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方城”城邑、缯关地望考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4 4:24: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春秋?方城?城邑、缯关地望考

贺金峰

春秋时期,楚文王二年北渡汉水,扩展疆土,申缯故国遂被纳入楚国势力范围,为实现?争霸中国,控霸南土?政治抱负,巩固既有成果,曾在北部的古缯国境内缯关基础上依山构险,建制城邑,修筑长城,《吕氏春秋》称其为?方城?,与?黾阨、井陉(xing)、崤?等并为天下?九塞?。依据战国时期遗物《鄂君启金节》,?方城?同时又是城邑,似无异议。由于?方城?城邑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占据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关于春秋时期故?方城?城邑地望研究,已经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且已形成一些研究成果,但至今仍众说纷纭。笔者试依据古代文献以及北魏时期成书、国内外史家一直认可的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对这一问题作以考证,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一、?叶县霸王城说?与《水经注》所载之水流向不合 此说以《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古迹》 ?又一古城,俗称霸王城,在县东南六十里,干江保。世传项羽所筑,据《水经》‘苦菜于东之间有小城名方城’,在潕水之西,今观此城盖故之方城也? 记载为依据(【1】),所主?方城?城邑位于今叶县保安镇东北前古城,此遗址正扼?夏路?古道,有位于《水经注》所载?苦菜??于东? 两山之间,北有河水通过,确为楚国春秋时期申缯古国北部东西走向楚长城防御线上一重要隘城。但细考此地河流方位,却与《水经注》所

1

在地望不合。

1、从地志学家张嘉谋的考证看,叶县霸王城非?方城?。 民国三十年代,已故河南历史地理学者张嘉谋在注《明嘉靖南阳府志〃古迹》时就对此载提出质疑云:?《水经〃潕水注》潕水东北迳于东山西。潕水之左即黄城山,东北径方城。郭仲产曰:‘苦菜于东之间有小城名方城,东临溪水。寻此城致号之由,当因山以表名也。苦菜即黄城也,及于东,通为方城矣。’案此谓方城山附近之小城,非方城县。?(【1】第三册四六)张嘉谋先生在经过引经据典慎重考证后认为,此城可能是?西舞南舞之一?。

2、从《水经注》记载看,北经霸王城之水流向不合。 《水经注》中对?黄城山?地望、范围以及?东北经方城?之水均有记载,而且方位、流向详实,古今地理变异不大,认真对比实地考察结果可以看出,北经霸王城之水与《水经注》记载不相吻合。

第一、《水经〃潕水注》 ?郭仲产曰:苦菜、于东之间有小城,名方城……苦菜即黄城也?,?潕水东北迳于东山西,西流入潕。潕水之左即黄城山也,?(【2】P)可知其所载?苦菜??于东?皆山名,在?潕水?之东者名?于东?,?潕水?之西者名?苦菜?,?苦菜?即?黄城?,同为一山。其地望如据《通典》?方城山一名黄城山。?《元和志》?方城山在方城县东北五十里,即沮溺耦耕处。?《寰宇记》?黄城山即方城山也。?《九域志》?方城县有方城山。?《康熙府志》?方城山裕州东北四十五里。?可知?苦菜?在北魏时期亦名黄城山,即后世地志所载?黄石山?,亦称?方城山?,俗名?小武当

2

山?、?小顶山?,其主峰位于方城县境内。

第二、《水经〃澧水注》有?醴水又东,与叶西陂水会。县南有方城山,屈完所谓楚国方城以为城者也。山有涌泉,北流,畜之以为陂,陂塘方二里。陂水散流,又东,迳叶城南,而东北,注醴水?,?醴水又迳其城东,与烧车水合,水西出苦菜山,东流侧叶城南,而下注醴水?,(【2】P161-162)可知在郦道元时期,方城山在苦菜之东,而苦菜在方城之西,两山虽连绵却非一名。《叶县志》(同治):?黄城山在县西南四十八里与裕洲方城山昆连。杜预注在叶县西南四十八里即此山也。?清时叶县治即汉代昆阳,而汉晋时叶县县治在今叶邑(今叶县旧县),距清叶县县治昆阳三十华里,叶邑西南西南十八里,即今方叶交界之高楼、将军帽等诸山。说明?苦菜?( 黄城)之山的北部也包括今叶县西南高楼山以西诸山。

第三、依据《水经〃澧水注》 ?水西出苦菜山,东流侧叶城南,而下注醴水?(【2】P161-162)上述记载可知此水虽发源于黄城山北麓,然为向东北方向流淌入澧水之?烧车水?;而叶邑之南有山号为?方城?者,并非烧车水所出之?苦菜?山,今考叶邑西南诸山,虽亦名?苦菜?、?黄城山?,但其水发源之后即流向东北,与叶邑西、东注入澧水,显然与《水经〃潕水注》中?水出黄城山,东北经方城?之?水?流向相反,而叶邑之南闯王寨山附近诸山发源之河水,《水经注》中不见记载,且发源后均向东流,尤其在前后古城之间出现时向正东方向流淌,这同样与《水经注》所载?东北经方城?之水特征不相吻合。

3

3、从省文物局经过考故调查结果看,霸王城应为春秋时期?卷城?,不是?方城?。

依据赵宏、赵文军、王宏伟、朱树奎等先生《河南叶县古城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成果》报告:?通过发掘,基本明确了叶县古城遗址应为东周时期的一座古城址。根据文献记载,叶县夏属豫州地,商、周为应侯国。这里地理位臵十分重要,处于楚国与中原各国进行战争时首当其冲的位臵。位于叶县西南的古城遗址,南边紧邻楚国长城,可能就是东周时期楚国的一座边城,是楚国与北方各国对峙的桥头堡。古城遗址与《左传》所载的卷城位臵大致相当。?可知此古城遗址处自夏代就已经有人在这里居住生活。春秋时期成为楚国长城外线重要防御体系中的关城卷城。此处若果为?卷城?,依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前518)?季然郭卷。?(【3】P1465)可知此城当郭于鲁昭公二十五年,即公元前518年。尽管也在春秋时期,但与楚文王时期所筑的?方城?的时间不合。至于将其他地方的疑似古道或故城遗址定位为?夏路?或者?方城?者,在无提供可信依据的情况下,是不具备说服力的。

二、?裕州龙泉店说?之?龙泉?在历史上出现较晚,不临?夏路?,与春秋无涉

此说依据2007年8月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南阳百科辞典》记载:?方城道(亦称夏路)是南阳通向北方的一条最重要的通道。春秋时为楚国北通中原诸国的著名陆路交通干线。方城道自保安入境,经北方城(今方城县独树镇)?。此说在方城、南阳文化界颇具影

4

响力,但此说在推出结论是并无提供可信依据。

第一、明嘉靖《南阳府志》成书较晚,论证春秋古道乏力。 《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所载?裕州:总铺在州大门外西。沙淤铺、招抚冈铺、扳倒井铺、龙泉铺、新店铺、砚山铺俱在州东北,通舞、叶二县;东廓封铺、西廓封铺、赵河店铺、罗渠铺俱在州西南,通南阳府。?(【1】第二册六八)成书于明代嘉靖年间,仅以此论证春秋时期古道缺乏信服力。

第二、?裕州龙泉说?之?龙泉?创建时间较晚,与春秋无涉。 《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镇店》:?招抚冈店、扳倒井店、龙泉店、砚山铺店俱在州北。?(【1】第二册六十三至六十四)《明嘉靖裕州志校注铺舍》?东北路急递铺六,通舞、叶县。沙淤铺,一十里。招抚岗铺,二十里。扳倒井铺,三十里。龙泉铺,四十里。新店铺,五十里。砚山铺,六十里?, (【4】P49=50)可知其中明代龙泉店(龙泉铺)地望即今方城县独树镇治所,此地地名?龙泉?,必因?龙泉?,而《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与《明嘉靖裕州志校注》均载有?龙泉寺?,《明嘉靖裕州志校注》云:?龙泉寺。三。一在龙泉店北,一在城南五十里,俱元至正初建,有记。一在柳林川,宋熙宁时建?,(【4】P142=143)可证?龙泉店?的创建时间当在元至正初期(1341)左右,而?龙泉?店创建时间必晚于此寺。

第三、《南阳百科辞典》所云?夏路?遗迹与春秋无涉 《南阳百科辞典》所云 ?方城道?之?夏路?,即自今方城县梅林铺入境,经博望、灵龟铺、罗渠铺、赵河、廓封、西十里铺、县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