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3:57: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高全臻

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03期

摘 要 会计造假是指会计主体为达到其目的而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采取伪造、掩饰等欺诈手段,制造、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频频发生,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危害及原因的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会计造假 原因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主体通过财务报告等形式向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揭示经济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但近年来,从安然事件、帕玛拉特事件,到国内的银广厦、麦科特案、绿大地造假,会计造假屡禁不止。 一、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现状与危害 (一)会计造假的现状。

据财政部2011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第23号、第24号公告显示,仍有很多企业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偷漏税款、侵占国有资产等违规问题。同时,第25号公告显示,仍有很多企业存在随意调节利润等违规问题,共查违规金额552.29亿元,查补税款9.11亿元。①这表明会计造假问题在我国证券市场仍普遍存在。 (二)会计造假的危害。 1、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由于中小投资者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只能依靠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来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行相关决策。因此,上市公司披露的虚假财务信息,导致投资者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蒙受经济损失。 2、扰乱经济秩序。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一方面导致投资者的信心受挫,极易引发股市震荡,造成经济运行不稳定;另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通过造假获取不正当利益,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其他企业为了弥补劣势,也必然趋向于披露虚假财务信息。长此以往,导致资本市场混乱,因此,朱镕基总理将其称为中国经济的“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