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18-2019【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打包4套,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2:32: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趁项羽决战之机,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3)发生材料二中的事件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4)材料三反映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汉武帝颁布推行“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本题难度较大。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月孤城万韧山。羌笛何须怨扬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材科二:交通要道

(1)汉朝时把材料一中“玉门关”以西的地方称为什么?主要是在今天我国的什么地区? (2)这个地区是在哪个朝代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设置的官职名称叫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一“要道”开凿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玉门关;西域;新疆地区。 (2)西汉;西域都护。

(3)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流传的桥梁,扩大了古代中国在历史上的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课本所学,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因此,西域主要是指今天我国的新疆地区。 (2)根据课本所学,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

管理,保护商旅往来。这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这证明了新疆地区自西汉开始就已经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依据课本所学,材料二中的图片是丝绸之路,可知这一交通“要道”指的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是古代东西往来的大动脉,对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和意义。

25.汉武帝在位50多年,他具有雄才大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他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请结合下列材料探究他的功绩。

(1)下图体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种什么政策?有何作用?

(2)“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汉书·武帝纪》这段史实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深远的影响?

(3)下图中的货币是汉武帝时期所铸的什么钱币?除此之外汉武帝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

(4)“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西汉王朝进入了怎样的局面?

【答案】(1)“推恩令”;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势力大大加强。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3)五铢钱。实行盐铁专卖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等;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4)鼎盛时期。

【解析】【分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封地越来越小,体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推恩令”;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推恩令”,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势力大大加强。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可知,汉武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3)第一问依据图片信息可知,此图片是汉武帝时期所铸的五铢钱;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实行盐铁专卖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等;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4)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汉武帝巩固大统一措施的相关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选择题

1.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 ) A. 书

法 B. 石

窟 C. 山水

画 D. 诗歌 【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石窟艺术。B项符合题意;书法、山水画、诗歌是中国的艺术,不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ACD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2.《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 )

A. 魏、蜀、西晋 B. 魏、蜀、吴 C. 吴、东晋、梁 D. 宋、齐、梁 【答案】B

【解析】【分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不大。

3.如果想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你可以阅读( )

A.《史记》 B.《伤寒杂病论》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 【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了解北魏时期北方劳动人民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应该阅读《齐民要术》。D项符合题意;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项不合题意; 《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B项不合题意;

《天工开物》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要掌握《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4.下列朝代曾统一中国的是(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晋 ⑤隋朝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争战局面,统一中国;280年西晋灭东吴,完成统一;589年隋灭南陈,继秦汉后中国历史有一次实现了统一,选项①③⑤符合题意;而西汉、东晋政权并没有统一中国,选项②④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①③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