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9 10:24: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兴潮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第31期

【摘要】目的 研究康复疗法与中医针灸对于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37例偏瘫患者分析疗效情况,分为结合组、康复组,结合组20例,康复组17例,结合组的治疗方法为中医针灸及康复疗法。结果 结合组有效率为90.00%,康复组为58.82%;康复组的NDS评分高于结合组,BBS及TCT评分低于结合组。结论 治疗偏瘫患者时联合应用康复疗法与中医针灸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中风偏瘫;康复;针灸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1..02 急性中风过后经络及脑髓受损,如身体功能无法及时恢复或恢复效果欠佳,可遗留偏瘫症状。中风偏瘫属于痿证,可称偏枯、枯废、身偏不用或偏风等,由气虚、血瘀、痰浊、肝风等引起,偏瘫患者功能残疾,治疗时应疏通经络、增加脑部血流量,改善大脑神经功能与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1]。治疗偏瘫的中医疗法以针灸为主,针灸可以有效减轻误用及废用等躯体综合征。本文分析了中医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治疗的37例中风偏瘫患者,将37例随机分为结合组、康复组,结合组20例,康复组17例。结合组中男13例,女7例,年龄43岁~78岁,平均(65.1±3.5)岁;脑出血12例,脑梗死8例。康复组中男9例,女8例,年龄44岁~79岁,平均(65.8±3.2)岁;脑出血9例,脑梗死8例。康复组、结合组资料差异不明显。 1.2 方法

结合组20例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针灸及康复疗法,治疗康复组的17例时仅采用了康复疗法。头针:针刺病灶侧额颞诸缝、矢状缝、冠状缝,配以四关穴、哑门穴、风府穴、四神聪穴;体针:针刺下肢的昆仑穴、解溪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委阳穴、委中穴、环跳穴;上肢的中渚穴、阳池穴、合谷穴、外关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肩髃穴。肝阳上亢,加太冲穴,合谷穴;阴虚风动,加太溪穴、关元穴;气虚血瘀,加血海穴、气海穴;风痰阻络,加公孙穴、丰隆穴。持续捻针,针刺得气为度,针刺手法为平补平泻,留针0.5h,留针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行针两次,出针时需压迫针孔,避免出血。隔日1次,3次/周,治疗15次。灸治时采用麦粒艾柱,灸治穴位为患侧的十二井穴,包括少泽穴、少冲穴、关冲穴、中冲穴、商阳穴、隐白穴、大敦穴、厉兑穴、足窍阴穴、至阴穴及涌泉穴,每个穴位灸2壮,每次灸0.5h,3次/周,治疗5周。康复疗法:定时翻身,转换体位,将健侧肢体摆放在舒适位置,以偏瘫侧卧位为主,增强偏瘫侧感觉刺激;在少痛或无痛条件下被动活动远端关节与近端关节,如松手、握拳、迈步、站立等,活动时间为5 min/次。进行桥式运动锻炼、躯干旋转、卧位坐起或床上翻身活动,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可进行平衡训练、负重训练、步行训练,必要时需训练生活技能(洗头、洗脸、穿衣、剪指甲及梳头等)、语言能力,治疗时间为20 min/次~30 min/次,1次/d,5次/周,治疗两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效果,同时对比了两组的NDS(神经功能缺损)、BBS(平衡功能)及TCT(躯干控制能力)评分情况。 1.4 疗效判定

肌力达到4级或5级,患侧上肢可上举50°~90°,支腿抬高达到50°~60°,为治愈。肌力达到2级,上肢可上举30°~49°,支腿抬高达到30°~49°,为好转。未达到治愈及好转标准,为无效[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疗 效

康复组有效率为58.82%,结合组为9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NDS、BBS及TCT评分

结合组NDS评分显著低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中风偏瘫病位之本为脑,脑髓之质,神经本源,络脉空虚,正气不足或正气引邪,则外风所中,人脑髓空,运动知觉俱废。加之脏腑亏虚、肝肾不足,肢体脉络因痰湿壅盛、风火相煽而受阻滞,病位之标为络脉,寸口脉浮、拘急痿弱。血为阴,气为阳,气血不足、血脉不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邪气恶血,机关无法屈伸,阴阳失调,则中风之变,血瘀气滞,经脉失养[3]。若血中无气,纵缓废弛,若气中无血,抽挚拘挛,应养血活血、调理阴阳、柔则养筋、精则养神,邪去正安、正气旺盛,血行能摄,五官灵敏。针刺可调整阴阳气血,阴平阳秘,故精神乃治。针刺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曲池穴及合谷穴等阳明经穴,可调理髓海、通阳柔筋、化瘀通络、增强正气,故阴阳调和、气血互通,气血通畅,贯通上下、纵横交错、沟通内外之经络得温养、濡养。机圆法活、随证施治,对肝阳上亢、风痰阻络诸证,辨证选穴,可温阳益气、疏导筋脉、养血柔筋,相得益彰。十二井穴外络肢节、内属府藏,为筋脉之气流注之源,位于爪甲指侧、四肢末端,指之末端,经络不通、气更难至,灸井穴,可凿地取水,水得以出,气血会脉而通达四末,可补脏腑亏虚、通百脉、通畅经络、气血旺盛,脑髓得充,且神机得养。在应用针灸的基础上融入康复疗法,可以刺激神经中枢,增强神经元活性与脊髓活动,能够有效恢复机体功能,防止出现褥疮及关节僵硬等废用症状[4]。本研究证实:结合组的疗效优于康复组,且结合组的NDSS评分较低、BBS及TCT评分较高,因此治疗偏瘫患者时联合应用康复疗法与中医针灸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袁 磊,杨进平,闻 瑛,等.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及对Hcy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195-197.

[2] 费爱华,蔡圣朝,徐 斌.解语膏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5,35(11):1099-1102.

[3] 付渊博,孙敬青,宣雅波,等.基于GEE模型评价中医综合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3):952-955.

[4] 王玉龙,刘秋燕,张 焕,等.应用Prisma声明对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的质量评价[J].中医杂志,2016,57(8):660-664.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