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19:18: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夸张之处是父亲把一粒一粒苹果砸向儿子的脑袋,想把儿子砸不成牛顿第二,儿子被砸的哇哇乱叫。

由此可知,寓意是望子成龙要根据孩子的情况,一味强求只会害了孩子。 第三步:思考问题,确定立意

1.这则图画反映了社会上的什么问题(现象)?

教育孩子的问题。

2.这则图画反映的社会问题(现象)有无不妥之处?

这是一种不顾孩子实际强加式的教育,方法十分谬误。 3.这则图画反映的社会问题(现象)持续下去有什么结果?

从小方面讲,害了孩子;从大方面讲,害了国家和民族。 4.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1)要按孩子成长规律教育孩子

(2)要学会尊重,学会引导,学会鼓励,学会理解 (3)要让孩子有自己的梦想,允许孩子有个性特长

确定立意

1.从父母角度: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 2.从孩子角度:给我们自由发展的空间。

小试身手:认真观察这幅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漫画寓意:讽刺了哪些不敢尝试,思想禁锢的人。

参考立意

解放思想,勇于冲破精神的牢笼,打破思维的定势。 (六)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什么是多则材料作文?

多则材料作文就是由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单则材料所构成的一组材料作文形式。

学生的困惑在哪方面?

多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全面归纳,常常顾此失彼,不能快速准确的把握立意。所以,多则材料作文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要想准确立意,首先必须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它们的聚焦点,然后将其导入我们熟悉的视野。

即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使用不同的方法逐则分析提炼,再进行比对分析找到聚焦点,最后综合判断和归纳。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类型及审题立意方法

一、相同型----求同法 二、相反型----求异法 三、相对型----互补法 1.相同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审题立意的方法

找出共同点,即是中心观点——求同法 典题引路:

(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 :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个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分析】表达了对孩子眼光的欣赏、羡慕,但对考生来说,“眼光是直线”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

对“少男少女的心灵提前硬化”现状的批评与深沉的忧虑。

对成人世界“失去伟大王国”的痛心,这个伟大王国当然应该包括孩童时期的天真、直率、真诚、善良、同情等人类诸多的美好情感。 看似各异,实则都在怀念“童心无暇” ——永葆初心,守护无暇

【提示】本题大可以当下的青春为原点,以时间为经纬,追忆童年的率真、直面当下青春的硬化、展望未来如何保有伟大的真诚,可辐射到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广阔生活,可献上对美好纯真的颂歌,也可表达对纯真心灵提前硬化的忧思,写作空间非常大。

审题思路

小试身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古希腊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材料二: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展开联想。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分析】 材料一:

亚历山大未即位时,担忧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材料二:

唐诗对宋朝诗人的影响。

两则材料国别地域不同,叙述对象、内容不同。但叙述的话题是共同的,即“如何对待优秀前辈或前辈取得的成就”,对这个话题的回答即文章的立意。

思考立意

(1)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舞蹈 (2)别把前人成就当包袱

(3)既要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又要敢于超越 2.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分歧点,即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

审题立意的方法

找出分歧点,即是中心观点——求异法 典题引路:

(2013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的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的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析】

材料一: 志在四方,执着追求,锲而不舍的奋斗形象 材料二: 回归家庭,陪伴双亲,默契相守的孝子形象 最佳立意:二者的人生观、幸福观截然相反

——追求事业与承欢膝下,如何取舍

【提示】本材料没有明显的情感情感倾向,所以,既可以就第一则材料谈“奋斗之美,拼搏让生命更有价值”,也可以就第二则材料谈“父母在不远游,生命的真谛应是情感的关怀”,当然,最佳立意还是应该将二者结合,谈年轻人的确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实现人生价值也贡献社会,但不应忽视对亲人的关怀,做到事业与亲情并重。

材料一:1915年,大洋洲北面一原始部落民族。一批欧洲传教士见当地人在使用磨制石斧,便大量赠送短柄钢斧,帮助他们提高效益。不料,其结果只增加了当地人的睡眠时间。

材料二:日本兵库县有个小山村。一天,村里的长者把村人召集到一起说:“都什么年代了,咱们还过着与原始人差不多的生活,要改变这种状况,办法不是没有。大都市里的人长期过现代生活,肯定会腻味的。咱不妨走回头路,干脆过原始人的生活,利用落后的‘特长’,‘出卖’这落后,定能赚不少钱。”这回天妙计,博得全村人喝彩,大家说干就干,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用兽皮缝衣,有的用石器打磨工具……一时间舆论大哗,旅游者、考察者慕名而来,小山村暴富起来。 材料一:

原始部落的人观念不更新,安于现状,自甘落后,即使引进先进技术也枉然。

材料二

日本小山村的人有强烈的变革意识,即使没有外界帮助也会由弱变强,由贫困变富裕。 思考立意:

改变观念是关键,解放思想是根本。 3.相对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而是针对某问题各有偏执,带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审题立意的方法

找出异同点,重组统一即是中心观点——互补叠加法 典题引路:

(201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黑白胶片时代,人们反复翻看,唤起记忆,却敌不过岁月对照片的侵蚀 数码技术时代,照片永不褪色,影像保鲜,却敌不过更新对记忆的稀释

保鲜记忆的方式,究竟孰优孰劣?二者的说法虽各有千秋,实则都没有认识到事情的本质。

——从黑白胶片到数码技术,岁月在流逝,时代在进步,但这都不应该成为记忆、情感被稀释的理由,于滚滚向前的时代发展洪流中,如何保持生活、情感的真挚与永恒,记忆的常在,全在人心,当与形式无关。 小试身手: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甲说:“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能致富,所以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仍应发扬光大。”

2.乙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靠勤劳仅仅能温饱,要致富,必须依靠科技。高科技=高效益,这是致富的公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分析】

靠勤劳能致富 科技才能致富。

二者观点不一致,却都是片面的,都有弊端——致富必须依靠勤劳和高科技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