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19:00: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心电放大器设计的报告
1.引言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许多患者心脏病发作后由于未能及时发现和抢救极易发生死亡。然而由于心律失常的出现常常是偶发的,使用通常的心电图机等短程分析方法不易发现,现在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记录24小时以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并加以分析以期捕捉到心律失常波形。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低功耗、结构简单、性价比高的心电放大器,在此基础上可研制出便携式动态心电记录仪。该仪器的最大优点是电路简单、实用、低功耗且成本低廉,对各中小型医院的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家庭监护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2.系统概述:
在进行系统介绍之前,要明白的几个概念: 心电图
心脏是循环系统中重要的器官。由于心脏不断地进行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活动,血液才能在闭锁的循环系统中不停地流动。心脏在机械性收缩之前,首先产生电激动。心肌激动所产生的微小电流可经过身体组织传导到体表,使体表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如果在体表放置两个电极,分别用导线联接到心电图机(即精密的电流计)的两端,它会按照心脏激动的时间顺序,将体表两点间的电位差记录下来,形成一条连续的曲线,这就是心电图。 如图1各种各样的心电图: 心电放大器设计报告 a. 标准的心电图 心电放大器设计报告 b.带噪声的正常心电图 心电放大器设计报告
c. 右心室肥厚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图1 正常与病态心电图
心电图可分为普通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His束电图、食管导联心电图、人工心脏起搏心电图等。应用最广泛的是普通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心电导联
为了记录心电,将探测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两点,此两点即构成一个导联,两点的连线代表连轴,具有方向性。临床常用的导联方式有肢体导联和胸前导联,肢体导联又有标准导联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之分。 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是标准十二导统,分别记为Ⅰ、Ⅱ、Ⅲ三个标准导联,aVR、aVL、aVF三个加压导联以及V1-V6六个胸极导联。其中Ⅰ、Ⅱ、Ⅲ主要是反应左手、右手以及左腿任两电极间的电压差,无探查电极和无关电极之分,是双极导联。双极导联就是拾取两个测试点的电位差。aVR-V6是单极导联,就是拾取某一点相对参考的电位。由一个无关电极和探查电极所组成,其P波明显,利于诊断心律失常(V1)和左前壁心肌缺血(V5、V6)。标准导联的特点广泛地反映了心脏的大概情况,如:后壁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往往Ⅱ、Ⅲ导联可以记录到清晰的波形。
心电信号的特点及对放大电路的要求
心电信号的特点:信号十分微弱,常见的心电频率一般在~100Hz之间,能量主要集中在17Hz附近,幅度小于5mV,心电电极阻抗较大,一般在几百千欧以上。在检测生物电信号的同时存在强大的干扰,主要有电极移动引起基线漂移(一般小于1Hz),电源工频干扰(50Hz),肌电干扰(几百Hz以上)。电源工频干扰主要是以共模形式存在,幅值可达几V甚至几十V,所以心电放大器必须具有很高的共模抑制比(80dB以上)。电极移动引起基线漂移是由于测量电极与生物体之间构成
化学半电池而产生的直流电压,最大可达300mV,因此,心电放大器的前级增益不能过大。由于信号源内阻可达几十KΩ、乃至所以,心电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必须在几MΩ以上。同时在有源低通滤波器中要求能够有效地滤除与心电信号无关的高频信号,最后在设计要求对某一频段的信号能够抑制或衰减。通过系统调试,最后得到放大、无噪声干扰的心电信号。 总体电路框图
本电路设计主要是由五部分构成。
第一是前置放大电路。这一级增益选100~250倍左右。
第二是抑制共模信号电路。我采用了右腿驱动电路,它不仅可以消除其中的共模电压,还能提高共模抑制比,使信号输出的质量得到提高。
第三是低通滤波电路。心电频率一般在之间,能量主要集中在17Hz附近,幅度为0~5mV,所以要对 以内的信号进行保护,把这个频率带以外信号全部滤除。
第四是工频50Hz的带阻滤波电路。本设计主要是采用了双T带阻滤
波电路,它能够对某一频段的信号进行滤除。对于电源工频产生的50Hz的噪声,用它能有效选择而对噪声进行滤除。
第五是后级放大电路。心电信号需要放大上千倍才能观测到,前置放大器增益只有100~250左右,在这一级还需要放大4~10倍左右。 总体电路框图如图2: 心电放大器设计报告 3.具体单元电路设计 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
根据心电信号的特点,前置级应该满足下述要求:
1) 高输入阻抗。被提取的心电信号是不稳定的高内阻源的微弱信号,为了减少信号源内阻的影响,必须提高放大器输入阻抗。一般情况下,信号源的内阻为100kΩ,则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应大于1MΩ。
2) 高共模抑制比CMRR。人体所携带的工频干扰以及所测量的参数以外的生理作用的干扰,一般为共模干扰,前置级须采用CMRR高的差动放大形式,能减少共模干扰向差模干扰转化。
3) 低噪声、低漂移。主要作用是对信号源的影响小,拾取信号的能力强,以及能够使输出稳定。 方案(一):三运放仪用放大电路
如图3所示的同相并联三运放结构,这种结构可以较好地满足上面三条要求。A1、A2构成放大器的第 = 1 \\* ROMAN I级,主要用来提高整个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第 = 2 \\* ROMAN II级采用差动电路用以提高共模抑制比。将A3、A4两个同相输入运放电路并联,再与A5差分输入串联的三运放差分放大电路。根据虚短、虚断的概念,不难分析A3、A4前置放大电路仅对差模信号有放大作用,差模放大倍数为
(R3+2R1)/ R3倍。这样的电路有以下几个优点:
2 A3、A4提高了差模信号与共模信号之比,即提高了信噪比,因差模信号按差模增益比放大,远高于共模成分(噪声);
2 决定增益的电阻(R1、R2、R3)对共模抑制比CMRR没有影响,因此电阻的容差不重要,R1、R4的失配仅使
两输出端之间的差模增益失配,与CMRR相比,这一点并不重要。
电路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共模输入信号没有放大作用,共模电压增益接近于零。这个因素不仅与实际的共模输入有关,而且也与A3和A4的失配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