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房山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构想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3:44: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门头沟区、房山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构想

作者:张莹莹

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19期

【摘 要】门头沟区和房山区皆位于京西南区域,同属太行山脉,具有地缘的一体性、生态的整体性、旅游资源的同质性、旅游产品的互补性,基本具备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本文以京西南区域为主体,以山区旅游为基础,对门头沟区、房山区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及产品整合进行了探讨,力图为山区旅游的整体发展和跨行政区域的资源整合提供依据。 【关键词】门头沟区房山区;旅游发展 一、门头沟区、房山区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背景 (一)区域旅游一体化符合世界城市建设的方向

现代旅游业竞争已从景点景区竞争,发展到线路竞争、城市竞争,直至目前的区域竞争。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浪潮下,以城市旅游资源为纽带发展区域旅游,已成为国际流行趋势。对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房山区区域旅游一体化明显符合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 (二)区域旅游一体化符合生态涵养区的发展需求

借助门头沟区、房山区两区的名气和周围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生态涵养区是具有一定生态理念的。从生态学的角度讲,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而生态是指生物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由于两区生态环境的类似和相关性决定了发展该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必然性,也是现代社会保护生态系统的一种必然选择。

(三)区域旅游一体化符合北京山区旅游发展的实际

通过旅游产业集群优势效应,大量旅游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柔性集聚,有利于降低群内企业产品成本、信息成本和外部经济成本,实现规模效应;有利于发挥资源共享效应树立区域旅游品牌,形成区域营销优势。门头沟区、房山区区域产业集群是区域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模式,更是解决北京山区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理论研究 (一)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解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区域旅游一体化从静态的角度来看是指区域内各国或各地区的旅游业的各种要素,包括旅游者、旅游产品、旅游资金、旅游技术、旅游人力资源,能在区域内得到的合理分配和充分流通,并形成相互依赖、分工发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一种状态;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是指区域内不同国家或地区彼此间为发展区域旅游遵循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就旅游领域的联合而达成旅游联盟(联合)的渐进过程。 (二)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旅游一体化已成为世界旅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旅游的纵深发展,区域旅游一体化在我国尤其东部地区蓬勃开展。如长江三角洲地区,2003年《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合作(杭州)宣言》的签署为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基础平台。《以承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长江三角洲城市联动发展的意见》又使各城市充分享受到旅游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机遇。除此之外,我国其它各省也都分别开展相关的活动,如“中国丝绸之路旅游联谊会”、“南京旅游联合体”、“珠三角旅游推广机构”等。这些联合都极大地推动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但总体说来,中国的区域旅游一体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在逐渐呈现活跃的发展态势。

三、门头沟区、房山区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基础条件 (一)相似性的客源市场

两地均处于北京的郊区,其旅游形式一般是满足于就近城市居民旅游需求,所以核心市场应为北京,中程市场为北京周边津、冀等城市。基于对两区整体旅游市场的定位和细分,我们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作为北京周边最重要观光休闲地,两区的主要客源市场均为北京,因与天津、河北同属于首都经济圈,因此核心市场可以辐射到天津、河北。游客旅游目的明确,主要有观光、休闲、度假、避暑、采摘、探险、野营、科普等,客流量大,出游率高,消费档次高,是最主要的客源市场,客源稳定,开发潜力较大。

2、机会客源市场:其他地区游客,数量少、消费档次一般、停留时间短,多为半日游或一日游。

3、两地景区作为京西山水文化休闲走廊中的核心景区,完全具有形成互补性的市场合作的条件。

(二)互补性的旅游资源 1、自然资源类 2、历史人文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门头沟、房山两区区域旅游资源地域集聚度高、特色明显、组合优良。两区均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以岩溶地貌、动植物资源以及河湖资源等为主的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其中,主要山脉均系太行山分支,地形骨架呈现出独特的地质特征;流经的三大水系彼此相通,使得山水景观有序的衔接。

两区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文化,孕育了各地区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这些年,两区都尝试打造文化牌,推出“山水文化”、“京西文化走廊”、“和美山水、文化庄园”等旅游产品,初步显现出两地文化脉络的承接。此外,该区的旅游资源结构合理,地域组合优良,各地旅游资源存在着互补性和优势叠加性。 3、支柱产业类 (1)乡村旅游农业

北京已存在庞大的乡村旅游市场。根据2007年的调查,95%的北京市民希望到郊区旅游、度假,近1/3的市民愿意在双休日到郊区旅游,其中25%的市民有在外住宿的意愿。到2008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1581万人,按照调查中愿意出游和实际出游的人数比例,郊区的休闲度假市场已经是一个相当有规模的旅游市场。对于地处北京山区的门头沟区、房山区两区的乡村游发展的更是如火如荼,都已凸现规模。对其两地的乡村旅游类型可归为以下三种: 第一,依托景区发展型:如门头沟区灵山景区的江水河村、妙峰山景区的涧沟村、樱桃沟村、门头沟古民居爨底下、石板房村、四马台村等。这些村地处景区腹地或周边,地域位置优越,客源市场稳定,所以他们是发展民俗旅游最快的群体。

第二,依托特色林果业发展型:两区都有着丰富的林果资源,可采摘的品种很多,如京白梨、苹果、红果、红杏、樱桃、草莓、香椿、核桃等干鲜果品应有尽有。通过开发各种果园,吸引游客到园内参观、采摘,还可餐饮住宿,这样,不仅有了旅游接待的收入,而且还增加了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如农梦园、妙峰山镇的樱桃园、采摘篱园:房山北石门村、水峪谷村落等都属这种类型。

第三,依托养殖业发展型:利用珍禽养殖建成集餐饮、住宿、娱乐、观赏、垂钓、品尝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场所,从而发展休闲旅游。这样,即扩大了农民就业的机会,同时也达到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如潭柘寺镇鲁家滩村的仙潭珍禽园、清水镇张家庄村的清水鹿鸣园、黑龙潭的泉水河谷文化休闲长廊等都属这种类型。 (2)生态环保工业

生态产业也呈现一定的互补性。历史上,门头沟区煤炭资源就很丰富,自元代以来一直是北京城的重要能源基地、军事重地和工业基地。房山区更是被称为“煤炭之乡”,所以两区的碳汇工程建设很好,这对发展生态修复和科普教育旅游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并为北京修学旅游提供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