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育学考研311真题答案解析勤思考研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6 2:24: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本上毁坏儿童,教师的作用只是要防范不良环境的影响,是消极的,不是积极的,因而他常提及到“消极教育”。

28.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包括“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其中必要的目的是指

A.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

B.与儿童奠定必要的文化知识基础有关的目的

C.与儿童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等道德观念的目的

D.与儿童形成经验、思辨、审美、社会、宗教等与兴趣有关的目的 【勤思真题解析】C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可以区分为两种,即所谓的“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都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即道德之中。具体言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

29.福禄培尔重视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他将游戏看作是

A.儿童的外部肢体活动

B.儿童创造性自我活动的表现 C.对儿童实施基础教育的最佳形式

D.促进儿童身体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手段 【勤思真题解析】B

福禄培尔关于幼儿园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自我活动或自动性。自我活动帮助个体认识自然,认识人类,最终认识上帝的统一。因此重视儿童的亲身观察,并把游戏看作儿童内在本质向外的自发表现。即游戏是儿童创造性自我活动的表现。

30.美国公立初等教育在19世纪上半叶发展与进步的主要体现是

A.进步教育运动的开展

B.地方教育强制入学制度的确立 C.“回归教育”与“生计教育”运动的开展 D.赫尔巴特教学法在小学教育中的推广 【勤思真题解析】B

美国建国后没有对教育管理体制作出任何规定,公立初等教育在19世纪上半叶发展主要体现在教育分权制的确立,即地方教育强制入学制度的确立。

31.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创办新式大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借鉴外国经验,其学习和借鉴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勤思真题解析】D

明治维新的开展肇始于美国对日本的入侵,其迫使日本向西方学习和借鉴先进科技和文化。

32.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而发生明显转向,具体表现为

A.从中等教育转向初等教育

B.从重视集体教学到重视个别教学 C.从教育理论研究转向学校实验研究

D.从强调儿童的自由发展转向重视教育的社会职能

6

【勤思真题解析】D

经济大萧条使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重心逐步从初等教育转向中等教育。此前强调儿童中心和个人的自由发展,此后更加意识到学校的社会职能。

33.20世纪前期法国“新大学同志会”为实现民主教育和择优录取而推行的教育改革运动是

A.新学校运动 B.统一学校运动 C.公立学校运动 D.大学推广 【勤思真题解析】B

1919年,法国出现了一个激进的,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组织——新大学同志会,主张建立统一学校,以实现教育的民主化。他们认为,统一学校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民主教育和择优录取。

34.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A.勤奋感 B.自主性 C.自我同一性 D.亲密感 【勤思真题解析】C

在埃里克森看来中学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

35.丽丽是个含羞的女孩儿,正在准备参加演讲比赛,如果她是内控的,她会将演讲比赛的成功归因于( )

A.自己具备这个能力 B.认真的准备 C.运气好 D.任务简单 【勤思真题解析】B

首先内控的人会把成功归因于能力与努力,由于丽丽是个含羞的女孩儿,所以它会把成功归因于可控部分,即认真的准备。

36.某学生花20分钟学习一首短诗,为防止遗忘,他又继续学习了10分钟,这种学习属于

A.适度学习 B.过度学习 C.掌握学习 D.意义学习 【勤思真题解析】B

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实验证明150%的学习效果最佳。由题目中的“为防止遗忘”可以看出他已经掌握,又使用50%时间用来复习,属于过度学习。

37.某学生在体操技能训练中表现为,整体动作趋向于协调连贯,多余的动作有所减少,视觉控制让位与动觉控制,但动作技能尚未达到自动化,该学生的体操技能属于什么阶段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熟练 D.操作整合 【勤思真题解析】D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通过整合,一方面动作水平得以提高,动作结构趋于合理、协调,动作的初步概括化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学员对动作的有效控制逐步增强。但是还未达到自动化、熟练的阶段。操作模仿阶段的错误相对比较多。

38.学生采用画图表或列提纲的方式整理所学知识,这种属于

A.资源管理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勤思真题解析】D

编码与组织策略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它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之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另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 39.以下教育科学定性研究特征的过程训练中,不正确的是

A.倾向于采用演绎的思维方式

7

B.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 C.更加关注研究过程,不关注结果

D.资料搜集与呈现通才采用文字或图片 【勤思真题解析】A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此类研究多描述和说理,阐发个人观点,客观性和普遍性都比较差,不能适应教育研究作为一门应用性科学研究的需要。A选项的演绎是与归纳相对的。 40.为了探讨家庭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某学说提出了“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身心发展相关”的研究假设,这种假设属于

A.方向性假设 B.非方向性假设 C.解释性假设 D.预测性假设 【勤思真题解析】B

按照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前者指出相关和差异的特点,如女生的音乐智力比男生强,男生的推理能力比女生强,等等。而后者只简单地指出相关或差异。推理能力存在性别差异(与性别有关)。

41.如果抽样总体中存在周期性的波动和变化,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研究者应该避免采用的取样方式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政群随机抽样 【勤思真题解析】B

系统随机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察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顺序抽取对象。其缺点是样本总体存在周期性变化的情况下,误差比较大。因此,本题选B

42.从理论上讲,具有最佳区分度的试题难度是

A.1 B.0.75 C.0.50 D.0.25 【勤思真题解析】C

区分度越接近1越好,0.4以上优良,难度在0.4—0.7之间最佳,综合选C。

43.根据伦理原则,不能用以检验“体罚会导致儿童反社会行为”这一假设的研究方法是

A.经验总结法 B.教育访谈法 C.教育实验法 D.教育问卷法 【勤思真题解析】C

伦理原则要求研究不能伤害参与者的身心,所以,教育实验法不符合。 44.真实验和准实验最大的区别在于

A.自变量个数不同 B.因变量测评方式不同 C.无关变量个数不同

D.无关变量的控制程度不同 【勤思真题解析】D

真实验比准实验对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有比较严格的控制,即它能较好地控制内外部无效因素。

45.某初中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门学科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下,其中平均数的代表性程度最高的学科是

8

A.语文 79 3 B.数学 85 2 C.英语 90 4 D.物理 75 5 【勤思真题解析】B

标准差反映组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小,说明组内个体离散程度越小,也就说个体与平均数的差异越小,也就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程度高。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 46.因材施教有悖教育公平。 【勤思真题解析】

错误。

教育公平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教育公平主要是指教育机会的公平和教育过程的公平以及教育结果的公平。主要是指在教育中,要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在教育过程中有享受同等教育资源的权利,在最后教育结果的获得上享有平等的机会。这是我们目前教育力求达到的。

但具体到教育过程中,教育公平不是平均主义,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因此我们在实施教育公平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培养不同的人才,特别要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材施教就是让每个人都接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人尽其才,就是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成功,结合本人是特点,发挥其最大才能。其实这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每个人能通过教育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

因此,因材施教有悖教育公平的观点是错误的。相反,教育公平的实现有赖于因材施教 47.《学记》所说的“教学相长”,本义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勤思真题解析】

错误。

《学记》中的“教学相长”是作为一条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提出的,其本意并非指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相互促进,而是仅指教师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

后人在注释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作了引申,将其视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双方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因此,教学相长有本意和引申义之分。题目所指为引申义,并非本意。 48.合作学习是一种合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学习方式。 【勤思真题解析】 正确。

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儿童的分组会有能力比较好的,能力相对比较弱的,能力相对比较好的,就给能力比较弱的提供支架。符合维果斯基的思想。

所以上述观点正确。

9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列举三种利用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特点的有效措施。

【勤思真题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是指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

(1)因材施教:对于智力超常的儿童,要给予及时的发现和指导,教育要跟上他们的发展;对于晚熟者,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并充满信心,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对于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特长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培养和训练;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在对他们进行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时,要针对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2)弹性教学内容:根据目前学生的发展现状,进行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从而适应目前学生的水平。

(3)能力分组或组织兴趣小组教学:将能力或兴趣相似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小组可以保证教学内容适合每一个学生。

50.简述目标分类学对泰勒课程编制原理的发展。 【勤思真题解析】

泰勒原理中最大的贡献在于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它指出了目标制定、课程内容安排、教学组织方式与结果评价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都是以目标为中心的。在他看来,目标不仅仅是对学生应该如何行为的方式的陈述,用最精确的方式陈述目标,也是为了更清楚地告诉我们课程与教学成功与否。但是泰勒并未清楚地告知如何更加客观得去衡量行为方式。

布鲁姆通过教育目标分类对其进行了细化。

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目标。制定教育目标是为了便于客观地评价,而不是表述理想的愿望。事实上,只有具体的、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目标=行为=评价技术测验问题。第二,教育目标是有层次性的。他们将学生行为由简单到复杂按序排列,后一类目标建立在前一类目标的基础上。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属于A式的行为形成一类,属于AB式的行为形成另一类,而属于ABC式的行为又可以形成一类。第三,教育目标分类学是超越学科内容的。布卢姆等认为,不论哪门学科,不论哪一年级,都可以把教育目标公类学的层次结构作为框架,加入相应的内容。他们已作了成功的尝试,制定了十几门学科的教育目标。

这些都是布卢姆对泰特做出的补充。

本道题考察的是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的特点有哪些,需要考生进行思考。 51.简述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教育举措。 【勤思真题解析】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发生,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至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结束。“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从“抗战建国”的基本国策出发,确立了“战时应作平时看”的教育指导方针,并通过制定一系列教育政策和应急措施,力求使战时教育体制得以正常运转: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同时还规定了《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规定了战时教育的九大方针和十七项要求。具体各级教育实施方案有:

(1)初等教育方面:

国民政府提出“抗战建国”,把义务教育与民众教育合流,实施国民教育制度,初等教育在时局动荡中仍能维持一定的发展。1940年4月,教育部制定《国民教育实施纲领》,规定: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