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影响小学生用语情况的调查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7:58: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网络语言影响小学生用语情况的调查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语言现象,其中大部分是网民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链接和镶嵌创造出来的。具有生动形象、标新立异、经济简练等特点。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日益显出它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已经辐射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用语,特别是青少年的日常交流和表达中。小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别强烈,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使他们与网络语言“亲密接触”。其结果是,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系统,能培养学生语言创造力,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语言使用产生了负面影响。

日前,笔者通过中关村一小的学生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是年龄为11至13岁的六年级学生。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以及对网络语言的评价等方面。 一、 调查的目的

在网络语言中,看不懂不叫看不懂,叫“晕”;提意见不叫提意见,叫“拍砖 ”;支持不叫支持,叫“顶”;我不叫我,叫“偶” ;不错不叫不错,叫“8错”;喜欢不叫喜欢,叫“稀饭”;不要不叫不要,叫“表”;超强不叫超强,叫“走召弓虽”;这样子不叫这样子,叫“酱紫”。此外,还有一些数字或符号构成的网络语言,比如再见叫“886”,开心可以写成“:)” ,难过可以写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满足个人的自娱自乐,或者是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等某种特殊的情感需要, 在使用时很容易造成别人看不懂,因此在传播与交流过程中缺乏积极意义。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调查来了解这些网络语言对尚未建立牢固语言基础的少年儿童究竟有何等影响。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对网络语言的认知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有不少学生已经能够用一种非常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网络语言,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网络语言危害认识不足等等。具体结果如下: (一)网络语言已经在小学生中流行并受到欢迎

1.网络语言在小学生中广泛流行 对网络语言一无所知的学生只占调查比例的极少部分。而近八成的被调查学生不仅熟知网络语言并且也经常使用网络语言。调查中,有些学生向我们透露他们使用这些语言已经很多年了,甚至几年前使用的一些网络语言如“菜鸟”、“大虾”都已经过时了,很少再使用。从成因上来看,由于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加上他们追求新奇心理,于是就网络语言特别容易在小

学生中流行,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很多一部分表示他们最初是因为看到别的同学使用了这些语言才跟随效仿的。

2.网络语言受到学生们的青睐 在网络语言里:我叫“偶”,不错叫“8错”,喜欢叫“稀饭”,不要叫“表”,这样子叫“酱紫”,半数的被调查学生对类似这样的表达方式感到很有趣,也有四成的学生认为这样表达很有个性。很多同学表示,网络语言丰富了他们的语言,对他们创造力思维也是有好处的。还有个别的学生表示: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权威,在网络里这个自由的虚拟空间中,没有权威的压力和传统的束缚,学生使用这些新鲜的、富有个性的语言是对权威的挑战。这正是迎合了他们叛逆的心理。

(二)大部分学生清楚地知道要在合适的场合下使用这些语言

绝大部分受调查的学生在网络上使用这类语言,也有10%的同学会在自己的作文和日记中使用网络语言,也有一些有手机的学生表示他们在发短信息时也会使用网络语言。这和该语言的特点有关,网络语言是以书面的形态出现的,而且包含很多符号、数字和英文字母。在对象的选择上,绝大部分的学生表示会对同龄人使用这些语言,几乎没有人愿意和成年人尤其是长辈使用网络语言交流。 (三)大部分小学生对网络语言的前景较为乐观

被调查的学生里,认为网络语言没有生命力的只占17%,而几乎所有使用过网络语言的学生都表示他们不会放弃使用的,除非更有趣、更新奇的语言形式出现。有些学生表示,现在有的网络语言已经被很多成年人所接受,比如电视娱乐节目上也经常见到或听到“PK”、“粉丝”等字眼,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更多的网络语言受到人们的认可,从而获得“合法地位”,纳入到主流语言中。 (四)多数小学生认为网络语言不会对他们的语文学习造成太大影响 调查中,仅仅22%的被访学生感到网络语言会不利于的语文学习。其他的学生认为,他们不会把网络语言带到正规的学习中,更不会带到考试的试卷上,因此不会影响语文学习。更有一些学生觉得网络语言给语文学习带来了新的活力,会对他们的语文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 三、研究结论

(一)网络语言对小学生的影响广泛而深刻

1.影响的广泛性 如前所述,以小学生为代表的少年儿童,他们思维活跃,叛逆心强,喜欢猎奇求异,追求个性另类,接受能力强,任何新鲜的对他们都有吸引力。而网络语言新奇、怪异,不受规范约束的特点,正好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此外小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学习压力,他们在课余时间籍由网络语言来排遣郁闷,发泄和缓解学习压力,也是情理之中的。因此网络语言在小学生的群体中有很大的“市场”也不足为奇。

2.影响的深刻性 小学生大多处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判断能力和自制能力还比较差,同时小学生大部分还没养成严谨的语言习惯,还没有打下扎实的汉语言基础,对于“劣质”的语言,他们没有辨别能力,更缺乏防范意识,缺乏免疫能力,这就造成了各种网路语言可以肆意闯入他们的语言体系中,对他们未来汉语的学习和使用造成不利影响。

(二)学生普遍对网络语言的危害认识不够

对于网络语言的危害,大部分学生们认为:可能会因为别人看不懂而造成沟通障碍。其实这只是一个浅显的认识,网络语言深层次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不利于塑造学生的文化底蕴 网络语言代表的是一种流行文化,在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会使人的价值观变得浅薄和庸俗,尤其不利于培养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不利于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网络语言一味求新求快,又不乏有大量的错字、别字,语法上也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简化性,十分不规范,小学生由于好奇而模仿,会助长他们的浮燥散漫的心理和对语言随意生造、篡改的不良习惯,以及随意挑战权威的不良心态。另外,由于网络语言形象生动、口语化、通俗化,而传统语言的文章大都讲究文采和布局谋篇,表意含蓄委婉,不像网络语言那么平白易懂,于是习惯于使用网络语言的学生就会有厌恶情绪。对于文言文、唐诗宋词、大部头的经典著作就更不用说了。

3.不利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网络语言句式结构简单,松散,多为词语和短句,结构上也常常直接切入,缺少铺陈和描述,长期接触这类语言可能会造成一些学生写作文时语句简单,平白粗俗,文章的整体结构松散;另外,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时,由于文字中夹杂着符号和图形,这些形象的符号,没有相对应的语音形式。这样就打断了学生对整个句子结构和发音(包括语调、语速和情感的)把握,进而影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可以说,很多小学生面对网络语言,基本是乐此不疲地效仿和使用,而以上这些危害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他们是难以深刻认识到的。 (三)网络语言对正常的语文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我们民族的传统汉语是严谨、精致、规范的,它在长期的形成中积淀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语文教学承担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要学生学会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忽视或放松语言文字规范的教学,将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而网络语言正在“异化”中国传统语言文字,是对现行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同时,语言也是一个积累运用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规范用语,需要反复不断地强化才能保持。学生频频接受和使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减少规范用语对大脑的刺激,势必影响学生对规范的语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