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14:03: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骨结合:由软骨结合经骨化演变而成,完全不能活动,如五块骶椎以骨结合融为一块骶骨。
2、间接连结 又称滑膜关节或关节,骨与骨之间没有直接的连结,一般由相邻的两骨相对形成。关节的基本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1)关节面:构成关节两骨的相对面称为关节面。一般是一凸一凹互相适应,凸的为关节头,凹的为关节窝。关节面表面由一层关节软骨覆盖,关节软骨使关节头和关节窝的形态更为适应;关节软骨表面光滑,覆以少量滑液,磨擦系数小于冰面,故可减轻关节运动时的摩擦,使运动更加灵活;且因具有一定的弹性,故可承受负荷和吸收震荡。关节面的形状与关节的运动性质和范围有关。关节软骨无血管神经分布,由滑液和关节囊滑膜层血管渗透供给营养。
(2)关节囊:为关节周围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包囊,两端附于关节面周围的骨面并与骨膜融合,像一个袖筒将构成关节的各骨连接起来。活动较大的关节,囊较松弛而薄。关节囊可分为两层,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①纤维层:厚而坚韧,通常在关节面附近与骨膜附着,在某些部位增厚成为韧带以增强关节的稳固性。此层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分布。②滑膜层:薄而滑润,分泌滑液,以减轻关节的摩擦,有利于灵活运动,营养关节软骨。
(3)关节腔:由关节囊的滑膜层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的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关节腔为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定性有一定作用,并体现了关节运动灵活性与稳固性的统一。
(4)辅助结构 某些关节为适应特殊功能的需要分化出一些特殊结构。
1)关节的支持韧带:由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一般多与关节囊相连,形成关节囊局部特别增厚的部分,有的则独立存在。韧带的附着部与骨膜或关节囊相编织。根据韧带的分布位置可分别称为囊外韧带(关节周围)和囊内韧带(关节内), 股骨头圆韧带、膝交叉韧带等为囊内韧带。功能:增强关节稳定性,限制关节运动幅度,控制关节运动方向,补充运动对侧的支持力;提供肌肉或肌腱附着点(有些韧带本身即为肌腱的延续,如髌韧带)。 2)关节盘:是指位于关节内两个关节软骨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其周缘附于关节囊纤维层的内面,将关节腔分成上、下两部分;但有时关节盘可以是不完整的,呈环状、半月状的小板,无法将关节腔分隔成两个,如膝关节内的纤维软骨半月板。功能:使两个相对的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更加适应,关节更加稳固,并缓和冲击和震荡;关节运动可分别在上、下关节腔进行,从而使关节的运动形式和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运动也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3)关节唇:为附着在关节窝周边的纤维软骨环。功能:加深关节窝,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增大关节面的作用,如髋臼唇。
4)滑液囊及滑液鞘:滑膜层连同纤维层褶成皱襞,向外反转,内含滑液与关节腔相交通,呈鞘状或囊状,位于肌腱的下方。滑液囊可与或不与关节囊相通。若襞内含脂肪,则称为滑膜脂垫。功能:增大滑膜的表面积;利于滑液的分泌和吸收;减少摩擦;当关节(尤其是负重较大关节)运动关节腔的形状、容积发生改变时,脂垫可起缓和冲撞和震荡的调节作用。
3、关节分类 按运动轴的数目和关节面的形状,可将关节分为3大类。
(1)单轴关节:关节只有一个运动轴,关节仅能围绕此轴做与之垂直的运动(即一个平面的运动)。单轴关节包括屈戌关节和车轴关节。①屈戌关节:也称滑车关节,关节头呈滑车状,关节窝正中生有矢状方向的嵴,与关节头的沟相对应。仅能沿冠状轴进行屈伸运动,如指间关节。②车轴关节:关节头呈圆形面,关节窝常与韧带相连形成环形,形同车轴与轴承,此关节仅能沿垂直轴做旋转运动,如桡尺近侧关节和环枢正中关节。
16
(2)双轴关节:关节有两个互为垂直的运动轴。能对此二轴作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的运动。双轴关节包括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①椭圆关节:关节头为椭圆球面,关节窝为椭圆形凹面,可作沿冠状轴进行屈、伸和沿矢状轴进行展、收运动,还可作两轴交替的环转运动,如桡腕关节。②鞍状关节:相对两骨的关节面都是马鞍形,两者互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可作屈、伸、展、收以及环转运动,如拇腕掌关节。
(3)多轴关节:关节面常是球面的一部分,具有三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故允许各方位的运动(即三个平面的运动)。多轴关节有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等形式。①球窝关节:关节头为球面,关节窝为球形凹,可进行沿冠状轴的屈、伸运动、沿矢状轴的展、收运动和沿垂直轴的旋内旋外运动。一般球窝关节的关节头大而关节窝浅(如肩关节),其运动幅度较大;如果关节窝深,包绕关节头的1/2以上时,则其活动受限,称为杵臼关节(如髋关节)。②平面关节:相对两骨的关节面接近于平面,实际可理解为巨大球体或球窝的一小部分,虽然也属于多轴关节,但一般它们的关节囊坚固且紧张,只能做范围很小的微动(如腕骨间关节、跗骨间关节和椎间关节)。 (4)其他分类:可根据关节构成骨的个数及其他情况进行分类。①单关节:两个骨构成的关节称为单关节。②复关节:两个以上的骨构成的关节称为复关节。复关节具有一个统一的关节腔,构成关节的骨可以同时活动,也可以分别活动,如肘关节。③联合关节: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独立的关节,运动时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称为联合关节,如两侧的下颌关节和椎间关节。
4、关节的X线像 X线片上关节软骨不显影,关节囊为软组织影像。骨端关节面表现出光滑整齐。两关节面之间的间隙(称关节间隙)包括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关节间隙显示为透亮间隙,宽度均匀,其宽度因不同关节和年龄而异。新生儿的关节间隙因骺的继发骨化点尚未出现而显得很宽,其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窄。
5、关节运动 关节的运动与关节形状有密切关系,关节的运动模式包括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内翻、外翻、背屈、跖屈、环转等,可归纳为4种基本形式。 (1)滑动运动:相对的关节面基本平坦,形态基本一致,两骨可以向各方向滑动,但活动量甚小,如腕骨之间的运动。
(2)角度运动:多为两个长骨的端构成的关节,构成关节两骨的另一端彼此接近或远离,使两骨之间角度减小或增大。通常有屈伸和收展等运动形式。①屈曲、伸展运动:关节沿冠状轴运动,导致相关的两骨互相接近角度减小时为屈曲,反之为伸展。②内收、外展运动:关节沿矢状轴运动导致骨向正中线移动为内收,相反方向则为外展。
(3)旋转运动:骨环绕其自身垂直轴运动时称为旋转运动。骨的前面向内侧旋转时为内旋,相反则为外旋。在前臂,相应称为旋前和旋后。在下肢,足向内旋转,足底转向内侧,为内翻;足向外旋转,足底转向外侧,为外翻。
(4)环转运动: 骨的近关节端在原位转动,远端则做圆周运动。环转运动实质上为屈曲、外展、伸展和内收的依次连续运动。二轴(如腕关节)或三轴关节(如肩关节)都能做环转运动。
6、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因素 关节的结构体现了关节既具有灵活性因素又具有稳固性因素,两者在保证关节运动功能时体现出来。
(1)关节面的形态:是决定关节运动轴和运动方式的结构基础,运动轴越多,运动形式就越多样化。
(2)关节头和关节窝的面积差:反映运动的灵活与否。同类关节,两者的面积差越大,运动幅度也越大;反之面积差越少,则趋于稳固。例如,同为球窝关节,肩关节以运动幅度大而灵活见长,而髋关节与之相比则以稳固性著称。
17
(3)关节辅助结构的状况:关节囊的厚薄、松紧,周围韧带和肌腱的状况也明显影响着关节的运动,关节囊坚韧、紧张,周围韧带和肌腱坚固,则使关节运动受限,从而增强其稳固性;反之,关节囊薄弱、松弛,周围韧带或肌腱较少,则运动幅度大而增加了灵活性,且此部位往往是关节易发生脱位之处。
(4)关节内结构的影响:关节内结构对关节运动也有明显的影响,如关节盘、半月板和滑液均可增加关节的灵活性,而关节内韧带则对运动有明显的限制,从而增加关节的稳固性。关节腔负压也能对周围的肌肉发挥稳固作用。
四、骨骼肌
18
1、基本概念
(1)定义:运动系统的肌肉属于横纹肌,由于绝大部分附着于骨,故又名骨骼肌。每块肌肉都有丰富的血管、淋巴分布,可视为一个具有一定状态、结构和功能的器官。人体内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它们在躯体神经的支配下收缩或舒张,进行随意运动,故又称为随意肌。
(2)特点:肌肉具有一定的弹性,被拉长后,当拉力解除时可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程度。肌肉的弹性可以减缓外力对人体的冲击。肌肉内还有感受本身体位和状态的感受器,不断将冲动传向中枢,反射性地保持肌肉的紧张度,以维持身体的姿势和保障运动时的协调。 2、构造和形态
(1)基本结构:一块典型的肌肉,可分为中间部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①肌腹:是肌的主体部分,由横纹肌纤维组成的肌束聚集构成,色红,柔软有收缩能力。肌腹的表面包以结缔组织外膜,向两端则与肌腱组织融合在一起。②肌腱:呈索条或扁带状,由平行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色白,有光泽,但无收缩能力,腱附着于骨处与骨膜牢固地编织在一起。③腱膜:阔肌的肌腹和肌腱都呈膜状,其肌腱称为腱膜。
(2)形态:肌的形态多样,按其外形大致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4种。①长肌:肌束通常与肌的长轴平行,收缩时肌显著缩短,可引起大幅度运动,多见于四肢。其中,有的起端有两个以上的头,以后聚成一个肌腹,如二头肌、三头肌或四头肌;有的肌腹被中间腱划分成两个肌腹,称二腹肌;有的由多个肌腹融合而成,中间隔以腱划,如腹直肌。②短肌:小而短,具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幅度较小,多见于躯干深层。③阔肌:宽扁呈薄片状,多见于胸腹壁,除运动功能外还有保护内脏的作用。④轮匝肌:主要由环形的肌纤维构成,位于孔裂的周围,收缩时可以关闭孔裂。
(3)其他分类:根据肌束方向与肌长轴的关系可分为:①与肌束平行排列的梭形肌或菱形肌,如缝匠肌、肱二头肌。②半羽状肌排列的,有半膜肌、指伸肌。③羽状排列的,如股直肌。④多羽状排列的,如三角肌、肩胛下肌。⑤放射状排列的,如斜方肌等。 3、肌肉的命名原则 可根据其形状、大小、位置、起止点、纤维方向和作用命名。 (1)以形状命名:如斜方肌、菱形肌、三角肌、梨状肌等。 (2)以位置命名:如肩胛下肌、冈上肌、肱肌等。
19
(3)以位置和大小综合命名:如胸大肌、胸小肌、臀大肌等。 (4)以起止点命名:如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等。 (5)以纤维方向和部位综合命名:如腹外斜肌、肋间外肌等。 (6)以作用命名:如旋后肌、咬肌等。
(7)以作用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命名:如旋前圆肌、内收长肌、指浅屈肌等。
4、肌配布规律 绝大多数肌肉均起于一骨,止于另一骨,中间跨过一个或几个关节。配布规律是,以所跨越关节的运动轴为准,形成与该轴线相交叉的两群互相对抗的肌肉。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一块肌肉,而是一组肌群共同完成的。这些肌群分别越过关节的不同侧面,使关节具有不同方向的运动,根据它们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分别为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和协同肌等。
(1)原动肌:是指发起和完成一个动作的主动作肌。如股四头肌是伸膝的原动肌。 (2)拮抗肌:是与原动肌功能相反的肌。如膝关节伸展时,股二头肌使膝关节屈曲,是股四头肌的拮抗肌。
(3)固定肌:是固定原动肌起点的肌,它们可使原动肌工作得更有效。如止于肩胛骨的肌收缩固定该骨,有利于三角肌作用于肩关节。
(4)协同肌:是配合原动肌,随原动肌一同收缩,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诸肌。协同肌可位于原动肌的同侧,随原动肌一起收缩而产生相同功能,或随原动肌收缩,限制原动肌而产生不必要运动。如肱二头肌使前臂旋后时,常伴有三头肌收缩以消除肱二头肌产生的屈肘运动。一般当负荷非常小的关节运动时,仅原动肌产生收缩。如果负荷稍增加,固定肌收缩,固定近侧关节,随着负荷增加协同肌参与援助,负荷过大时,拮抗肌也被调动起来固定关节。
5、肌的辅助装置
(1)筋膜:分为浅、深两层。1)浅筋膜:为分布于全身皮下层深部的纤维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浅动、静脉、浅淋巴结和淋巴管、皮神经等。2)深筋膜:又称为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裹肌肉、血管神经束和内脏器官。深筋膜除覆于肌肉的表面外,当肌肉分层时,固有筋膜也分层。在四肢,由于运动较剧烈,固有筋膜特别发达、厚而坚韧,并向内伸入,直抵骨膜,形成筋膜鞘,将作用不同的肌群分隔开,称为肌间隔。筋膜的发育与肌肉的发达程度相伴行,肌肉越发达,筋膜的发育也越好。筋膜除了对肌肉具有保护作用外,还对肌肉起约束作用,保证肌群或单块肌的独立活动。在筋膜分层的部位,筋膜之间的间隙充以疏松结缔组织,称为筋膜间隙,正常情况下这种疏松的联系保证肌肉的运动,炎症时,筋膜间隙往往成为脓液的蓄积处,一方面限制了炎症的扩散,另一方面脓液可顺筋膜间隙的交通蔓延。
(2)腱鞘:一些运动剧烈的部位,如手和足部,长肌腱通过骨面时,其表面的深筋膜增厚,并伸向深部与骨膜连结,形成筒状的纤维鞘,其内含由滑膜构成的双层圆筒状套管,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