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1课后练习答案和解析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6 2:11: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1练习(P121) (一).基础题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答案(√) (2)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物种的概念和生殖隔离的概念。 答案(√)

(3)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物种形成的原因,即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只有隔离才能导致致遗传物质交流的中

断。 答案(√)

2.生活在峡谷北侧的种群发生了突变,由于突变的随机性,同样的突变没有发生在峡谷南侧的种群中。由于这两个种群被河流隔开,彼此没有交配的机会,也就是没有基因的交流,所以两个种群发生明显的分化,有可能演变成两个物种。 (二).拓展题

提示:雄虎和雌狮杂交生出的后代是虎狮兽,雄狮和雌虎杂交生出的后代是狮虎兽。目前还没有虎狮兽和狮虎兽交配并生出可育后代的

证据。对人们让虎和狮杂交生出更具观赏价值后代的做法,学生可自由发表看法。

补充资料:1981年,世界首例狮虎兽诞生于法国,2001年病死。2002年8月22日,我国首例虎狮兽在南京红山动物园降生,仅?d就

夭折 了。2002年9月2日,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动物乐园降生了3只虎狮兽,仅1只成活。2003年3月27日,在湖南长沙世界之窗降生了1只虎狮兽。国内还有从国外引进狮虎兽进行饲养、供游人观赏的事例。对于让虎和狮杂交的做法,有专家认为这在科学研究上价值不大,但是在商业上具有一定价值。有专家认为,对待野生珍稀动物,人类最应当做的是进行保护,让它们自然繁殖,而不是人为改变其自然繁殖体系。

二.本节聚焦(P119)

1.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充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种群。

2.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地理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相互交配的,

即使交配成功的,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生殖隔离。

3.隔离在物种形成的作用是:地理隔离能把同一物种分成多个种群,使得各个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

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因此,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久而久之,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出现,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生物就形成了不同的物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三.资料分析(课本P120)

1.由于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够多,基因频率可能是不一样的。 2.不一样。因为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3.不同岛屿的地形和植被条件不一样,因此环境的作用会有差别,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朝不同的方向改变。 4.不会。因为个体间有基因的交流。

46

四.旁栏思考题(课本P121)

最先在裸露的岩石上生长的植物往往是地衣,地衣的出现促进岩石的分解,形成土壤,为苔藓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 五.技能训练(课本P122)

1.假说甲: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假说乙:湖I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湖Ⅱ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发洪水时,这两个湖中的鱼发生混杂在一起。

2.假说甲没有考虑到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也没有考虑洪水的作用。 3.这一证据支持假说乙。

4.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 一、练习(P126) (一)、基础题

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共同进化这一知识点。 答案:(√);

(2)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共同进化的两个方面:有物种之间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此题兴讲到其中的一个方面。 答案:(X) (3)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物种多样性只是其中的一个层次,还有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X) 2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过程及地球环境的变化。 答案:C。

3解析:有性生殖的出现,使基因重组得以实现,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因而使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二)拓展题

1、提示:假如那样,生物界纷繁复杂的现象就很难用统一的观点和理论来解释,作为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的进化观点将难以建立,生物

学就不可能形成现在这样一个科学的框架体系,学习生物学将缺少基本观点和方法的指导和统领。

2、提示:生态指的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进化指的是生物界的历史演变;如果把进化看做由各种生物表演的一部历史剧,那么,上

演这部历史剧的舞台就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物种进化的表演受舞台背景的制约,舞台背景也要与上演的内容相协调。 二、本节聚焦(课本P123)

1答案: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提示:从三个方面回答,一是通过生物进形成了不同种群的基因库,最终形成基因的多样性;二是由于在进化中不断形成新的物种,构成

了物种的多样性;三是由于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多,不断影响着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共同进化,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提示:是。因为生物进化理论,仅是一种理论而已,还有许多生物进化的现象用现在的理论所不能解释,还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发展。

三、思考与讨论(课本P124)

1答案: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

47

2答案:多细胞生物大约是在寒武纪出现的,它们生活在海洋中。 3答案: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否则动物登陆后就会饿死。 4答案:当时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

5答案:恐龙是在中生代后期绝灭的。物种绝灭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复杂的。恐龙的绝灭有利于哺乳动物的繁盛。 四、与社会的联系(P126)

提示:①如一些杂交物物、太空作物;人工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

② 应根据具体情况回答。从以下方面分析:a人类的需要方面,人工选种育种,培育新品种。b环境保护方面,注意物种的基因交流;环境影响;

物种的保护等。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判断题

1.解析:由遗传物质引起的

变异才会遗传。

答案:X

2.解析:如果是由于突变而

产生的变异是能够 够遗传的 答案:X

3.解析:种群本身会自发突

变;种群的个体数 量在变。

答案:X

4.解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之一,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 选择题

1.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因素。 答案:A

2.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答案:C 画概念图(上图)

48

二、知识迁移1.这两个种群属-于同一个物种,因为未出现生殖隔离。 2.参见第1节对细菌抗药性的解释。

三、技能应用 提示:中间体色可能与环境色彩较接近,这样的个体不容易被捕食者发现,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多,相应的基因型频率较高。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中间体色个体较多。 四、思维拓展

1.不一定。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物种,有些是靠开辟环境中新的生存位置来生存和繁衍的,不一定就比原来的物种适应能力更强。例如,海洋中的生物登陆后,形成许多新物种,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但是不能说这些新物种比海洋藻类的适应能力强。

2.与同种或类似的野生种类相比,家养动物的变异往往更多,这与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采取的杂交育种等措施有关。 3.提示:假如达尔文接受了孟德尔的理论,

他可能会摒弃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对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做出较为科学的解释。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问题探讨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49

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2+2+2+-2-2--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Mg、Fe、Cl、HPO4、SO4、HCO3)等,

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四)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五)思考与讨论2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

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CO2+H2O

H2CO3

H+ HCO3。

+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