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代谢动力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3:21: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指药物的体内过程,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常用数学公式和图解表示。

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需要通过各种生物膜。 生物膜基本结构:

液态脂质双分子结构 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 功能蛋白质(载体、酶、受体) 膜孔 转运小分子物质 转运方式

1. 被动转运:不耗能,顺浓度差(高→低)转运。

(1) 简单扩散:称脂溶性扩散,高浓度→低浓度,转运数度取

决膜二侧浓度差、脂溶性、极性、分子量 。

药物属弱酸、弱减性,以离子、非离子型存在,非离子型易转运,解离程度取决药物的pKa(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并受pH的影响。 弱酸性药物:

解离方程式 HA ===H+ +A- Ka(解离常数) =〔H+〕〔A-〕/〔HA 〕 (两侧取负对数)

-logKa = - log〔H+〕-- log〔A-〕/〔HA 〕 pKa = pH - log〔A-〕/〔HA 〕 (以指数表示)

10 pH - pKa = A-(离子型)/HA(非离子型) 当pH = pKa(100 = 1),解离型 = 非解离型 既pKa = 药物解离一半时的pH值。

药物的pKa是不变的,pH的变化明显影响药物的解离。 苯巴比妥(弱酸性),pKa = 7.4,在胃中的吸收。

血浆(pH = 7.4) 胃粘膜 胃液(pH = 1.4) HA HA ‖ ‖

A- A- + + H+ H+

结论: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易吸收; ″ ″ ″在碱性 ″ , ″ 多,难吸收; 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多,难吸收; ″ ″ ″在碱性 ″ , ″ 少,易吸收;

2. 主动转运: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逆浓度差转运,耗能,可发生

竞争性抑制(丙磺舒抑制青霉素的排泄)。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

吸 收

吸收:药物经给药部位进入血循环。 1. 胃肠道给药

口服:经胃肠道粘膜,主要由小肠被动吸收。 (1) (2)

胃内pH = 0.9--1.5;小肠内5--8,多数药物都可吸收。 小肠比胃吸收面积大;小肠血流丰富蠕动较快。

首过消除(效应):口服给药,药物经过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

进入血循环药量减少。

硝酸甘油、首过消除显著。舌下给药可避免首过消除,吸收较快。 直肠给药:避免首过消除,吸收快,不方便。 2. 注射给药(胃肠道外给药)

静脉注射(iv): 给药量准确,起效迅速。

肌肉注射(im):经毛细血管壁吸收,比皮下注射吸收快。 皮下注射(ih):刺激性大的药物不宜使用。 3. 呼吸道吸入给药:气体、挥发性药物

(乙醚)经肺泡吸收迅速;10μm直径微粒可沉积于支气管,如抗哮喘药。

4.经皮给药:脂溶性药物可通过,如硝酸甘油、硝本地平贴皮剂等。 二、 分 布

分布:指药物吸收后的去向,多数药物的分布不均匀。 1.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有两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