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艺术观念中的虚无思想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12:23: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川端康成艺术观念中的虚无思想

相关才子在其毕业论文中指出“空无”并非川端的独创,“空无”是日本美学的精髓之一,是宇宙观而非人生观。“空无”并非空无一物,“空无”博大无比,包罗万象¨引。就像川端康成认为“白色是最富有的色彩”一样。唯其如此,“虚无”就成了最恒阔的宇宙生命力,“虚无”就成了对虚无的绝对超越。

我国学者颜翔林的论述更是精辟:“艺术家对死亡意象的表现还显示向往虚无的美学特征。虚无作为精神最高悬浮状态,在逻辑上是先于存在的存在,先于本质的本质。虚无是纯粹意识对存在的怀疑和否定,是精神无限可能性对于现实性的介入和改造,对于现象世界永无止境地提问和解答。虚无,也是精神对现实功利和理性概念的顽强拒绝,它是精神自我的诗意活动和智慧活动。艺术家向往虚无和表现虚无,是因为他对死亡的怀疑和否定,他试图以绝对的相对主义逻辑,解构死亡的现实性法则,将世界归于空幻,指向‘虚无’。……在艺术观念及其实践上,艺术家描摹生死的空虚轮回,人生如镜中月水中花,捉摸不定,唯有听从宿命和神秘意志的安排。艺术文本以情感逻辑否定世界的客观性,怀疑整个世界的存在意义与价值,遁入空洞的玄思和迷幻的情绪,创造一个空诸一切的境界,这一境界当然无生无死,只有精神的自满自足和自我澄明,达到想象化的虚无境界。”正是因为死亡、虚无与审美的关联和相通,颜翔林甚至得出了“美即虚无”的结论。而且,他还明确指出“能够达到艺术和美学的虚无境界的艺术家及作品少之又少,中国的庄子,西方的尼采,日本的川端康成等人大约可人这一殿堂。”

通过以上考察,我们看到,川端康成的虚无意识由于诸种观念交互渗透、复合建构而多少显得复杂难辨,但其中明显贯穿着一条对生命本体、宇宙终极的参悟和思辨,这就是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用川端康成自己的话来表述就是“空、虚、否定之肯定”,这是川端康成虚无意识的基底,也是“川端文学”幻美风格的深层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