 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 学的自信心。

(3)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4)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总体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第 1 页 共 1 页

课程组织和教学活动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发展数感。

2、在讨论简单物体的性质、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4、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他人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事物中存在的简单数学规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询“为什么”的习惯。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考虑事物的意义而死记硬背。例如:数数从一开始可以流利的往后数数,但是从中抽出一部分数起,就得从头数起,否则就接不下来。因为他们是整体机械记忆的,不能紧紧抓住所记的内容和意义有条理地记忆,也就是理解记忆的能力还很差。这一阶段要培养学生理解性记忆。

第 2 页 共 2 页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期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知觉发展不够充分,做作业时往往看错题,或者把方位搞错,如:常常把毛写成手,把6写成9。在观察顺序性方面,他们显得杂乱无章,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没头没尾。他们对能引起自己兴趣和关心的事物,注意力就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如收看电视中的动画故事片,能看到最后,叫他的名字,他都没反映。这说明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注意力集中相当长时间。他们注意力的特点之一是,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就记忆了他,而忘记了别的事情,他们注意力范围狭窄。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倡导学生开始合作学习。当前入学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字突出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随便,想独占老师和其他一切。在具体行动上,还不能很明确区别“自己”和“他人”。课堂上,别人在发言,他还举手喊“老师”,要求发言。做事很少考虑别人。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地让同桌合作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意识。

查尔斯.里德的一句话说的非常好,让我们一起铭记: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