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5:08: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日本核电专家在福岛核事故前后的十大反思
作者:王亦楠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第33期
2011 年3 月发生在日本的福岛核事故不仅对日本人民来讲是一次重大的核灾难,也已成为全世界核电界需要深刻反思、反省的教训。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年11月出版的《核电员工最后遗言——福岛事故十五年前的灾难预告》,是一本极为难得的、来自实践的“核电科普教材”。
在这本书里,来自日本核电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三位专家(设施配管一级技师平井宪夫、美国通用公司前原子炉设计师菊地洋一、东芝前核电设计维修工程师小仓志郎)在福岛核事故前(1996 年)和核事故后(2011 年)站出来“现身说法”,详细披露了很多我们之前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到的“核电站在实际建设、运行维护、关闭后必然面临的种种安全问题”,以及“核电站所面临的不同于任何其他产业和其他工程的独有的安全隐患”。
根据三位日本核电专家公开发表的文章和接受的访谈,其深刻反思可扼要归纳为10 个方面。为了如实呈现他们的观点,笔者除了将这十大反思加以小标题概括以便于阅读外,其他内容全部直接引用他们在书中的表达。
1.“绝对安全”的核电设计不等于“绝对安全”的核电工程
“工程现场‘有真功夫的师傅’实在太少了。不管核电设计有多完美,实际施工却无法做到与原设计一模一样。核电的蓝图,总是以技术顶尖的工人为绝对前提,做出不容一丝差错的完美设计,但却从来没人讨论过,我们的现场人员到底有没有这种能耐……日本的核电厂设计优良,有二重、三重保护,若发生什么事故就会自动停止、绝对安全——这都是仅止于设计阶段的理论,接下来的施工、建厂才是大问题。
“1991 年2 月发生在关西电力美滨核电厂的喉管断裂事故,日本傲人的多重防卫系统一道接着一道失效,只差0.7 秒,切尔诺贝利事故就要重现于世了……最后调查时发现……是施工上的失误……当初建设时根本没按照原设计施工,太长的就切掉,太短的就硬拉,这些设计师意料不到的事情,却在施工现场理所当然地发生,也导致核电事故层出不穷。
“3·11福岛核灾难发生,证明核电设计时认为‘只要有多套备用系统就一定安全’的思考根本不管用,有可能全部系统都同时损坏而无法产生功能……理想中的安全机制在现实中完全失效……至今的安全设计都经不起现实的考验……即使紧急柴油发动机能动,也只能维持7天,如果供电的电塔倒了,外部电源7天内也可能进不来,也还是会发生炉心熔毁等核灾难……想要真正维持核电安全的核电厂根本设计不出来,尤其是无法设计出商业用核电,因为要顾及各种因素,成本高到完全划不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核电厂最岌岌可危的工程——犹如人体血管的配管网络
“核电厂内部有交织如网、总长度达数十公里的配管,犹如人体的血管,不管是哪一种配管,只消有一条破损,就可能导致核电厂整体发生重大事故……但这些重要的配管,却处在一个随时可能坠落的状态……这些配管仅被金属零件支架固定于墙上。核电运转时,它们会不停地震动,长期摇晃下来,原本金属支架将逐渐松脱,配管成为悬吊状态。
“很多人严厉批评我的主张,说‘地震来时,核电厂绝不像你所说的如此不堪一击’、‘我们对核电厂的耐震有绝对自信’、‘它坐落于坚固岩盘之上,抵挡得住8.5 级以上的强震’。但在我看到阪神大地震后,才第一次体会到核电厂再这样下去的确不行。核电厂承受不了地震带来的破坏,因为地震的摇晃来自上下左右,而攀附在原子炉周边的复杂配管,肯定经不起这种复合式摇晃。
“地震来时第一重点不是原子炉,反而是我专长负责的、也就是配管会先撑不住。打个比方说,大家都赞日本车品质很好,刹车很好、刹车踏板更好,但就算这些东西再好,如果内部的油管爆裂了,请问它还能发挥功效吗?原子炉也是一样……最好的证据就是发生在五年前的关西电力美滨核电厂事故。才两厘米的蒸汽生产机喉管断掉,竟差一步就成为切尔诺贝利事故。只不过一条小小的两厘米配管,竟造成多重安全系统失效。” 3.核电厂运行维护和事故处理主要靠“人”——无法避免人为失误
“核电厂的运作其实是要靠现场有人遭受核辐射污染才能成立,什么工作都得靠‘人’去组装、调整。这次福岛核灾难更证明此事,全部都得靠‘人’,机器人不但脆弱,而且能做的事有限,除了拍拍照,其他复杂的工作都还是要靠‘人’去接近高浓度辐射污染的现场才能做。 “核电厂插入燃料棒后,只消运转一次,内部就充满放射性物质……包围在重重护具底下的人们,必须在畏惧辐射污染的高度心理压力下工作,因此绝对无法维持好的作业品质……就拿最基本的锁螺丝为例:我在作业前一定会告诫工人‘锁对角才会紧,辐射才不会外泄’。但他们的工作场域是布满辐射的高度危险区……大家都在想着警铃响起之前赶快离开,整个心就挂念到底过了几分钟?警铃是否要响了?管它什么螺丝要锁对角……人在这种环境下绝对无法精确工作,但你想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有一次,运行中的核电机组一颗位于高辐射区的螺栓松了,为了拧紧这颗螺栓,不得不安排了30位工人,轮番冲上前去,每人只能工作几秒钟,有人甚至扳手还未拿到时间就到了。结果为了将这颗螺栓拧紧三圈,动用了160 人次,费用高达400 万日元。”
4.核电站的安全监管——没有足够的工程经验难以胜任
“监督系统才是核电更大的问题……检查官通常都没有真功夫,只会读着整理完善的报告书,听着营运商的精彩报告,看看漂漂亮亮的场地,表面没有什么大问题就判定合格。这就是核电监督的实际状况。日本的核电厂有一阵子频繁出事,政府决定在各个核电厂里配置‘运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管理专门官’。他们负责在新厂运转前或旧厂定期安检后,发出运转许可。我之前虽然知道这些官员们并没有什么专业素养,但却在某个场合知道了更惊人的事实……一位自称科学技术厅的官员当场告白,‘我们部门的人员害怕去核电现场检查会遭遇辐射,所以从不派自己人去现场检查,总是找些农业部的职员去监督。昨天在教人养蚕、养鱼的人,隔天就被派去当核电检查官了’……这些由‘核电门外汉’发出运转许可的核电,真的能信赖吗?
“这些徒有虚名的检查官之下有一个叫‘原子力检查协会’的单位……都是从经济产业省退休下来的官员。他们都来自核电之外的领域,却拥有检查核电所有工程的权限……他们根本不懂检查,却拥有莫大权限,所谓的检查,只不过是去现场看看罢了!而协会之下是电力公司……在制造商之上的检查组织是外行,其下的工程承包商也是门外汉,因此发生核电事故时,除了核电制造商以外无人能清楚掌握状况。”
5.核电站关闭和拆除谈何容易——“请神容易送神难”
“如果说世界上竟有一种只能开工运行却无法关闭停产的工厂的话,那大概就是核电厂了。因为核反应堆只要一开始运行,这个持续高热的放射性怪物就如中国民谚所说的‘请神容易送神难’——停产、封堆、冷却等,都需要花费极高的成本。例如,一个核电机组停机封堆之后,至少需要使用外来电力帮助它持续冷却50年以上。
“(日本)在引进核电前,根本就没有检讨过废炉、拆除及废弃物处理的具体方案……政府原本只打算运转十年就要关厂。但是在1981 年福岛核电厂一号机组运转满十年之际,电力公司才第一次体会到原来核电机组的废炉、拆除有多困难……拆除核电厂不但要花上比建厂时多出数倍的金钱,也无法避免大量的辐射。原子炉下方的高污染区,每人一天只能待数十秒,这该怎么进行作业呢?拆除方法在会议桌上怎么谈都行,但实际执行作业的是工人,他们将遭受大量辐射。因此,如果厂内的辐射不降到零,拆厂是不可能的……日本国内有很多超过30 年的老旧核电厂,政府不知道处理方式,只好任由它们继续运转下去,真是令人担忧。 “为何原子炉无法轻易废炉或拆除?……核电厂只要插入燃料棒运转过一次,整座核电厂就会变成一个大型放射性物体。废炉、拆除,谈何容易?就算是放机器人进去作业,也可能因为放射能而短路。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关闭’核电厂,只是把发电机关掉、取出核燃料棒。但真正的重头戏从这里开始:为了不让机组内部的机件生锈、造成辐射外泄,就算不再发电,也必须把水导入循环系统,维持机械运转。当水造成配管磨损,或者零件损毁时也必须修补,以免辐射外漏。这些作业必须持续到核电内部的放射性完全衰退为止。” 6.无法处理的核废料——留给后代的“永远的噩梦”
“核电厂运转后,每天都会不断地产生放射性废弃物……所谓的低阶核废料也有待在核废桶旁5 个小时就有生命危险的剧毒物质。一开始,电力公司还把低阶核废料丢进海底……我常常想,这些铁桶丢入海里不到一年就会锈蚀,里面的核废料不知变得怎样了?附近的鱼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