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习题集10套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2:27: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八、標點並翻譯下段古文。(20分)

昔者楚共王與晉厲公戰于鄢陵楚師敗而共王傷其目酣戰之時司馬子反渴而求飲其右豎谷陽操觴酒而進之子反曰嘻退酒也豎谷陽曰非酒也水也子反之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絕於口而醉戰既罷共王欲復戰令人召司馬子反司馬子反辭以心疾共王駕而自往入其幄中聞酒臭而還曰今日之戰不穀親傷所恃者司馬也而司馬又醉如此是亡楚國之社稷而不恤吾民也不谷無復戰矣於是還師而去斬司馬子反以為大戮豎谷陽之進酒也不以仇子反也其心忠愛之而適足以殺之故曰行小忠則大忠之賊也

——《韓非子?十過》

參考答案

一、本題共11分,每空1分。

1、A古今字; 2、名詞、動詞、形容詞;3、副詞; 4、衍文(衍字、衍),脫文(脫字、脫、奪); 5、判斷; 6、誰、奚; 7、三平調。 二、本題共10分,每字0.5分。

象形:鼎魚羊網手 指事:十下末寸甘 會意:步至牧舂莫 形聲:指視帛載防

三、本題共12分,每小題2分,其中指出加點詞的意義1分,指出屬於本義或引申義1分。

1、要:腰,本義; 2、發:出發,引申義;3、過:超過,引申義;4、防:防備,堵塞,引申義;5、間:門縫,本義;6、本:樹根,本義。 四、本題共12分,每小題2分,其中指出加點詞的古義與今義各0.5分,指出古今義之間的差異1分。 1、河:古義專指黃河,今義泛指河流,詞義範圍擴大; 2、涕:古義指眼淚,今義指鼻涕,詞義範圍轉移; 3、臭:古義泛指各種氣味,今義專指臭味,詞義範圍縮小; 4、怨:古義指痛恨,今義指埋怨,詞義程度由重變輕;

5、謗:古義指背後議論人,今義指譭謗或造謠中傷,詞義感情色彩由中性變成貶義; 6、誅:古義指責備,今義指殺掉、殺死,詞義程度由輕變重。

五、本題共12分,每小題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詞1分,說明用法1分。 1、智: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聰明;2、目:名詞用作動詞,用眼睛示意; 3、弱: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削弱;4、兄:名詞作狀語,用對待兄長的禮節; 5、活:動詞使動用法,使??活下來;6、客:名詞意動用法,把??當成客人。

六、本題共10分,其中標出平仄8分,指出拗字和救字各1分;評分時每句1分,每錯一處扣0.5分,扣完本句1分為止。(符號說明:○平可平可仄、△拗、﹡救。)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又送王孫去,戚戚滿別情。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不”字拗、“吹”字救) 七、閱讀下段古文並回答問題。(本題共14分,具體標準如下)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義。(每詞0.5分,意思相同也可以給分。)

色:臉色。 不肖:不像樣,不賢明。 塗:同“途”,路途,道路。 御:御者,駕車人。 曩者:先前,從前。 干:求取。 反:背離,違背。 固:堅決。 2、本文中的判斷句:(指出一處1分,指出三處即可。)

①此諸臣之不肖也。③今所輔於君未見於眾,而受若魚,是反晏子之義,而順諂諛之欲也。④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遺行也。 3、翻譯:(每句2分,具體標準如下,翻譯意思大致標準即可給分。)

21

①晏子去世十七年後,景公請諸大夫喝酒(1分),景公射箭出了靶子,堂上大夫叫好的聲音,像出自一人之口(1分)。②臣聽說過,國君喜好什麼,那麼臣子就會服從他(1分);國君嗜好什麼,那麼臣子就會給國君進獻什麼。③先前晏子謝絕賞賜用來匡正國君(1分),所以國君的過失不能掩飾(1分)。

八、本題共20分,其中標點7分,翻譯13分。評分時,每錯三處標點扣1分,扣完6分為止;翻譯每句1分,譯文準確無誤得滿分,基本準確但有表達錯誤得0.5分,譯文錯誤不得分。標點如下:

昔者楚共王與晉厲公戰于鄢陵,楚師敗而共王傷其目。酣戰之時,司馬子反渴而求飲,其右豎谷陽操觴酒而進之。子反曰:“嘻!退,酒也。”豎谷陽曰:“非酒也,水也。”子反之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絕於口而醉。戰既罷,共王欲復戰,令人召司馬子反。司馬子反辭以心疾。共王駕而自往,入其幄中,聞酒臭而還,曰:“今日之戰,不穀親傷,所恃者司馬也。而司馬又醉如此,是亡楚國之社稷而不恤吾民也。不谷無復戰矣。”於是還師而去,斬司馬子反以為大戮。豎谷陽之進酒也,不以仇子反也,其心忠愛之,而適足以殺之。故曰:行小忠則大忠之賊也。

——《韓非子?十過》

翻譯:

以前楚共王和晉厲公在鄢陵戰鬥,楚軍戰敗,楚共王傷了眼睛。戰鬥正激烈的時候,司馬子反口渴了想要得到水喝,他的車右豎谷陽捧着一杯酒獻給他。子反說:“嘿!拿走,這是酒。”豎谷陽說:“不是酒,是水。”子反的為人,喜好喝酒並認為這酒很甘美,不能停口地喝就醉了。戰鬥結束後,楚共王想再次作戰,命令人召見司馬子反。司馬子反藉口自己心有病就拒絕了。楚共王親自駕車過去,進入子反的帳中,聞到酒味後就回去了。說:“今天這場戰鬥,我親自受了傷,所依靠的就是司馬,而司馬又醉成了這個樣子,這是滅亡我們楚國的社稷並且不體恤我們的民眾呀。我是不能再和晉軍作戰了。”於是回師離開,殺了司馬子反並把他的屍體示眾。豎谷陽獻酒並不是專門為了仇恨子反的,其實是心裏忠愛子反,卻正巧殺害了他。所以說:施行小的忠心就會成為大忠的殘害者。

古代漢語練習(8)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1分)

1、“五穀謂稻黍稷麥菽也”一句使用的注釋術語是 ,“泮讀為畔”一句使用的注釋術語是 。

2、許慎對漢字六書的解釋中,“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指的是 ,對形聲的解釋是 、 。 3、漢字六書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為造字法,轉注、假借兩種為用字法,這叫做 。 4、下列各詞屬於第一人稱代詞的是 、 。 小人、僕、臣、不才、吾、予、小子、鄙人

5、“吾屬今為之虜矣”一句屬於 句式,其標誌為 等字。

6、近體詩在平仄方面有“粘”的要求,指在一首詩中,下聯出句的第二個字必須和上聯對句的第二個字平仄 。 二、指出下列漢字的形體結構。(每字0.5分,共10分) 涉 旌 既 本 魚 歌 二 下 耳 悲 陟 門 旦 視 疆 寸 馬 禾 丹 糞

三、指出下列各句加點詞的意義,並指出該意義是本義還是引申義。(每題2分,共12分) ?

1、巨防容螻而漂邑殺人。 2、堂上不糞,則郊草不芸。 .3、時窮節起見。 .4、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5、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6、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義與今義,並說明古今義的差異。(每題2分,共12分)

22

1、讀書欲睡?

,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2、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 3、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4、冬日則飲湯.

,夏日則飲水。 5、突,犬從穴中暫.出也。 6、率時農夫,播厥百穀.

。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詞,並指出其用法及意義。(每題2分,共12分) 1、同志者,當不遠千里而至。 2、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3、從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 4、齊威王欲將孫臏。

5、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6、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參考答案

一、本題共11分,每空1分。

1、謂,讀為;2、象形,以事為名,取譬相成;3、四體二用;4、吾、予;5、被動,為6、相同。 二、本題共10分,每字0.5分。

象形:魚耳門馬禾 指事:本下寸丹二 會意:涉既陟旦糞 形聲:旌歌悲視疆

三、本題共12分,每小題2分,其中指出加點詞的意義1分,指出屬於本義或引申義1分。 1、防:堤壩,本義; 2、糞:打掃、掃除,本義; 3、節:氣節、節操,引申義; 4、間:離間,引申義; 5、解:分解牛、殺牛,本義; 6、任:任務,責任,引申義。

四、本題共12分,每小題2分,其中指出加點詞的古義與今義各0.5分,指出古今義之間的差異1分。1、睡:古義指打盹、今義指睡覺,詞義範圍擴大; 2、恨:古義指遺憾、今義指痛恨,詞義程度由輕變重;

3、爪牙:古義指得力的助手或勇猛的幹將、今義指壞人的幫凶,詞義感情色彩由褒義變為貶義; 4、湯:古義指熱水、今義指湯類的食品,詞義範圍轉移;

5、暫:古義為突然或一下子、今義為短暫或暫時,詞義範圍轉移; 6、穀:古義泛指各種糧食作物、今義專指穀子一種作物,詞義範圍縮小。 五、本題共12分,每小題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詞1分,說明用法1分。 1、遠: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遙遠; 2、王:名詞使動用法,使??成為君王; 3、肘:名詞用為動詞,用肘撞; 4、將:名詞使動用法,使??做將軍;

23

5、犬:名詞作狀語,像犬一樣; 6、綠:形容詞意動用法,使??變綠。

古代漢語練習(9)

一、解釋下列術語。(每題3分,共12分) 1、六書 2、四體二用 3、本義 4、詞義擴大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8分)

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與“避”是一對 。 A古今字,B通假字,C異體字,D繁簡字

2、“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們是一對 。 A古今字,B繁簡字,C異體字,D通假字

3、就詞彙音節結構而言,古代漢語詞彙中 占多數。 4、下列各詞屬於第一人稱代詞的是 、 。 小人、僕、臣、不才、吾、予

5、下列各詞中屬於疑問代詞的有: 、 。 吾、誰、余、莫、斯、夫、奚、其、或、若

6、“亟請於武公,公弗許”一句中,“亟”字的詞性是 。 三、指出下列漢字的形體結構。(每字0.5分,共10分) 亦誠羊都刃伐盥矢上壺莫十徒問既采馬礎鹿本

四、指出下列各句加點詞的意義,並指出該意義是本義還是引申義。(每句1分,共13分) 1、時:

①四時.

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②問君西遊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③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④時.與出遊獵。(《史記·呂太後本紀》) ⑤時.移而治,不易者亂。(《韓非子·心度》) ⑥秋水時.

至,百川灌河。(《莊子·秋水》) 2、間:①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晏子春秋·內篇雜上》) ②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蘇軾《前赤壁賦》) ③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左傳·莊公十年》) ④遂與外人間.

隔。(陶潛《桃花源記》) ⑤讒人間.之,可謂窮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⑥安得廣厦千萬間.。(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⑦又間.

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史記·陳涉世家》)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義與今義,並說明古今義的差異。(每題2分,共10分) 1、飲於河.

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