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信息写作指导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20:23: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舆情信息写作指导

舆情信息工作指导材料

一、基础知识介绍 (一)什么是舆情信息工作 1、什么是舆情?

简单的解释就是民众的意愿,是指社会各阶层民众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所持有的情绪、看法、意见和态度。也可以说是社情民意。

2、什么是舆情信息工作?

就是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整理和反映社情民意的专门活动。 (二)舆情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区别

舆情信息是人们思想活动的反映。它不仅反映社会现实及其变化发展过程本身,更重要的是反映社会现实在人们思想上产生的影响。

对于舆情信息的定位,还要把它放在与其它类信息的比较中来把握。

1、与政务信息的区别。某煤矿发生了特大矿难,政务信息主要是反映有关矿难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原因、善后处理等情况;而舆情信息主要反映的是干部群众对矿难的关注、议论及思考,广大矿工及其家属的思想状况等。

2、与新闻的区别。有许多相近之处,但又有区别。二者反映的都是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意志和愿望,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形势和各种事件动态。不同之处:

一是新闻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而舆情信息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新闻受众是广大人民群众,而舆情信息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领导干部;

1 / 12

舆情信息写作指导

三是新闻具有公开性,而舆情信息具有内部性,不宜公开发布; (三)收集报道的重点内容 1、重大决策部署方面的; 2、社会热点方面的; 3、突发性群体事件方面的; 4、宣传思想工作领域; 5、境外重要媒体和港澳台; (四)收集报道的途径

主是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舆情信息,特别是互联网收集舆情信息。 (五)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信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报送舆情信息,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只有一定的数量保证,质量才会有提升;只有提高了质量,数量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要把工作着力点逐步转向提高舆情信息的质量上,实现从以往“重数量、轻质量”,向今后“数量与质量并重,更注重信息质量”的思路和方向转变,不断提高舆情信息的质量,提高报送信息的可采用数量。

二是时效性与实效性的关系。时效性是开展舆情信息工作的内在要求;实效性是体现舆情信息价值的关键所在,突出一个“快”字。凡对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社会舆情的重要变化、思想理论领域的最新动向、国内外重大事件等方面的思想反映,都必须在“第一时间”报送,当快则快,能快则快。

三是“报喜”与“报忧”的关系。首先,报送信息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敢于说真话、道实情,报喜信息不粉饰夸大,报忧信息不掩饰诿过。不论报喜信息,还是报忧信息,都要防止以点代面,以偏赅全,做到言之有据,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要通过报送信息,让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作出正确判断,进行科学决策,以达到摸清情况,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目的。

2 / 12

舆情信息写作指导

二、怎么写好舆情信息 1、一个好标题的要求:

一是鲜明。什么主题,什么观点,从标题上直接反映出来。如《民营企业家盛赞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倍感自豪》等。

二是准确。即准确反映舆情信息的内容。如《开学之初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标题直接反映了一个特定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情况,若把标题改为《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标题的内涵显然模糊了,确定性就明显降低了。

三是新颖。让读者耳目一新,使人看了标题就会产生读下去的兴趣。

四是简明。标题要简洁明了,易于记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当然,标题简洁,不能光看字数。有些标题字数较多,充分表达了舆情信息的内容,也是可以的。原则上说,形式应为内容服务。

2、信息来源和发布时间。例:新华社2月16日电;新华网 11月2日报道。

3.导语。导语,是舆情信息的开头,具有提示主题、引出舆情信息主体的作用。开头写得好,效应在全篇。导语要以精练的笔墨反映舆情信息的要点和轮廓,使读者很快把握舆情信息的主题。注意导语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过舆情信息总字数的四分之一。 一是叙述式导语。简明扼要地交待事情发生的背景,引出信息的主题。如《建议多报道“两会”新会风》开头部分:“今年‘两会’出台了多项新措施,力争在会议期间不给北京市民生活带来不便,干部群众一致叫好。”

二是议论式导语。通过议论的方式提示某种现象和问题,并表明所持的立场态度,以加深读者对舆情信息价值的认识。如《部分地区基层文化设施匮乏》:“现在一些地方乡村的文化设施相当匮乏,

3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