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读书报告优秀范本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1:21: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大学生读书报告优秀范本

导读:本文 大学生读书报告优秀范本,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

欢迎点评和分享。

读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不超过300字)(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3)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4)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具体格式参见附录。读书报告格式1.用纸:标准A4纸,页面设置: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5cm字间距:标准行间距:1.5倍行距;字数:3000字左右2、封面设置报告题目:2号楷体-GB2312副标题:4号楷体字班级名称:2号楷体-GB2312学号、姓名:4号楷体字3、正文正文小四号微软雅黑页眉:用五号微软雅黑,居中排列,每字间空一格。页眉内容:“致远学堂读书报告”页脚:用五号微软雅黑,居中排列,页脚内容为页码。4、参考文献格式(1)著作类一般著作规则:作者(或主编、编):《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范例: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译著类规则:[国别]作者(或主编、编),译者译:《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范例:(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成伦著,张军等译:《法和经济学》,上

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2)期刊类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期刊名》年份及期数。范例:陈正云、戴欣:《略论侵犯著作权犯罪》,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3)报纸类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某年某月某日第几版。范例:胡坚编译:《如此逻辑:窃不算偷?》,载《电脑报》1997年12月12日第1版。(4)网页类规则A:作者:《文章名》,载网站某年某月某日。范例:季华:《浅论侵犯著作权罪“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含义》,人民网2004年12月3日。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当我拿起学校极力推荐的《第五项修炼》时,看着那些环行线路图和那些专业术语,有些为难,有些看不懂。真奇怪它怎么能以连续三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但我想排行金榜一定自有它的道理,学校的推荐一定也很有道理。再捧起书时我就强迫自己以读小说读散文的感觉来读。还真的有效,看来真的是态度决定一切呀!慢慢我读懂了。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在《第五项修炼》中,五项修炼被划分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改善心智模式”

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合五项修炼的境界就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模型,其中的系统思考是核心,是动力,是扫除学习型企业智障的主力军。读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后,对\学习型组织\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是自主的,是自愿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没有模版,没有模式,没有地图。创建的实践中,才认识到原来我的认识有误区。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过去我们搞什么东西都习惯有什么\模式\,强调一套方法和方式,拿过来就能用.现在看,这本身就不符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每个组织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创建的切入点也会不一样,我们强调的是差异化,是个性.达到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你自己不断设定,惟有此,才会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三,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或许我们不知道学习型组织是什么,但我们一定要弄清学习型组织不是什么.学习型组织不是一项活动,我们必须明白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可持续的,是永无止境的.这就符合学校的\第二曲线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