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顶精文2019各地历史高考题分类汇编(必修一).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5:15: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霍光专权,刘贺急于收权,矛盾激化(2分);材料一是史事记述,材料二是史事分析(4分)。

(3)儒学成为正统(2分);丰富了材料一、二的史事记述和分析(2分);仅凭现有出土文物推翻《汉书》对刘贺的记述不客观、充分(2分)。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的政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和图片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释的能力。据材料三中的“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成为正统;对于第二小问考生则可以从完善史料,补充史料等来谈;对于第三小问中的评价问题,考生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评价。

【名师点睛】本题围绕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思想,设置三段材料,综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种能力,符合新课标高考的考查理念,又契合了当代关注传统文化的热点。第(1)(2)问实际上考查到了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述的能力。第(3)问则考查到考生对历史现象的概括分析能力。本考点题目设置比较平和,考生应该比较容易得分。

(2019海南卷)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到达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史称“陈桥兵变”。

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讳”,“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9分) 答案要点:

(1)宋太宗:宋太祖被拥戴为皇帝,是顺应天意; 今人:宋太祖策划了此次兵变,意在夺取皇位。(6分) (2)原因:“陈桥兵变”得国,无法隐瞒;以官修史书的方式确定兵变的性质;宣扬宋太祖忠义;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9分)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019全国卷Ⅱ)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答案】A【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度的形成 【解析】材料说明宦官在中枢决策过程中越来越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才有对于宦官在读书学习方面看法的改变。故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所述现象是伴随着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而出现的,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宦官参与议政,并非掌握决策权力,排除D项。

【名师点睛】明成祖时期内阁制度形成,内阁本来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设立的机构,且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但皇帝仍然担心内阁地位的上升会威胁皇权,因此让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得以参政,地位逐渐上升,在中枢决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宦官参政议政的能力也应加强,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由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的现象。 (2019天津卷)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

6

‘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答案】D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君主专制存在的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据题干中的意思可知主要强调君主专制制度有其客观存在的条件性,作者并未涉及批判性的价值观,故D项正确。根据题干作者很明显是强调后半部分,即“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A项排除;题干并未强调君主专制的根深蒂固,只是在强调其存在的原因,排除B项;作者并未强调君主专制的村子有其复制性,即“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排除C项。故本题选D项。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本题以君主专制存在的原因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历史研究的理解。重点考察学生的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基本的史观史法。 (2019上海等级)7.“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其中“我朝”是指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 【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丞相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析】《明太祖实录》:“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领领,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勃奏,处以重刑。”是指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故D正确。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2019全国卷Ⅲ)3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力滥用B.防止官员腐败C.培育权利观念D.增强责任意识 【答案】D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雅典官员就职、陪审员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成人前,都必须宣誓,这有利于增强这些人的责任意识。所以D项正确。“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A项不正确。不是所有的公民都是官员。所B项不符合题意要求。材料中不仅体现了公民行使权利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所以C项不全面,不准确。

(2019全国卷Ⅱ)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B.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答案】D【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僭主”政治。 【解析】由于未经正当选举上台,尽管僭主们“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下场往往非常悲惨,说明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不是经过民主程序上台的领导人不能得到拥护。故答案为D项。“僭主”本身就是贵族,从其下场来看,不能反映贵族垄断国家政权,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实际上未经正当选举上台、尽管政绩斐然也遭到惩罚是法治程序正当性的体现;C项不符合史实,且从材料中的“重视平民利益”来看,平民是享有政治权利的。 【名师点睛】“僭主”政治是指古希腊历史上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者(僭主)建立的独裁统治。

7

僭主政治对于肃清古希腊氏族制度的残余曾起积极作用,打击了贵族的势力,为民主政体的建立扫清了道路。它促进了希腊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希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但由于雅典民主政治崇尚法律至上,“僭主”未经正当选举上台始终不能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导致材料反映的最终下场大多较为悲惨的结果。 (2019浙江选考)29、伯里克利上台后,开始加紧重建被希波战争摧毁的雅典卫城。尽管贵族派反对他耗费巨资,但伯里克利作为战后青年一代的楷模,仍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他力争把帕特农神庙中的雅典娜神奉为全希腊的大神,吸引希腊人来朝圣,并通过土木工程建设给各行业的工匠以就业机会。据此可以说明

①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娜女神的主神庙②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③伯里克利使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完善④重建雅典卫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具有重大意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从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但由材料信息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没有联系,所以排除含③的选项,故本题答案为B。

(2019江苏卷)14、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这一选举法

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 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答案】D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梭伦改革

【解析】材料中论述的并不是雅典实行抽签选举,在抽签选举之前实行差额选举,这一举措明显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中是选举措施,体现不出对贵族利益维护,故A项错误;权力运行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梭伦改革的财产等级制参政的权力,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故选D项。 【名师点睛】形本单元复习要旨:(1)形成一个观点,古希腊的民主制、古罗马的法律制度,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但也有其不足,都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是一定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的产物。

(2)理清两条线索,一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二是罗马法的制定与演变。 (3)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希腊城邦制度,二是雅典的民主制,三是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2019海南卷)14.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答案】B

【考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2019北京卷)20、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

A.皇帝制度B.司法陪审制C.完备法典D.陶片放逐法

8

【答案】B

试题分析:雅典是民主政治制度,A错误。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案件审判的一种司法制度。它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奴隶制的雅典和罗马时代,古罗马的陪审团制度类似于雅典,B正确。罗马才有完备的法典,C错误。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D错误。 (2019浙江选考)17、“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论。”据此分析,罗马人认识的“自然法”是

A.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B.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

C.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D.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对古罗马自然法的认识。

【解析】由材料“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这一信息可知,罗马人已认识到自然法高于人定法和人为权力,故D项符合题意;由材料“他们??结论”这一信息可知,当时的罗马法并未高度成熟,排除A项;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的地位,但不表明他们就认为“自然法”是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排除B项;材料没有论及罗马法与自然法之间的关系,故仅从材料信息得不出自然法与近现代法律之间的关系如何,排除C项。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2019江苏卷)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答案】C

【考点定位】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与发展?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解析】“反对派议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说明在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讨论中保守派还是做出了让步,故C项正确。国王此时已经是“统而不治”,故A项错误;英国上院是贵族院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是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故D项错误。

【名师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手中。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019海南卷)16.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天赋人权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权力制衡 【答案】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材料信息“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体现了一会对王权的限制,这一政治理念是君主立宪,故C正确;天赋人权指的是自然权利,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民主共和指的是国家元首有选举产生,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权力制衡指的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故D不符合材料信息。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2019全国卷Ⅱ)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9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答案】C

【考点定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总统的权力 【解析】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因此材料中的事件只是总统行使职权的表现。材料所述亚当斯将皮克林免职是行使总统根据宪法享有的权力,不能反映联邦政府行政权力的加强,排除A项;根据宪法,总统有权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包括内阁成员,内阁是总统的下属和辅助机构,权限明确,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皮克林是其他党派,也未反映是因党派之争导致被免职,排除D项。

【名师点睛】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的体制,总统掌握行政大权,与国会和最高法院独立平等,互相制约。美国宪法没有规定内阁的必然存在,但从政治实践来看,总统领导内阁,人员任命由总统决定;内阁只对总统负责,无需对国会负责,因为总统根据宪法规定是政府首脑。总统掌握行政权,对作为总统下属机构的内阁,其成员由总统决定去留是总统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的表现。

(2019浙江选考)20、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它反映了

A.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B.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 C.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中央与地方的权限问题。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1787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有关中央与地方权限问题充满了斗争,故D项符合题意;中央与地方的权限之争不是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排除A、B两项;材料也没有体现立法与行政之间关系的信息,排除C项。 (2019海南卷)2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 ——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1803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 ——摘编自(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8分) 答案要点:

(1)人民主权和三权制衡;人民和“人民代表”的区别;宪法高于国会普遍立法。(7分) (2)最高法院获得了宪法终极解释权;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宪法的至上权威效力获得切实保障;完善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度。(8分)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2019全国卷Ⅲ)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 【答案】C

【考点定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法国民主政体的确立·法国民主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