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课堂实录1高品质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0:50: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离骚》课堂实录

一、导入及作者简介

师:同学们吃过棕子吗?(生有的说没有)。

师:呵,看来有的吃过有的没吃过。一个人吃棕子有什么意义吗?(故意大声) 生:(笑)没意义——要分给别人吃。 生:有意义——可以填饱肚子。

师:真是言由心生啊,同学们简单的一句话就出卖了你们。说要自己吃来填饱肚子的,虽不能说自私自利,但是感觉就是少了那么一点慈悲之心!(生笑)

师:(接着说)而说要分给别人吃的,可见其内心常有胸怀天下,忧国忧民,以苍生社稷为已任的思想。(生又笑)

师:你们笑什么?难道没有这样的人吗?我看就有。刚才说要把棕子分给别人吃的我看就是嘛!(生会心大笑)

师:当然我们历史上也不乏关心国家、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比如在礼崩乐坏征战不休的战国,就有这样的一个人,为了实现心中的美政,虽“路漫漫其修远兮”却依然——

生:(整齐地)吾将上下而求索! 师:这个人是谁呀?(生:屈原!)

师:你们了解屈原吗?(生有的说了解有的说不了解)

师:那总了解一点点吧?!那我们每个人就来把自己知道的一点点说出来!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诗人。

师:什么样的诗人? 生:爱国诗人。

师:为什么说他是爱国诗人呢? 生:因为他为了楚国而投汩罗江。

师:嗯,有点为国捐躯的样子。但是他不是投笔从戎战死沙场,而是积极地为楚国的政治建言现策,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造福苍生,但因为政治主张不被楚怀王接纳,同时还遭受了奸佞小人的毁谤,于是两次被贬黜,最后他带着对楚国的深深热爱,对楚国人民的深深眷念,带着无比的遗憾投进了汩罗江。屈原在乱世上下求索,忠诚报国,虽然不能挽回楚国最终灭亡的命运,却赢得了后人的无比尊敬,屈原也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比如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人们在这一天吃棕子、赛龙舟,以表达对屈原深深的哀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屈原的一篇文章《离骚》,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屈原! 二、正课讲解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那么有没有发现屈原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呢? (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师:看来这篇文章还是有一点难度的。包括朗读也都是颇有难度的。又是“之”啊又是“也”啊又是“兮”啊,怪别扭的。我们请一位同学先来尝试读几句好不好?(生:好!)

生:(众生齐声)赵哥赵哥赵哥(赵哥真名叫赵戈,是班里的活宝) 师:那就赵哥吧!(生笑)来读个第一段。(赵戈读第一段) 师:赵戈同学读得怎么样啊?(生笑着说很好啊!) 师:读起来就像一个八十岁的老爷子在抽大烟。 生:(好奇地)嗯? 师:吞吞吐吐啊!(生笑)我们知道,《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那么什么是《楚辞》呢?同学们看课文注释1。它是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的,所

以就运用了很多当时当地的表达方式,比如用了很多虚词,例如:

生:以——之——兮。

师:对了。那么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放在句子中间的虚词可以读得短促一些,放在句末的,可以拉长一些读。下面老师领着你们,一句一句来读一遍。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最后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是震撼人心、荡气回肠啊!(生笑)不错!那接下来,老师就要问一个问题。屈原说自己“长太息以掩涕兮”,那就是说内心有难于排解的苦闷啦?那他是为什么而苦闷呢?

生:哀民生之多艰。

生:为国家为百姓而感到忧愁。

生:因为没衣服穿,只能采摘花草来做衣裳。(生笑) 师:(急中生智)这位同学有意思,你怎么说屈原没衣服穿呢?

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所以屈原只好采集荷花来作衣裳。 生又笑。期待老师如何解答。

师:这位同学勇气可嘉,但逻辑有点小小的问题,比如一个富人买兽皮来做衣服,你能说他是因为没衣服穿所以只好买兽皮吗?很显然不能是吧?那只能说这个人追求兽皮的高品质,所以屈原追求香草的美丽,并不能说他是因为没衣服穿只好穿香草,是吧?道理是一样的。当然这也涉及到屈原的写作风格,这就是“香草美人”的写法,就是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高洁的情操、高尚的品德。相似的用法还有很多,如“蕙纕”“ 揽茝”等,屈原借助他们表达一位文人内心世界的一片净土,从而书写自己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感谢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给我们引出一个很精彩的话题。同时他的学习方法也是很值得我们同学们学习的,他不是异想天开,而是言之有据,一定要从文章中找到你的观点的依据,做到一切分析从文本出发,这才是文章的学习之道。(此环节被学生打乱,本应放在后面讲的)

师:回到刚才的话题,屈原之所以内心有难于排遣的苦闷,其实下一句话已经有作了说明,我们只要在阅读时紧紧扣住文本就不难找到答案,是“哀民生之多艰”,为国计民生感到深沉的悲哀。接下来我们再一起来思考第二个问题,屈原说自己“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是什么意思呢?

生:屈原崇尚美德并且约束自己,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黜。 师:回答得真准确,是你自己想的吗? 生:(生笑)不是,注释上有。

师:不过,看了注释就理解了,说明我们的学习能力还是很高的嘛。那我就要考察一下同学们的学习能力了。屈原说自己“朝谇而夕替”,造成他的不公平遭遇的因素有哪些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前后桌讨论,一起找出问题的答案,但是必须做到言之有据,一切分析从文本出现,下面开始讨论。时间10分钟。

(教师巡回检查)(10分钟后)

师:接下来,我们请各小组主动发言。哪一组先来回答,请主动站起来。 生:我觉得当时楚国社会黑暗,奸臣当道,楚怀王昏庸无能不听进谏。 师:那你是从文章的哪里看出这些的呢?

生: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师:能不能分析得再详细一点!

生:灵修是指楚怀王,是说楚怀王荒唐昏庸,众女是说群臣,群臣妒忌,毁谤屈原。 师:现在概括得就比较好了。其实这位同学回答的这两句话我们应该把它分成几个部分呢?

生:两个部分。

师:对了,就是应该分成两个部分,这样逐条分析,条理才会比较清楚。就是要抓住描写了几个方面的因素,又分别涉及到哪些对象,然后归纳出这些对象各自有什么特点,这样分析才会比较科学到位。所以我们就要先抓住对对象,“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这句话说的对象是谁呢?(生:楚怀王。)

师:那么楚怀王怎么样,屈原怎么描述他的?用了哪一些词?(生:浩荡) 生:终不察夫民心。

师:能不能用现代汉语来解释? 生:荒唐昏庸,不察民情。

师:对了,这样归纳就很不错了。这是第一个因素,那么二个因素是什么呢?请其他小组的同学们继续发言?可以先把对象找出来。

生: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众女”。 师:“众女”指什么?(生:奸诈小人。)

师:对了,就是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那你们讨论以后打算用什么词来形容他们呢?

生:阴险狡诈。无耻。陷害忠良。

师:很好,用词还是比较恰当的。这些人就会蝇营狗苟、结党营私,嫉贤妒能,陷害忠良。那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其他小组的继续发言。

生:我们认为是世俗的原因。

师:世俗?是指当时的风土人情吗?(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生回答不出来)那你先说说世俗怎么啦? 生:世俗的人投机取巧,违背道义,歪曲事实,互相苟合。

师:真不错,用词很准确也很精练。老师想问的是你们是从课文的哪里看出这些的呢? 生:“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师:果然是言之有据。按照我们课文的注释,这句话的描写对象就是世俗,他们工于心计,违背规矩,互相苟合,把歪曲当正道。那难道是整个楚国社会的人都这样吗?(生:不是。)

师:那是谁这样啊? 生:楚怀王,群臣。

师:对了,所以这句话可以认为是对当时楚国政治现状的真实写照。这就是我们分析的第三个方面的因素,那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导致屈原“謇朝谇而夕替”的呢?还有其他小组要回答吗?

生:屈原喜欢“鞿羁”“ 蕙纕”和“揽茝”。 师:喜欢“鞿羁”“ 蕙纕” 和“揽茝”就要遭贬黜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啊!那你的意思是指第四个因素就是屈原自己的原因了?那谈谈你的看法。

生:屈原喜欢“鞿羁”和“ 蕙纕”,其实是表明他崇尚美德、洁身自好,他这样的行为是与当时的楚国的其他大臣格格不入的,所以大家都要排挤他。

师:是哦,好人反而遭殃了。可见这是一个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腐朽社会。屈原就算有心救国也无力回天了。那么屈原面对这种黑暗的政治现实,他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忧愁郁闷。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忳郁邑余侘傺兮。

师:很好,屈原连用两个表达苦闷的词,可见他内心真是焦灼苦闷到了极点。那么他有没有因为这样就改变自己的初衷,与那些奸臣佞子同流合污呢?(生:没有。)

师:那他的态度是怎么样的?请用原文的话回答。

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师:对了,他就算死也不会与这些小人同流合污。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人格啊!政治越是黑暗,他越是忠贞不屈,正是这样,才更能够表现屈原的爱国情怀,他的愁不是为自己而愁,而是为国家而愁,为民生而愁!这就成就了他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但是他内心的忧伤与苦闷依然是难于排解的?那么屈原是怎么样平衡自己的内心的呢?(生沉默)

师:同学们可以看接下去的四句话。在这四句话中屈原分别写了什么? 生:鸷鸟,方圜,异道。 师:还漏掉一个。(生:前世。)

师:非常好。屈原说大鹏和小鸟当然合不来啦,方的和圆的当然是不可能拼合在一起的啦,两个走不同路的人怎么可能相安无事呢?况且这种事还是前朝就这样了。你看,屈原多聪明,他曾经说过“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别人都是汅浊不堪的,只有我屈原是高洁的,难怪我跟你们合不来,难怪你们要排挤我,是不是很有调整的意味?而且呢,历史上也不是只有我屈原一个人遭受过这样的不公平对待,前朝这样的人太多了,我呢,只不过是其中一个而已,没什么好郁闷的嘛。

可见屈原虽然遭受了不公平对待,可还是很会调节自己的心情的,那么接下来,他能够晢时地“屈心而抑志”,是什么在支撑着他呢?他强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哪里呢?(生沉默)

同学们可以看最后一句话。咱们一起把它读出来。 生:(整齐地)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师:屈原要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这本来就是前朝的圣人所推崇的。这就是屈原强大的精神支柱,就是前朝的明君贤臣,他到死都念念不忘他的“美政”,即君明臣贤、选贤举能。他活着虽不能力挽楚国于既倒,死了也要和历史上的明君贤臣比肩而立。也许有的同学就有这样的疑问了,既然屈原有如此强大的精神支柱,为什么最后还是选择了跳江呢?

生:因为楚国灭亡了…因为楚王昏庸…他要以死殉国…

师,同学们理由都很充分。那我要告诉同学们的是历史发展的背后是有着更加纷繁复杂的历史原因的,我们是语文课就不做历史学的分析了。老师要说的是,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追求,他便选择了死,那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为什么还活着呢?因为我们还有追求。而屈原在汩罗江徘徊的时候他还有没有追求呢?面对着楚王的昏庸腐朽,众臣的奸诈阴险,楚国在强秦的进攻下已然岌岌可危,屈原此时可以说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于是他只好带着对楚国的深深热爱,对楚国人民的无限眷念,带着满腔的遗憾投入了汩罗江。

我们今天学习了屈原,课外完成一篇作文,题目《当诗人遭遇政治》。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三、教学反思:本堂课主要围绕训练学生的文本探究能力展开教学,企图教给学生一种比较科学的阅读方法。先是抓住“朝谇而夕替”这一果来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因,并且必须要言之有据,分条列出,不能有重复。最后引导学生找出了四点。接下来就抓住面对楚国政治的黑暗,屈原是如何处世的,同时是如何实现心理平衡的,以及他的精神支柱是什么,最后以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简要概述了屈原跳江的心理学原因。

对爸爸的印象,从记事的时候,就有了,他留给我的印象就是沉默少言的,但是脸上却始终有微笑,不管家里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有爸爸在,一切都能够雨过天晴的,小时候,家里很穷,可是作为孩子的我们(我和哥哥),却很幸福。爸爸从来不会因为缺钱,而让我们感觉得些许的拮据和紧张,哪怕的低三下气的问人借钱,爸爸都会按时给我们交了学费,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兄妹俩拖欠学费。爸爸闲下来的时候,就会给我和哥哥讲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很苦很累,还经历过自然灾害,穷的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在我的印象里,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过年的时候,不管这一年钱赚的多还是少,爸爸总会让妈妈带着我和哥哥去买新衣服,当然了,妈妈也必须买新的,唯有爸爸,他是家里面唯一一个可以穿旧衣服过新年的人,这就是我关于爸爸的儿时的印象,他爱家人,从来不肯委屈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成长岁月里的爸爸在我们渐渐成长的的岁月里,作为孩子,我们都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想法,青春期的叛逆,我们也给爸爸惹了不少祸,但是,不管我们闯的祸有多大,最后都是爸爸出面,来摆平解决一切。在这个渐渐懂事的过程中,爸爸扮演着一位良师的角色,事情过后,爸爸也会趁机好好的教育我们,让我们懂得,我们做的是对的,值得鼓励的,还是不对的,今后需要去改正的。爸爸在社会上经历的多了,懂得的道理也比我们多很多。我们是在跌跌撞撞的认知中去探索这个社会,而爸爸就是这条探索道路的指明灯!在我们长大的青春光阴里,我们在爸爸身上看到了责任、懂得了承担的重要性!爸爸,在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他让我们(大哥和我)拥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教会了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去更好的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渐渐上了年纪的爸爸:我只想用“渐渐上了年纪”来形容现在的爸爸,不想要用已经“老去”来形容爸爸。没错,岁月是真的很无情的,不知不觉间,爸爸的眼角多了些许的皱纹,额头的皱纹也不自觉的来向他报到了,爸爸再伟大,也终究抵不过岁月的蹉跎。两角鬓白的爸爸,让我们看着多了很多的心疼,一向雷厉风行、无所不能的爸爸,渐渐地,变得老了,特别是当我们都成家以后,爸爸也算是把他一生最重要的任务也都完成了,上了年纪的爸爸,更多的心思,留在了妈妈的身上,一路走来,是妈妈的陪伴和默默的奉献,才让爸爸能够在外工作的时候,毫无杂念!妈妈,就是爸爸最为坚强的后盾,而我们,是爸爸努力奋斗的最大动力,如今,爸爸渐渐地老了,作为儿女,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能做的就是多陪伴他们,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能够幸福!爸爸的一生,都在付出,为了家和家人而付出,如今的我们,都已经成家,更加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心酸苦楚,我们能做的就是常回家看看!让父母不感到孤独! 我们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我们跟母亲之间的关系,血浓于水,彼此间的那种爱,是神圣而又不可侵犯的,是妈妈给了我们生命,也是妈妈无怨无悔的把我们抚养成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不管是好还是不好,妈妈都一味的去包容,去引领着我们我和妈妈的温情小生活,母爱,总是那么的伟大!都说慈母多败儿,其实啊,母亲在我们的生活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没有母亲的无私奉献,又怎会有我们的今天呢?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忽略了母亲的重要性,甚至是把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变成了理所当然!其实啊,也是因为我们从出生的时候,就拥有了母亲的爱,也就变得不那么的珍惜了!我觉得,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更要好好地对待我们的母亲,在我的记忆深处,母亲总是很慈祥的,她也有属于她自己的小忧愁,但是,却从来都不会让我们知道,不管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坎坷,她总是自己一个人想办法面对和解决!以至于曾经的我一直觉得母亲是万能的,没有什么困难事情是母亲不能解决的!儿时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那年的的大冬天,下了很厚很厚的雪,我跟哥哥上学的地方是需要骑着自行车去的,妈妈早早的叫醒了我和哥哥,并且告诉我们下大雪了,路上滑,要早点出发,路上慢一点走,当我们吃了早饭准备出发的时候,妈妈也跟着一起出发了。大冬天的,天黑黑的,母亲拿着手电筒,给我和哥哥照明,因为下了雪,有的路段不好走,我们就推着自行车,一路上有说有笑的,时不时的哥哥还会调皮一下,就这样,母亲拿着照明灯,一路护送我和哥哥到了学校,现在回想起来曾经的岁月,满满的回忆,满满的温暖!不知不觉间,我们就都长大了,哥哥也成家了,有自己的孩子,妈妈看着我们生活幸福,她也就是开心满足了,可是,岁月却是那么的无情,不知不觉间,妈妈的眼角就多了些许的皱纹,她在岁月的淘洗中,渐渐地老去了!她没有多么伟大的理想,唯一的希望,就是我们都能够生活的健康,平安,快乐,幸福!母亲,从来都不曾奢望我们能够有多么大的丰功伟绩,最大的心愿就是我们平安快乐,她的一生心血,都在我们这些孩子身上,而对于她自己,似乎总是少了很多的关心,作为儿女,长大后的忙碌,确实忽略了对母亲的爱,当我们真正的意识到母亲老去的时候,岁月一晃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母爱,虽然平凡,但是却很伟大,我跟妈妈的温情小生活,那些记忆中的点滴,一直萦绕在脑海中,让我感受到幸福,感受到温暖!爱你,亲爱的妈妈,愿你生活幸福,健康平安!其实也就是平凡的一年,和往常相比较,也没有太多的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自己就业了,不再是学生了,也不再是那个向父母伸手就要钱的小姑娘了!步入社会的自己,很开心,同时也很紧张,毕竟社会才是一个真正的大染缸,才能让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和坚强!父母的爱,平凡中渗透着伟大,这一年,感恩父母!在初入社会的这一年里,是要感恩很多的朋友同事领导,但是,我最想要感恩的两个人,其实就是我的爸爸妈妈!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步入社会,经历的很多人或事,不应该都是单位或者工作吗?怎么会是要感恩父母呢?没错,我最最想要感恩的就是我们爸爸和妈妈!为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每一年的母亲节和父亲节,都只有一天,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下父亲节发生的小故事,虽然很平凡,很普通,但是我的心确实五味杂陈暖暖的!这一年的自己,已经参加了工作,也有了自己的收入,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事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结余的,父亲节到了,那天早上一醒来,我就给父亲微信上发了红包,金额不多,也就只有100元的红包,这一天,我一直在等待着父亲领红包!可是,等啊等啊等啊,眼看着24小时就要过去了,可是父亲还是没有领取红包,难道是忙碌着,一直没有看到吗?或者是信息太多,被挤下去了,于是,我就告诉了妈妈,让妈妈去提醒父亲,记得领取父亲节的红包。当我和妈妈说了以后,妈妈却告诉我说:你爸爸说了,他还能赚下钱,不差钱,他没有理由领取你的钱,你在外工作也不容易,留着让你自己花了,!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那一刻的感觉,真的时候无法形容的,于是,我就告诉妈妈,说也就只有100块,不多,我也不缺这100,多少一点心意,就领取了吧,我再三提醒让领取,可是,最后的结果是,红包退还了回来,这就是父亲,他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农民,对于孩子给予的,他却觉得孩子出门在外不容易,不愿意花孩子的钱!事情虽然很小,但是,却真的触动了我的心,也激发了我更要好好的工作,努力赚钱,以后给予父母更好的生活!记得还有一次是我小学的朋友要结婚了,因为处的不是很好,很一般,礼钱也就200元,当天我也没回去,于是,就让妈妈去上礼了!不过,我前一天就给妈妈发了红包,可是妈妈愣是没有领取,非说是要给就等你回来了的吧,其实啊,我知道,妈妈的意思就是要让我常回家看看!爸爸和妈妈都在用他们的觉得对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孩子,在他们的眼中,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平凡的小事情,渗透着浓浓的爱意,或许,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向我父母一样的家长,他们不愿索取孩子们的金钱,只愿孩子们能够健借此机会,也借此平台,感恩亲爱的爸妈,希望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幸福快乐!爸爸妈妈,我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