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第一部分第一章第4讲考题演练课时达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6:18: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练习:第一部分第一章第4讲考题演练课

时达标

N。读图回答1~3题。 下图为某日不同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图,且甲地位于40°

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A.0°N B.20°C.20°S D.23°26′N 2.乙地的纬度是( ) A.10°N B.50°N C.10°S D.50°S

3.当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时( )

A.北极地区出现极昼 B.甲、乙两地昼长相等 C.北京市白昼逐渐变长 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N的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0°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位于40°,故该日甲地与太阳直射N纬线。第2题,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点的纬度相差20°,即该日太阳直射20°,故该

S或50°N。若乙地位于北半球。其昼日它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差30°,乙地可能位于10°

S。第3题,长应大于12小时,而图中显示该地的昼长不足12小时,故乙地的纬度是10°

N纬线,此时北半球为夏半年,北极地区当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时,太阳直射15°

出现极昼;甲地的昼长大于乙地;北京市的白昼可能变长,也可能变短;地球公转的速度可能加快,也可能减慢。 答案:1.B 2.C 3.A

读地球绕日公转到远日点时的日照图(箭头代表公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4~5题。

4.若此时北京时间是11时40分,则B点的位置可能是( ) A.90°N B.70°N,125°E C.70°N,55°W D.70°S,125°E

解析:选C。根据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可判定该图为北极地区上空的俯视图。由于昼夜面积相等,说明此图为晨昏线北端点B点上空俯视图,则B点地方时为0时或24时,利用

E地方时)11时40分可算出B点经度。 北京时间(120°

5.此后一个月内,以下关于A点昼夜长短变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昼长夜短、昼渐短 B.昼长夜短、昼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短 D.昼短夜长、昼渐长

N),AB线跨纬度90°解析:选A。结合上题分析,B为晨昏线的北端点(70°,北极点处于

AB线上,A点为20°N。7月初至8月初,太阳直射点从20°N南移,但仍直射北半球,故可判断A点,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6.右图中的圆表示某一纬线圈,若劣弧AB表示昼,则C点日出的地方时为( ) A.3时00分 B.2时30分 C.8时30分 D.9时00分

解析:选D。由图可以看出,该纬线圈中的昼弧占1/4,即昼弧跨经度90°,也就是说该日该纬线圈上各地的昼长都为6小时,上午(日出到正午12时)、下午(正午12时至日落)各为3小时,即该纬线圈上各地的日出时间都为9时00分。

7.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完成以下问题。

(1)在甲处放大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①摩尔曼斯克港、②开普敦、③开罗、④北京四城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为________;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②④两城市昼夜长短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地球公转到乙处时,C点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地球公转到甲处时,A、B两点的昼长分别约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甲处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北极点周围出现极昼,应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第(2)题,地球公转到甲处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地球公转由甲到乙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开普敦昼变长夜变短,而北京则昼变短夜变长。第(3)题,读图可判断出C点的昼长为8小时,日出时间为8时,日落时间为16时。第(4)题,读图可推算出A点昼长为14小时,B点昼长为12小时。 答案:(1)逆时针方向画箭头

(2)①④③② 昼变长夜变短 昼变短夜变长 (3)8∶00 16∶00 (4)14小时 12小时

一、选择题

下图为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的是( ) A.甲、丁 B.甲、乙、丙

C.丙、丁 D.没有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

解析:选A。甲地昼长18小时,夜长6小时,丁地昼长6小时,夜长18小时,两地昼夜长短状况相反,应以赤道为轴,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纬度数值相同。 2.这一天,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 ) A.6时 B.15时 C.18时 D.21时

解析:选B。用公式计算:日落时刻=12+昼长/2。

3.若乙地为北京,则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能是( ) A.23°26′ B.56° C.72° D.88°

解析:选C。丙地昼长12小时,位于赤道,而赤道处在太阳直射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度最

34′;乙地为北京,该日昼长达14小时,据此可推测太阳直射北半球且离北回小,为66°

归线较近。

下表为6~8月四地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表,据表回答4~5题。

地点 昼长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① 先增长,后减短 先减小,后增大 ② 不变 先增大,后减小 ③ 先增长,后减短 先增大,后减小 ④ 先减短,后增长 先减小,后增大 4.四地由北向南排列的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解析:选B。6~8月,太阳直射点先向北回归线移动,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南移。与此同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长先增长(北极周围为极昼区,昼长不变,为24小时),后减短。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南半球正好相反。 5.①地最可能位于( ) A.3°N~5°N之间 B.18°N~20°N之间 C.16°S~18°S之间 D.33°S~35°S之间

解析:选A。①地昼长先增长后减短,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说明该地位于6~8月太阳直射区域以南。

读北京和M地同一天中的天空状况观测记录表,表中时间为北京时间,回答6~7题。 天空黑日出地日落地天空黑 晨光 昏影 暗结束 平线 平线 暗开始 5∶35 5∶36 6∶10 18∶20 18∶44 18∶45 北京 M地 —— 0∶00 0∶40 23∶40 0∶00 —— 6.这一天是( ) A.春分日前后

B.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 C.夏至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