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程标准(2015修订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5:23: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修订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 分:4

学 时:总学时9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 课程代码: NO7003

适用专业:三年制大专一/二年级所有专业 开课学期:大一第二学期和大二第一学期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准确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次飞跃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又在它们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和探索新的理论。课程充分展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 2、课程定位

(1)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做到: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2)多元智能理论学习观和教学观

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并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治理结构和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与爱好,教师应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因材施教,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

(3)终身学习理念

根据终身学习理念,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所谓终身学习,就是要使学习跨越单纯学校教育的时段,贯穿于人的一生;使学习从作为单纯的求知谋生手段,发展成为人们自觉自愿的生活方式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使“活到老、学到老”真正成为每个人坚定不移的追求和信念。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是时代的要求。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教育部“05方案”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但在教材的使用上,本、专科使用同一本全国统编教材,这就为我们高职专科院校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表现为:本科院校所开设四门课程虽然各有侧重,但在很多基础知识方面是互补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二要处理好教材内容的使用;三要结合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2、本课程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在教学中采用“以社会发展实践和学生实践为载体,进行理论学习、理论应用、理论创新”的全新教学模式。采用“学生参与,师生联动”的方式,将《形势与政策》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相结合,遵循分析形势讲理论,结合理论说形势的原则,针对学生及知识模块的特点,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过程的安排。

第二,遵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依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总体把握教材内容,确立教学模块,创设教学情境,制定工作任务。

第三,突出本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特有的理论性、实践性、时政性、实效性的特点,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原因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以下问题:一是突发事件,应时讲解。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二是关注反馈,调整方法。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反馈,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与方法;三是正确引导,科学认知。政治课教学要本着“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对学生所提出的一些社会问题,必须给予正确的、科学的指导。不能夸大学生的偏见,更不能把自己的偏见强加给学生。

第四,为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情感素养等方面。确定明确的目标,同时制定出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并把这些措施具体到每一个工作任务之中。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第一,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的讲授,学生要能够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第二,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 大学生能够系统了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并认真配合完成目标。 从而是大学生树立正确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能懂得为什么只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才能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指明方向。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生在学习中能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拥有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把握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大成果的产生背景、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及重大意义。

(2)学生能明白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化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更是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所应遵循的方法、原则。

(3)学生能理解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形成、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的分析中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实质与精髓,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

(4)学生能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分析中,掌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根本任务明确奋斗目标。

(5)学生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概括,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则是对我国发展思路的总体规划与总体设计的。

(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祖国统一、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及社会主义依靠力量则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总布局。学生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外交政策、统一构想、党的建设及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等重大理论问题。 2能力目标

(1)知识能力:学生能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方法能力:学生能够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分析中,充分认识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是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在生活及工作实践中自觉使用这一方法论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3)创新能力:学生能够准确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以及在事物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学科系统知识,对未来事物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形成正确认识,并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 3情感目标 (1)个人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不怕困难与挫折,勇往直前的优秀品格。

(2)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能够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 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 1、学习内容安排 序号 学习情境(课 程)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合 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期末考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期末考试 学 时 分 配 总学时 理论 10 8 6 4 4 4 6 4 8 6 8 6 6 4 14 10 8 6 8 6 10 8 8 6 0 0 96 72 实训 2 2 0 2 2 2 2 4 2 2 2 2 0 24 二、学习情境内容要求 学习情境1

l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和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之间的关系; l理解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学习目标 l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社会革命和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领会实践和理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规律,提高将自身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的自觉性 学习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学 时 理论 8 实践 2 教学方法和建案例讨论法、视频展示法、讲授法 议 教学条件 多媒体课件 学生知识与能基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大概了解 力准备 教师知识与能各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学说的掌握和透析 力要求 考核和评价 课前预习,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