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7:02: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当代国际分工新特点与马克思国际价值
理论新发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摘要:国际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重要贡献。国际价值理论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对揭示当代国际生产关系本质有重要指导意义。国际价值理论内含的互惠互利、等价交换的思想对当代的国际分工与贸易仍有很强的解释力。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价值理论也在不断扩充和发展,这是马克思国际价值论的生命力之所在。
关键词:国际价值理论;新型国际分工;国际交换;新发展
国际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历经100多年,对当今的国际贸易乃至经济全球化仍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同时也是其生命力旺盛的原因在于,它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的。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涵和作用范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扩大。
一、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对外开放理论
国际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中提出的。马克思认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同样遵循价值规律,只不过其作用形式有所不同。在国内交换中起支配作用的是国内价值规律,而国际交换中起支配作用的是国际价值规律。国际价值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回答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所不能回答的问题,解决了国际交换中的商品价值决定难题。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启示我们,在国际经济关系相对平等的情况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间开展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可以达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不少学者在分析马克思国际价值论时总是强调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剥削的一面。其理由是,在国际交换中,发达国家由于劳动生产率高于落后国家,因此,在同样的时间里,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能生产出更多的同种使用价值,单位使用价值所包含的劳动或价值应低于落后国家。但在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即不存在超经济强制和垄断)的情况下,以国际价值为基础进行的国际交换,发达国家包含较少劳动的使用价值与后进国家包含较多劳动的不同使用价值的国际价值是相等的,这样发达国家较少的国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被承认为较多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后进国家则相反,在两者的交换中,发达国家以较少的劳动换取了后进国家较多的劳动,后者受到了前者的剥削。按照这种观点,发达国家与后进的发展中国家间进行的是:不等价交换,发展中国家应发展自己的工业体系,实行封闭式的进口替代。但这是对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误解。
(一)根据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在国际经济关系相对平等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与后进国家间进行的是形式上的不等价交换、实质上的等价交换。从表面看,在国际交换中,发达国家以较少劳动换取不发达国家较多的劳动,但两者相交换的劳动性质不同,不能简单地加以比较。在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约束条件即国际“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根据这个条件,发达国家由于人力资本相对丰富,在与后进国家相同的劳动时间里,前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更大,因而相对于后者应被认为是更多的劳动。这也就是马克思所定义的熟练劳动和简单劳动之分。从效率角度看,同样时间的熟练劳动应被看作较多的简单劳动。因此,根据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在世界市场上,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较高时,就被看作能创造出更大价值的劳动。虽然交换双方所得到的物化劳动量不等,但只要是按照国际社会必要劳动量即国际价值进行的交换,就应被认作等价交换。我们认为,对以国际价值为基础进行的国际交换究竟是不是等价交换问题的认识,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问题。从批判与阶级斗争的角度,可能更多看到的是发达国家剥削的一面,认为以国际价值为基础进行的国际交换是“形式上的平等,实质上的不平等”。但如果从建设性角度、从马克思国际价值论本义角度来看,则是“形式上的不平等,实质上的平等”。表面上是不同量劳动的交换,实质上是包含同样价值量的“标准劳动”的交换。在国际交换中,只要贯彻等价交换原则,就不存在一方无偿占有另一方劳动的问题,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剥削问题,国际剥削不是正常国际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