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21:41: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科起点升本科)

教育学与心理学复习备考题库

2010

教育学部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

1.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____。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演示法

2.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大体分为_______。

A: 官学和私学 B: 六学和二馆 C: 州学和府学 D: 县学和私学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________。 A: 职业 B: 专业 C: 事业 D: 以上三者都是

4.“教学相长”一语出自___________。

A: 《论语》 B: 《学记》 C: 《孟子》 D: 《道德经》

5.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________。

A: 心理模仿 B: 生物本能 C: 人的理性 D: 生产劳动

6. 实现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________。

A: 品德认识 B: 品德情感 C: 品德意志 D: 品德行为

7. 全校性的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是________活动。

A: 群众性 B: 小组 C: 个人 D: 班级

8.有效开展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和研究________。

A: 年级 B: 小组 C: 班级 D: 学生

9.按照学科逻辑和学生认识能力顺序开展教学是贯彻了________原则。

A: 启发性 B: 直观性 C: 巩固性 D: 循序渐进

10. 启发学生祛除思想和心理障碍,因势利导教育学生的方法是________。 A: 疏导法 B: 交流法 C: 心理咨询法 D: 对话法 11.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_______。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51年 D: 1952年

第 1 页 共 13 页

12.明确提出:“调整教育结构,改革办学体制,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文件是________。

A: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3.提倡教育研究应采用“理解与解释”方法的是以下那个教育理论流派的观点:________。 A: 实验教育学 B: 文化教育学 C: 实用主义教育学 D: 批判教育学

14.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的是教育目的中的________。

A: 教育目的 B: 培养目标 C: 课程目标 D: 教学目标

15.教育为政治经济服务主要通过________表现出来。

A: 培养人 B: 影响社会舆论 C: 传播文化和科学知识 D: 生产斗争

16.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和最普遍的途径是________。

A: 师范教育 B: 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和在职培训 C: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D: 教师的自我反思

17.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________特点。

A: 主体性 B: 创造性 C: 间接性 D: 示范性

18.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 方法。

A: 活动 B: 教学 C: 学习 D: 教育

19.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要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

A: 德育规律 B: 德育原则 C: 德育方法 D: 德育手段

20.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和参考书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读书指导法

21. 德育原则来源于德育________。

A: 活动 B: 教学 C: 实践 D: 组织

22.在教学需要 的基础上,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教学。 A: 班级 B: 个别 C: 分组 D: 集体

23.学校组织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

A: 年级 B: 小组 C: 班级 D: 个人 2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________。

A: 六艺 B: 三科 C: 四学 D: 七艺

第 2 页 共 13 页

25.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A: 生产力水平低下 B: 社会分工 C: 阶级剥削和压迫 D: 资本主义制度

26.我国法律规定:“学生有权要求学校或教师出示学业成绩和品行评价,并有权对各种失真的评价通过政党途径要求予以更正。”明确作出此规定的是________。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7. 把社会与个人(特别是新生一代)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是________。 A: 德育 B: 教学 C: 体育 D: 美育

28.在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按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的教学形式是________教学。 A: 班级 B: 个别 C: 分组 D: 集体

29.把学校教育和社会密切结合起来的新的德育形式是 ________。

A: 社区教育 B: 学校教育 C: 课堂教育 D: 家庭教育

30.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________。

A: 明朝中叶 B: 清朝初期 C: 清朝末年 D: 辛亥革命以后

31.在教材的编写和使用过程中,多数编者和教师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这表明教育具有________。

A: 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B: 活化文化的功能

C: 选择文化的功能 D: 更新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3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________。

A: 起决定作用 B: 不起决定作用 C: 不起作用 D: 起加速作用

33.决定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是________。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生产力水平 C: 科学技术 D: 人力资本

3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在人的发展中________具有重要的作用。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主观能动性

35.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独立工作的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是________。

A: 群众性 B: 小组 C: 个人 D: 班级

36. 一节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是________。

A: 课的顺序 B: 课的类型 C: 课的结构 D: 课的阶段 37.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是________。

A: 课的类型 B: 课的结构 C: 课的阶段 D: 课的顺序

第 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