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财会专业知识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19:10: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部分 会计基础

第一章 总论

一、会计概念

会计: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同时也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工作的对象:单位的财产物资及其货币表现。 会计项目 主体 一般对象 计量尺度 任务 基本职能 其他职能 核算方法 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企业 内容 事业 机关团体等单位 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货币 向有关各方面提供财务信息 并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 会计核算 会计监督 预测经济前景 参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 复式记账 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 财务清查 据账簿资料,编制财务报告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记账基础 二、会计核算基本假设和基础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界定。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对其进行的期间划分。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为统一的主要的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权责发生制也称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即收入归属期是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费用的归属期应是费用所服务的会计期间。

我国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之外的企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 2、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3、修正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

四、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 会计要素 定义 分类 流动资产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资产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侧重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负债 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长期投资 无形资产 其他资产(长期待摊费用,1年以上)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基本特征) 1、定义; 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本质特征)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企业直接投入(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 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主营业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营业成本(主营业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利润表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净利润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可靠计量。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可靠计量。 1、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 2、金额的确认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2、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3、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可靠计量。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重要特征)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固定资产 特征 确认条件 1、定义; 2、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3、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可靠计量。 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追索权。 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收入 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侧重于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费用 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 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1、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利得和损失的确认; 2、金额的确认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失金额的计量。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的最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一、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表明企业诸会计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代数方程式表达式,是财务会计的基础。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一费用)

二、账户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的,用来分类、系统、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手段。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就是账户的名称。

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是账户的基本分类,是账户分类的基础。即分: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收入类、费用类)。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盘存账户、结算账户(债权结算、债务结算和债权债务结算账户)、资本账户、集合分配账户、跨期摊提账户、成本计算账户、收入账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等)、费用账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财务成果计算账户(年终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调整账户(备抵、附加和备抵附加账户)、暂记账户。

账户按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账户。 账户按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分:总分类、明细分类账户。 基本结构:增加栏、减少栏、余额栏

关系: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期末余额 性质:增减栏反映动态指标,余额栏反映静态指标

三、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复式记账法,其特点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复式记账法:是指以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作为记账的基础,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所有账户的贷方发生额(记账规则));余额试算平衡法(∑所有账户的借方余额=∑所有账户的贷方余额(会计基本等式))。

四、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