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5:32: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 . ..
有关生命的作文素材
生命教育:全社会的必修课
作者/湖北 司念鉴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无价的,对待生命,应心存敬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过度强调升学和考试,当生命的意义被异化为分数的奴隶时,其人格、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就都被忽视,从而造成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从小学到大学,学生自杀的消息,时见报端。对此,学校、家庭、社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生命教育应成为全社会的必修课。
热点
2013年11月26日,重庆10岁女孩李某在电梯内殴打一岁半婴儿,并将其带到家中继续殴打,致使男婴坠楼;12月3日,14岁的男孩刘某用绳子将8岁的女孩周小妍勒死在公厕的便池里。短短一周时间,这两起悲剧,牵动公众的神经,两朵含苞未放的花朵,悄无声息地凋零,摧残他们的竟然也是孩子。 10多岁的孩子,心里有没有对生命的敬畏?恐怕没有,至少有一部分孩子心中没有。否则,也不会接二连三地发生未成年人伤害未成年人或婴儿的悲剧。父母也曾经常叮嘱孩子:过马路左右看、不触摸裸露的电线、不去深水区游泳……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孩子入了学,到了学校,系统的生命教育就成了奢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生命教育”旨在培养孩子对生命的认知和热爱,这是孩子健全人格的一部分,也是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但在我国生命教育体系是一个普遍的短板。美国学者唐纳,华特士1968年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美国学生入学第一课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权利,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珍惜自己的生命,并对其他生命葆有平等的同情和敬畏。瑞典学生在很小的时候,老师就会给他们讲人是怎么出生的,从而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生命,同时被告知一个人死亡对自己、对亲人意味着什么。在日本,生命教育被称为“余裕教育”,其核心是“热爱生命、选择坚强”。
思辨
1.漠视生命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敬畏之心。
当下,人们过度追求娱乐或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这对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些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对生命的无畏、对生存的无望和对生活的无趣等,这都是缺乏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有意回避生命的沉重,缺乏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2.要意识到生命教育对人生存意志的影响。
学习参考
.. . . ..
我们的教育大多以分数为重, 以升学为目标,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更缺乏生命的教育。教育的起点是“人”而不是“学”, 教育就是要尽最大可能去帮助每一个个体具有主动承担生命的自觉,要让每一个个体在尊重生存的前提下,充分显现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成就精彩人生。
3.净化社会环境,需全社会一起行动。
受一些媒体和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学生的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越来越淡薄;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有些家长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的心情越来越迫切,致使一些青少年内心十分痛苦,再加上家长不理解,老师不满意,就使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采取了极端的方式摧残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并让孩子懂得尊重自我和他人,应减少或避免有暴力倾向的动画片、影视剧以及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净化社会环境,把生命教育当成全社会的必修课。
纵深探究
●莫将自己的生命当儿戏——
生命诚可贵,生命只有一次。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古人连“发肤”都 “不敢毁伤”,而今天的一些人却视生命为草芥。
“以死自证”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2013年12月31日,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漳溪乡村民老吴骑摩托车外出,在途中见八旬老人摔倒在地,好心将其扶起来送到医院。不料老人一口咬定老吴就是肇事者,老人的家属要求老吴赔偿几十万元。两天后,认为有冤无处诉的老吴,在巨大心理压力下,选择以自杀证明清白。
近年来, “以死证清白”的事件不少。不久前,媒体就报道了两起广东女孩因被怀疑偷窃而自杀的恶性事件。一起是高中女生琪琪因被怀疑在服装店偷窃,被店主将监控视频截图发至微博,最后不堪人肉搜索而自杀;另一起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敏被老师怀疑偷了2000元钱,跳楼自杀。而事后查明,钱并没有丢,是老师记错了放钱的地方。
思辨
为了证明清白就放弃自己的生命,是对生命极大的不尊重。人的一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有时还会被别人误解、不公正对待,没有一个人总能一帆风顺,如果受到一些委屈就“以死证清白”,人有几条命经得起折腾?生命只有一次,与生命相比,任何压力、委屈、误解都微不足道。在这些悲剧事件中,我们的教育必须反思,教育应当以培养人格健全的人为目标,而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正确对待生命是前提。
感受“死亡”,才知生命的可贵
如果患上绝症只剩3天时间,你将对身边的人说些什么?前段时间,江苏科技大学
学习参考
.. . . ..
一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特殊的作业——写“遗书”。老师表示,此举是为了鼓励学生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要荒废大学四年光阴。21日,学生们提交了写好的“遗书”,多名学生认为,这样一份“遗书”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认识到了多年来的遗憾。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表示难以接受, “感觉怪怪的”。
2013年11月2日,武汉市宁养义工组织以及华中农大志愿者举行“高校体验生命”活动。16名大学生在分别经历“拍遗照” “写墓志铭” “躺入棺材”以及“重生”这几个步骤后纷纷感慨: “感受过死亡,才知道生命的可贵。”
事实上, “死亡课”已经出现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在上海的复旦大学,在香港中文大学,以及在美国的耶鲁大学,不同背景、不同肤色的老师站在学生面前, 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讲述着“死亡的意义”。 “我们在课堂上会传达关于死亡的不同观点,希望引起学生对平时不怎么思考的话题进行讨论,反省当下的生活。”香港中文大学讲授“死亡课”的陶国璋教授说, “关于死亡,我们没有正确答案。其实死亡没有什么好教的,存在才值得教育。我希望,在课堂上讨论了这些>故事后,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思辨
说到死亡, 国人总是讳莫如深,尤其对于死亡教育更是刻意回避。其实, “死亡教育”, 应成为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让青少年了解生命的真实过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与死,成年之后以达观和超脱的态度去对待生命过程中的一切际遇,而且会让他们更加尊重别人的生命以及热爱自己的生命。
●请尊重他人生命——
生命是平等的,不受个人财富及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自己的生命都要珍惜,对别人的生命更要关爱。只有对生命拥有敬畏之心,世界才会呈现出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凌驾干生命之上的“规定”
“求你们看在一条小生命的份上,先送我孩子去长沙。我老公在那边的医院接,到了马上付钱。”这是2013年12月23日晚,一名危重患儿的母亲向湘乡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发出的哀求。可值班人员的回答是如此冰冷: “不行!我们有规定,要先交800元,不交钱不能发车。”等好心人帮这名母亲凑足800元,已过去了1个多小时。虽转到省儿童医院抢救,可13个月大的孩子仍不幸离世。
无独有偶,2012年12月15日,在盐城市射阳县射阳港桥十字路口,发生一起重大车祸:一辆五菱之光面包车在由西向东正常行驶时,被一辆从支路快速行驶的大货车从车厢后部撞上,面包车上的母子摔出车外十几米,23岁的母亲当场死亡。出生仅89天的男婴被送至射阳人民医院抢救。男婴的外婆闻乃香意想不到的是,她在医院急诊室楼上楼下找了两圈只看到4名医生,而找到医生后, 医生又以先挂号为由,拒绝对伤者进行急救,致使男婴因未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
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