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比例的应用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2:24: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比例的应用》

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19~20页的内容。

2.本课时主要学习解比例。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例的意义,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教材创设了“物物交换”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

3.本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五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过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学生对解方程的方法和书写形式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这也是学习解比例的重要基础。 ◆ 教材分析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解比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解比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1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介绍“物物交换”的背景知识。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最早出现物质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物物交换”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如用一只羊换一把斧头。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就从“物物交换”开始。 2.呈现问题。

同学们算一算,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

设计意图:通过“物物交换”,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呈现“玩具汽车换小人书”这一情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二、尝试解决,体会联系

1.想一想。

师:同学们算一算,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把你的想法记录在本上。 2.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体会在“物物交换”的过程中,玩具汽车的数量与小人书的数量之间存在的关系。 预设

方法一 14÷4=3.5,3.5×10=35(本)。 方法二 10÷2=5,14÷2=7,5×7=35(本)。

方法三 4个玩具汽车=10本小人书,14÷4=3……2,2个玩具汽车=5本小人书,10×3+5=35(本)。

方法四 4个玩具汽车=10本小人书,8个玩具汽车=20本小人书,12个玩具汽车=30本小人书,2个玩具汽车=5本小人书,12+2=14(个),30+5=35(本)。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2

1.提出新的要求。

师: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你能尝试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吗? 2.学生尝试列式。 预设

方法一 4∶10=14∶x。 方法二 10∶4=x∶14。 方法三 14∶4=x∶10。 方法四 4∶14=10∶x。

3.交流汇报写出比例的主要依据。 4.学生独立解比例。 5.汇报结果。 预设

生1:根据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可以把这个比例转化成4x=10×14。 生2:我是这样计算的: 4∶10=14∶x 解:4x=140 x=35

6.出示课堂活动卡,组织学生先和同伴交流,再独立解决。 (师巡视,适时指导)

7.验算:把求出的结果代入比例验算一下,看等式是否成立。 (学生自主验算) 8.教师小结。

解比例的关键是根据“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写成等式,再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设计意图:将解比例的学习融入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独立解决,然后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这样学生对新知识就会更加理解。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解方程。

2∶9=x∶1.8

∶=x∶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随机指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