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们的幸福,做一个安静的燃灯者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29: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附:人物通讯例文一篇

为了孩子们的幸福,做一个安静的燃灯者 ——记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教师万平 文/黄佳熹 顾秀阳

一个理性、优雅、聪慧的美丽女人,放弃了在青春葱笼的雅致里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走上了三尺讲台,用真心和行动将教育理念化成有温度的关怀,以爱育爱,以德培德,培养出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她用才学、能力、品质和魅力给她的学生以成长的力量,她用无私的热切的关爱给学生终生永恒的记忆。她,就是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教师万平。 以赤子之心开垦教育之路

想象和现实的最大差别就是在现实中你会发现真正想要什么。虽然教师之路并非万平的初衷,但从教之后,她真正认识到:自己如此热爱孩子,热爱教学,这是一条属于她的路,她是一名天生的师者,走在这条路上,她是踏实的,充实的,欣喜的,平和的。然而在28年的成功教育之路背后,万平付出了比别人多十二分的努力与艰辛。

1981年,万平开始从教,在朝阳区劲松二小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孩子们日夜摸爬滚打,叫得出全校各班上百名小干部的名字,说得出他们班里所有小淘气的糗事??所有的班会队会大队会、广播、晚会、庆典??都是她和孩子们一同策划组织。1987年,万平到了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担任音乐教师及新月合唱团指挥工作。带领学校新月合唱团的同学们,在专家的指导下,获得了区、市、全国一系列合唱比赛的一等奖。作为指挥,她先后登台于人民大会堂、保利剧院、民族文化宫、北京音乐厅??并在1993年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吴灵芬教授,修习合唱指挥??七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年纪轻轻的万平连续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3年,是万平人生的转折期。这一年,她被调入了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主动要求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带着满腔的热情与自信,从“零”开始学习语文教学。从组课到校级优课,从接待课到研究课以至于区课、市课,大型活动展示课,从首届东兴杯大赛一等奖,到北京市小学专任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竞赛语文学科一、二等奖,以至成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

面对一个个挑战,万平总是以学习充实自己,以研究武装自己,以创新捍卫自己。她先后参加了北师大国家重点课题组“小学生学习与心理健康促进工程”,教育部国家重点课题“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推进课程改革”,北京市重点课题也是史家小学的中心课题“和谐教育的探讨”,以及市区重点课题“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的学习与研究,用她所学到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并将自己的实践写入科研论文,获得国家重点课题组、教育部多元智能国际年会论文评比的一等奖。在史家这片沃土中,十四年如一日,她就像一个农人,每一天都在田间耕耘:点种、耕作、间苗、收获、酿造,寒来暑往,甘苦自知。这段“探求教师真味的岁月”,使万平从一名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日记、博客:与学生的心灵交流

1987年9月,万平老师是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第一小学五年级(4)班的班主任。还没有开学,她就听说班上有一个很特别的学生:比班里所有孩子年龄都大,留级两次了。“我的个子比较矮,同组的老师们开玩笑地说:你看起来还没有你的学生年龄大呢,别让他把你给欺负喽。” 实际上,这个不大爱说话的“大”学生也的确没有把她放在眼里。头一个星期,他永远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一眼一眼地瞄着前面讲话的她,在课桌底下鼓捣着什么,后来才知道,他正对着万老师的脸画素描。

万老师找到他谈话,他也没有什么话,心里仿佛有个闸一般,死死地关着。 “哪天我来给你办个班级画展吧!”万老师看着他上课给自己画的头像,觉得这个孩子喜欢

画画是真的,倒不是为了上课成心捣乱,于是就试着与他沟通。

“真的,你说话算数?”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的眼中竟有了一丁点的光亮。

“因为我是汗手,小时候总画不好,一紧张,把纸就弄湿了,结果让老师批评。看到你画的这样,还真觉得不简单!”万老师由衷地说。再看到他的时候,他的那种阴郁淡多了。 第二天,他交上来一个本子,竟是一本日记。“这是我当教师之后看到的第一本学生写的日记。”错别字真是不少,句子也不是很通顺,但是他写得很认真。“这个孩子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万老师感受到了来自于孩子的信任。她一点一点地为他改了错别字,写了鼓励他的话,悄悄地将本子还给了他。

这样,他开始记日记,万老师天天为他批改。毕竟是十二三岁的孩子了,没过多久,他的日记就写得有模有样,语文成绩也渐渐提高了。后来经过他的允许,万老师在班上讲评了他日记中的一些篇章,让同学们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大多数同学不再用一种畏惧或鄙视的眼神看他,他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集体了。 “从那时起,我坚信了文字的力量。”万老师开始了她的日记教学。

十多年来,万平老师一直鼓励孩子们写日记,让学生们用小小日记本“以我手写我心”,并从未停止与孩子们在日记中的不间断地沟通与交流——无数节日记讲评课、无数个动人的成长故事、无数个为孩子们出版日记专版的不眠之夜、无数次与家长的沟通,几百万字的日记批改量见证了孩子的成长。 这种心与心的交流,字里行间渗透着爱与温馨。万老师以她那慈母般的呵护,大姐般的细腻,挖掘着孩子们心底那温暖的爱意。 时光荏苒,万平老师在日记中的真切评语已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写作的期待。在日记的伴随下,孩子们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小主人,生活的有心人。孩子们渐渐地学会了用笔将自己看到的事物记述下来,学会了在写日记的时候用心思考,分析自己的言语或者周围事物,将自己的心得积累下来,将自己一颗小小的心灵中的真、善、美提炼出来??而这一切,也将成为孩子成长的宝贵记忆和童年的财富。 1997年,万平老师为孩子们创办了班级刊物《小木桥》。她利用业余时间,编辑、刊印了上百万字的童年心迹。迄今为止,《小木桥》出刊已逾270期,同步记录了学生的心路历程,成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档案,她教过的所有孩子都珍藏着这份难得的宝贝。以文载道,以教养德,润物无声,小小的日记,见证着孩子们的进步与成长的点点滴滴,也圆了班上孩子的小小作家梦。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由她点评的13万字 的小学生在校日记专著《马方日记》,其中系列日记“仙人掌”还入选了北京版小学语文教材。近十年来,她的学生曾先后五十多人获国家级、市级作文比赛的一、二、三等奖。

一个淘气包的妈妈知道孩子春蕾杯获奖后曾给万平老师发来了手机短信这样写到:“一个曾经逃避写字,逃避上课,濒临厌学的孩子,居然获奖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奖!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您!因为您的包容、爱心、耐心、理解、坚持、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细致有效的训练方法,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集班主任与母亲于一身的温情互动,职业与敬业的专业品质,理性与人性的完美体现——这一切是一个特写,却不会定格,我们感谢您,我们爱您!” 为了更好地展示孩子们的才华,能更真切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2006年8月起,万平为孩子们开通了班级教育生活博客《小木桥》,在那里记录着班级每天发生的事情,同时这也为她建立了一个和家长、学生沟通的平台。万老师喜欢猫,所以这个博客又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咪咪的乐园”。万老师称自己是喵呜,学生们是喵咪,家长们是咪妈、咪爸。

现在,博客已经成为万平老师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白天,万平老师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班里,讲语文,改作业,教方法,聊天或谈心,她的心沉浸在孩子的世界里,感受着他们,听他们说,更深地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给他们需要的力量。夜晚,万平老师就在《小木桥》这个专属于她和孩子们的世界里畅谈天马星空的想法,交流近期的学习、心境感受,倾诉着那一个个平日里不能说的小秘密。

日记教学使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博客交流使得万平老师和孩子贴得更近了,这条成功的教学之路,洒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甜蜜,也再次验证了:教育,从来不是一条捷径,那是树的生长,是根的纵横,是年轮的蔓延,是逐渐的枝繁叶茂,是未来的花与果。

以善为灯,以心为田,行在路上

教育,绝对不是一件开花的活儿,它是种树,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扶持与忘我的漫长期待,它是一种为了终极放飞而无比宽厚温暖的拥抱??

如果说现在能够沉静地行走于教育路上的人不多,那么万平老师绝对是其中甘于沉静的一个。 为了孩子,万平老师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工作狂,甚至放弃了做母亲的权利。除了生病之外,十几年来,在12点以前几乎没有睡过觉,每天仅睡4、5个小时。 “小学教师有你这样当的嘛?”家里人曾经这样问她,后来习惯了,不再问了。

“怎么这么忙?不亲眼见,谁能相信哪?”朋友们曾经这样埋怨,时间长了,就随她去了,连聚会都会紧着她这个“人民教师”。

“别老那么晚,活是干不完的??身体还是第一位的??”同事这样叮咛着她,深为她的健康而担心。

多年来,万平一直坚持记工作日记,无论多忙也要补记一下工作日志,回忆一下当天有什么遗落之事:哪个孩子病了需要致电慰问、哪位家长来电需要回复,哪位同学的个别问题没能及时解决等等。想到了,便放下手头的事情,马上解决,不再拖延??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一两周之后,便将全班学生的名单默写一下。一时想不起来的,可能就是自己日常忽略的,要在新的一周及时补救:有意识地跟孩子聊聊天、和他谈一些关切的话语等,目的是让孩子懂得,他的点滴进步都在老师的心里。 每个人的内心能够承载的东西并不多,在万平老师小小的心中,承载的最多的是对孩子们大大的义务、职责与惦念。这些学生们永远在她心中占有无法取代的特殊位置。 她曾经在她自己的个人博客《蓝喵呜》中写道,“我真的很怕离开孩子们,我无法解释自己的这种感觉,和他们在一起,忙点,累点,甚至烦点,都可以成为一种常态。只有在咪园看到咪咪们之后,我才会踏实。忽然,明白,这不仅仅惦念了,这就是感情??是我和咪咪们之间的感情。在咪园我看见了让我惦念的咪咪们,放学聊天时,告诉我他们也惦念着我,仅仅如此,即便更忙碌辛苦,我都是快乐的。”

从选择教师这条维艰的道路至今,万平老师始终秉着一颗诚恳而纯粹的心,以一种刻苦与努力的态度和那份不为世俗瞬息万变的利益、荣誉所动的坚忍走她自己的道路,教育、关爱、感染那些天使般的孩子甚至他们的家人。这情、这意都是源于万平老师对于学生的爱,对于教育的爱,对于工作的爱。 “成长”是孩子们共同的权益。“不忽略每一个学生!”这是万平老师对自己的要求。然而一个人的精力到底有限,对于万平老师来说,尽管可以用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对待孩子,也不可能每个都照顾的周全,所以必须依赖与她合力配合且有行动力的家长,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切受益,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1997年,为了使全班家长能够及时了解班级的整体教育情况,她为班里需要个别矫正的孩子建立教育档案《家校直通车》,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笔谈,进行个案指导。她先后与十几名程度不同的个别儿童家长进行过个案矫正的沟通,积累的教育记录近四万字。 一位学生由于脑发育迟缓合并多动症 ,在四年级时话还说不清楚,人称“鸟语”。生活、学习不能完全自理。全班51名学生中被他打过、攻击过的有40多名。为了使这个孩子改变现状,健康地成长,万平老师与孩子的家长合作,从进教室,进座位,收拾书包,收拾文具,走路,踏步??做起,一点一点地对孩子进行引导矫正。几乎每天,她都与孩子的妈妈进行教育笔谈,辅导、鼓励家长坚持与自己配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个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

能力、学习自理能力、身体协调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十二年来,万平老师先后为近二十名不同程度需求的孩子做过个案矫正,短期的一个多月,长期的竟达三年。

1998年开始,她又为不同类型的家长开办“家长沙龙”解决不同类型、层次的问题:《从收拾书包做起》是关于培养学生自理习惯的,《快一步与慢半拍》是关于培养学习习惯的,《第一时间》是关于有效利用时间的,《举起我的手》是关于调动课堂参与积极性的,《阅读,思维的半径》是关于克服阅读障碍的,《不能忽略的??》是关于优秀学生克服自身薄弱环节的等等。“家长沙龙”的举办使班级的教育拥有了不同的层次和针对性,产生多元、立体的教育效果。

此外,万平老师还坚持为全班家长建立《家校通讯》,定期将班级整体情况向家长汇报;她坚持把每一次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变成“专题讲座”——倡导一种“科学、有序、积累、有恒”的班风、家风、学风,因人而异地科学对待每一位学生,由浅入深地将工作循序渐进,坚信教育量变到质变的内在规律,坚持不懈,始终不渝。

科学的教育理念,个案化的细致指导,万平老师与家长通力合作,实实惠惠地将优质教育落实到了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达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孩子的成长就是教师的快乐。“一点点小小的进步,一个个真心的笑脸,或者只一个成长过程中的微笑,就能使我忘记烦恼,无比欣慰。我的心常常被孩子们感动,只因为那来自孩子心灵的诚恳,来自孩子天真的不遗余力的朴实的行动!”万平老师幸福地说道。 从事教育28年,万平以善为灯,以心为田,努力做一个安静的燃灯者。心甘如怡、倾尽心力地为教育、为孩子无私付出,把对孩子的爱付诸于实实在在的行动。“用心做到最好!”这是万平老师工作的座右铭,它伴随着万老师,在六个教学班的工作中将自己的黄金岁月深深扎根于300多名孩子的心田。

如今的万平老师,虽已人到中年,却依然年轻,无法形容的那份气质和修养使她更为美丽,永远对孩子保持灿烂的微笑,永远与孩子们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在孩子的心里,她是最慈爱的妈妈,也是最尊敬的导师,更是最值得信赖,可以与之谈心,讲小秘密的知心朋友。28年的教育历程,万平用春风化雨的辛劳滋润着每一颗快乐的种子。今后的育人道路万平仍将以一颗火热而纯粹的心走在教育这块沃土上,播种幸福,播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