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1 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文档 (3)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2:25: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解读向上 ”4. 上进。

《朱子全书》卷五:\孔子 教人,只从中间起,使人便作工夫去,久则自能知向上底道理。\

明 李贽 《与曾继泉书》:\如公壮年,正好生子,正好做人,正好向上。\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今天我要讲的是对校训“向上”的解读和阐释。

“向上” 即 上进、进取。《朱子全书》卷五:\孔子 教人,只从中间起,使人便作工夫去,久则自能知向上底道理。\明 李贽 《与曾继泉书》:\如公壮年,正好生子,正好做人,正好向上。\

铁棒不可能一天就被磨成细针,少年李白也不会一日就成了大诗人,正因为他每天不断的刻苦努力,有着“铁杵磨针”的毅力,才有了“诗仙”的美名;王羲之之所以成为著名的书法家,正是他墨尽18缸水的勤奋使然;陈景润能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因为他演算的草稿纸早已装满几十麻袋;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却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评价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所有的大师在成为大师之前,都经历了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苦努力,在成为“大师”之后,他们仍然勤勉努力,精进不休。“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这些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但是能这样坚持不懈、向上进取的人又有多少呢?

奋发向上,要自动自发地成长——积极心态。著名宗教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过:“世界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抱着希望而做成的。”事实上,正是这种高度的自我激励精神,使马丁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而且,他确实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也就是说,一个人在通过充分的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至4倍。爱迪生在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找到了适宜做灯丝的材料,有人问他对失败的感受,他却笑着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证明了哪些材料不适宜于做灯丝”。因此,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失败,奋发向上,不轻言放弃和失败。

奋发向上,跨过生命中的绊脚石——执著心态。人就应该像宇宙中的恒星一样,有目标有方向,有理想有追求。如果在被银行拒绝了242次后,霍华德·舒尔茨放弃了,就不会有星巴克;如果在被出版社拒绝数年之后,乔安妮·罗琳放弃了,就不会有《哈利波特》。在黎明前,天很黑,因为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只有奋发向上,才能看见胜利的曙光。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作为老师,要做到向上,那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在专业上,要精心研读课本,钻研大纲,写好教案,做好反思和总结,力求每备每新;课堂上,要全身心投入,不满足现状,随时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生活上,要走进社会,关注时事,把个人目标与祖国发展紧密相连。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学生,要做到向上,则须坚持三点: 第一是善于思考。《论语》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日三省吾身”。韩愈告诉我们:“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学习上,我们不仅要认真听讲,还要善于思考总结,才能获得新的认知体会。习惯上,要“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同时,正如古人所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第二是善于行动。只有空想,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我们不能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曾经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只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加上实际行动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亲睐。

第三点善于改变。当然这个“改变”是“正向的发展”。 你可以改变你的行为习惯,由懒惰变为勤奋;你可以改变你的学习态度,由浮躁变得踏实;你可以改进你的学习方法,由低效走向高效。同学们只要你们愿意改变,一切皆有可能,莫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知识,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正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因为我们无法预言生命会在什么时候终结,所以唯有珍惜现有的大好时光,思学上进、锐意求进,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目标。

永远向上,是一种在道德之上的进取。如永不停歇的天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便是明天就要调离这个学校,也要上好今天最后一堂课;即使是走向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站好工作的最后一班岗。生命不息,创造不止,不放弃,不停息,这样进取的人生才会不留下遗憾。

向上是创造,是快乐的源泉;向善是方向,是正向的力量。向上向善,就是沿着正确的方向,追寻生命的欢欣。在生命的路两旁,“上”在左,“善”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才能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采花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凄凉。

岁月,可以让一个孩子在阳光中成长起来,亦可以将一个人的青丝变成白发。能让一棵小树的嫩芽蓬勃成傲人的青葱,亦可以将凋零的落红柔化成一年一年滋养生命的春泥。然而只要有上进和善良加入,它就成了一段比任何事物的生长和枯荣都更有力量的岁月。因为它所能够温暖的,是向上、向善的人心。是无论时代怎样发展,人事怎样变迁,都不会泯灭的人性的光辉。

让我们朝着“上进”的美好与希望,如向日葵一样总是将脸深深地浸入太阳,永恒地向往和追求它们的热与光。愿人人都能朝着上的温度和高度,珍惜和体悟到它们的存在,这,也是生命对生命的敬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读了长征故事后,就像是听了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它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艰险历程,体现了中国的辉煌与僮景,矗立起长征者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的雕像。作为培育新一代的老师和未来的栋梁们,我们更应该发扬长征精神。我们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畏艰辛,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就一定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长征精神化作一种不朽的精神,光照千秋。在学校里,我们要帮助、关心身边的同学,特别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学生;在家里,我们要尊敬父母,孝敬长辈……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废。”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应奋发向上,就像那永恒的长征精神。

要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苦,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样普普通通几句话,就告诉我们“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要想有所作为必然要经历一番寒彻骨,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所以,我们要“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