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与哲学的探究-结课论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24 11:21: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西方哲学理性差异之我见

中西方哲学差异的存在,来源于文化的差异。就中西方文化来说,东方文化属于精神层面的较多,通俗讲就是跟着感觉走,个性较内敛;西方文化对物质方面要求的较多,认为科学能推动物质文明发展,个性较张扬。

分析中西方哲学差异,可以从理性主义方面着手,其异趣也集中表现在理性精神的差异上。

一、纯粹理性的差异

纯粹理性,指人不求功利、不计得失地探索各种抽象思辨的问题,如康德所讲,纯粹理性主要包括本体论问题、事物起源、思维形式、存在意义等抽象的问题。柏拉图认为,人由三部分组成:理性、灵魂、肉体,其中理性是三者中最高贵的、不朽的部分。古希腊的哲学,理性即“爱智慧”,是对知识的追求,毕达哥拉斯的数、欧几里得的几何、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等都是对世界本原的追究。这种思辨探索,往往是非功利性的,更多地是为了满足求知欲和好奇心、对完美和绝对的追求。

正是这种追求,西方理性具有明确的实证性和严谨性。例如,有名的“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则证明了“所有非黑的事物都不是乌鸦”的正确性,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

纯粹理性中包含着的悖论的形成是由于对同一种问题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但往往这两种看法都有其理论依据支撑。西方哲学中为了利益最大化,常常出现悖论。例如:张三昨天偷了李四家里的东西,在第二天李四状告张三时,张三诡辩说:“时间是流动的,昨天偷东西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你要去状告过去的我”。这样就可能造成混乱的局面,扩大到整个社会后后果不堪设想。

这种说法看似无懈可击,但是其实不是没有存在漏洞的。身处“现在”这个时间点,必定在过去或从前有一个开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始元”。开端点前面必有一个时段无时间,经历了变化才出现了时间。正因为此,虽然时间是不断变化的,但是事件具有延续性,一个时间所带来的祸患将延续到下一时间。上述事例就是把无限超越的极限化的典型,是狭隘肤浅与形而上学的结体。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间”上,无法在我们思考的问题上解决,这是不合逻辑的。但是正是这种矛盾的存在,才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中国人重实用,但却少有实证精神。实证需要科学理性来统摄,需要有怀疑的精神、探索的勇气,但我们的孔孟之道视科学研究为“淫技”,以“修齐治平”为正途,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也走此路子。于是探索自然,对认识进行实证,创造发明等,不被社会所重视。因此,在今时今日,中国提出科学发展观等理性理论,并付诸实践,来纠正传统的误解。就大学生来讲,国家鼓励大学生搞科研、重学术。每年有许多类似节能减排、创新实验项目的比赛,正是为了激励大学生爱科学、用科学而应运而生的。在我看来,大学生们更应该结合我国特点,吸取西方理性思辨的优点,探索科学、理性实践。

二、实践理性的差异

实践理性,是人从功利的目的出发,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意在追求对人有利的结果。这种实践理性既包含了工具理性,也包含了价值理性,它以人为目的,一切活动目的的确立,手段的选择和运用,过程的实施和终结,都是为了人的利益。西方正是追求这种理性,造成了西方人发展科学以追求利润的态度。

中国传统哲学不似西方哲学对经济目标这般明确,而更加追求一种“内求于心”的理性认识方法。这种精神传统,很少去追寻对外在的世界本原的认识,而是重视追求“本心”

的自我认知。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道”的宇宙本体说,但那个“道”是不可“道”的,不可“名”的,也即是不可分析,不可被证实或证伪的。这就使得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理性精神带有了一些神秘性,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就像中国的水墨画一样的道理,水墨画不像西方的素描和水粉体现客观真实的物质,它体现的是一种难以言状的混沌意境,在不同人看来都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看法。

主宰我们民族理性精神的是和谐,而不是西方的那种两极对立。我们的理性传统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与社会、与国家的内在的统一,即“天人合一”。这是一种内在的超越,它以对生命、宇宙的终极关怀为目标,是一种价值理性占主导的思想,这与西方所追求的外在超越截然不同。儒家主张内圣外王,向内部求价值之源,求安身立命之地。于是“善”成为中国哲学至高无上的法则。我个人很遵从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中国千年哲学在这种“善”的氛围下低调发展。

“天人合一”思想的应用在当今世界受到重视。人类是地球生命系统的一部分,是万物之灵,但不是万物的主宰,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应当和自然和谐相处,否则就会自毁家园。如今人类为了经济利益不顾环境效益,受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惩罚。今天,当我们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环境恶化的势态,不得不考虑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理念能帮助实现这一长远目标,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总结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差异,可以比较出中国哲学重情感,西方哲学重理性;中国哲学侧重方法论,告诉人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西方哲学侧重于认识世界,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东方文化更重视群体利益,体现在社会管理中喜欢集中,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体现在社会管理中更注重民主。所以西方哲学思想更注重理性,用科学的方法去阐述理性。东方哲学更注重感性和经验,用冥思的手法去加强感性。而这些差异不应该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障碍,而应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转化矛盾、推动全人类的物质、文化大发展。

哲学,作为人类的自我意识,是理性精神的直接表现。如果借用康德的术语来比较,我们不妨说,西方哲学偏于“纯粹理性”,偏重于追求知识;中国哲学偏于“实践理性”,偏重于追求道德。前者多描述自然界的必然,后者多强调精神领域的自由。 中国哲学是内省的智慧,它最重视的不是确立对于外间世界的认识,而是致力于成就一种伟大的人格。所以,和西方哲学相对而言,它并不重视对于客观对象的分析、区分、解释、推理,并不重视对于对象实体及其过程的精确叙述,而是把最高的真理,理解成一种德性的自觉。它始终不曾脱离人的社会关系,不曾脱离伦常情感的具体实践和具体感受。

在西方哲学史上,直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才有所谓“人的发现”,或者说“人的自觉”。与教会、神学和经院哲学所提倡的禁欲主义相对立,以薄加丘为代表的文艺复兴作家们宣称发现了与彼岸天国的幸福相对立的此岸的、地上的欢乐。这种欢乐意识是西方哲学觉醒的契机。以此为起点,西方哲学强调幸福的价值,个人追求幸福的权利,以及“叛逆精神”、反抗性格等竞争性道德。我们不妨说它的.基础是“欢乐意识”。产生于欢乐意识的痛苦必然伴随着消沉和颓废,产生于欢乐意识的悲剧必然伴随着恐怖和绝望。这些,正是西方表现

痛苦的艺术作品共同具有的。

东方文化是感性的,经验的,抒发自我意识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注重感觉的快乐。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注重感受性。道家老子“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庄子逍遥游,这都是把个人的感受性作为基础,而不是把原则作为基础。在印度佛教中,相反把感受性不作为基础,心经对五官感受都予以否定。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甚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苦集灭道,乃至无老死。印度的佛教为什么在中国能够落根,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中国人在感官经验中的烦恼,恰恰得到佛教心经的解脱。因为一种纯粹经验感性的范畴只能是矛盾的,产生无数的烦恼,儒家和道家基本都是在感官经验中,即使是道家自以为是进入对无形的世界道的探索,但是还是在“上善若水”这样的经验世界中。上善若水就是以水的形象比喻道的职能,这种思维的方式还是在经验感性。老子对刚柔的解释也是如此,以植物的柔软代表生命力,以干枯僵硬代表死亡。坚强者死之徒。老子的美学思想接近柔美,返璞归真,对儒家的矫揉造作进行批评。但是儒道二家基本都是中国式的---经验感性。这是不用质疑

的。 在宋明理学时期,儒家对抽象的形而上的理进行探索。但是还是附着在天,天理就是理的本体。天在孔子那里就是经验感性的最高层次,在宋明理学发展到天理,最终是存天理,灭人欲。对人的经验感性进行扼杀。这与儒家前期的思想冲突。比如快乐也是人的欲望之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在儒家早期是正常的,但是在宋明理学可能是不正常的。需要把情感经验扫除才能见到天理。这种极端思想受到清朝思想家的抛弃,废弃抽象无用的天理,而进入实学,回到现实,也就是重新进入经验感性之中。发展民族实业,资本主义的端倪就开始出现。直到洋务运动对西方的思想文化的正面接受。最著名的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把经验感性作为知,如闻恶臭,如好好色。这还是经验感性的。那么行就是顺着经验感性的行,而不是对原则性的行。尽管王阳明还是强调良知,但是良知的获得会死经验感性,这样知行合一还是在经验感性之中运行,不是在原则范畴进行。所以可以结论,中国人就是在---经验感性---中生活和思考的。思考本来是对概念的思考,但是在经验感性中只能复制和照搬,这也是几千年对圣人的言论记忆背诵的原因。经验复制。这是中国几千年在做的。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命之类都没有自己的罪错感,孔子一路顺风。这实际是表面化的。这种经验感性被中国人几千年复制。

关于西方研究了辩证法,逻辑性,物理学,灵魂和解剖学 西方文明的最大的特征----理性思辨。首先在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中就出现了以逻辑思辨的思想范本。当古希腊哲学衰落之后,长达1500年的基督教哲学,从2---16世纪连续不断,研究神学,上帝这个抽象的属灵的存在,神学和哲学的合一,哲学要研究形而上的存在,神学的上帝不显形象,这个理路是一致的。在西方本质的实在的抽象性,也就是“无形的手”曾经是亚当斯密经济学的理论,也是西方文化的特色。西方文化分为现实范畴,抽象范畴,文明的层次主要是在研究形而上的不变永恒的层次。这直接影响了政治和法律制度,甚至影响了经济学和人文思想。在所有的领域,-----理性思辨---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最大的特点。这不是东方的----经验感性。而是把经验感性变成抽象的数字,抽象的逻辑编程,抽象的图式,把世界变成标识化,这就是西方人的思维,把经验感性变成数字的例子,就是西医,西医以各种化验手段,透视技术把人体变成数字,把人体的健康标准化,符合标准才是健康的,反之就是疾病。透视技术把人体的神秘性打破了。医生看得见人体的内部是怎么样的,这在中医的望闻问切是办不到的。经过西医检测的人体,各种各样的数字,标志,才能判断人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