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1:10: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析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及对新文化运动局限性的自我反思

内容提要: 说起新文化运动,学过中国近代史的同学相信都是十分熟知的了。提起新文化运

动,不知道大家最先会想到什么呢?它的历史意义,它的进步性,还是这次运动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的,一般人们谈起新文化运动的时候往往只会想起这种激进主义产生的重要意义及其进步性,人们往往会忽略这种激进主义的局限性,也许这是人的天性使然, 人们记住某一件事往往大多都只记得它好的一方面。我们就谈谈在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的局限性以及对这样局限性的反思。 关键字:新文化运动 国际国内环境 局限性 先进分子 封建思想

一、我们就结合当时国际国内环境对新文化运动作一个简要的论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

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的天空满布阴霾。这个时期,为拯救陷在水深火热中的祖国寻找新的出路,中国的先进分子曾历尽千辛万苦,他们努力向西方国家学习,但是这样的学习却让他们处处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所以一些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的束缚中和蒙昧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正式开始。他们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和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也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部分激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束缚、力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新文化运动向封建主义和传统文化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就是这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使各种新思潮的涌流滚滚而至,而

且无法遏制,所以从单方面看新文化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 1

虽然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而且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下面我们就重点谈谈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以及这种局限性所造成的影响。 二、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他们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坏,好就是绝对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