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3.带刺的朋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5:09: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3带刺的朋友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1.认识“枣、馋”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扎”,会写“刺、枣”等12个字,会写“红枣、摆动”等17个词语。 2.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3.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4.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重点 难点 1.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2.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准 备 教 学 过 程 有关课件 教 学 设 计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枣、馋”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扎”,会写“刺、枣”等12个字,会写“红枣、摆动”等17个词语。 2.能找出课文中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二 次 备 课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谜语。(以动画的形式出现谜底和刺猬的图片) 课件出示: 生在田野中,昼藏夜里行。 身背一身刺,遇敌呈球形。 (打一动物) 1.同学们,猜一猜,这则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刺猬) 2.通过这则谜语,你知道了刺猬有什么特点? 生:刺猬白天隐藏,夜间觅食活动,满身是刺。 3.是啊,刺猬身上的刺作用可大了。 课件出示:一幅刺猬在枣树下觅食的图片。 同学们,枣儿长得可真好!想不想摘些来尝一尝?这不,咱们这位带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地抢先行动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刺猬,走进课文。齐读课题。(教师板书:带刺的朋友) 4.课件出示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 宗介华,北京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特别擅长撰写儿童文学作品,为少年儿童提供了很多优质的儿童文学作品。 文学成就:电影文学剧本《傻大洋与精二洋》获1992年全国儿童读物奖,长篇儿童小说《太阳花》获2001年文化部蒲公英儿童读物奖金奖。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太阳花》《山猴子》;中短篇小说集《宗介华含谜小说选》《爸爸您姓什么》;散文集《访苏的足迹》《会飞的伙伴》;报告文学集《成才之谜》;中短篇科学童话集《马戏团里的不速之客》等。 5.助学资料。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斑斑驳驳:指植物和其他物体将阳光阻挡而产生的光斑。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诡秘:(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 兴许:也许;或许。 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明白。突然一下子醒悟过来。 设计意图: 由谜语导入,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由谜语提炼出刺猬的特点,为下面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及偷枣本领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教师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识字方法: 枣、馋、缓、讶、测、监、恍、悟、逐、扎、聪 ①借助形声字的形旁理解字义:“馋”是食字旁,与吃有关,是指嘴馋;“恍、悟”偏旁都是竖心旁,字义和心理活动有关。 ②熟字记忆:缓—暖;测—则;监—蓝。 (2)多音字指导:扎(zhā zā zhá) 课件出示小练习: 课件出示: 扎:A.zhā B.zā C.zhá ①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 )在它.的背上了。 ②小时候我最怕两件事,一是扎( )针,二是扎( )..辫子。每次遇到这两件事,我都是拼命挣扎( )。 .(3)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读得是否正确,句子读得是否通顺。 4.分类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刺、枣、颗、忽、暗、伸、匆、沟、聪、偷、追、腰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3)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暗、伸、沟、聪、偷、腰 左宽右窄:刺、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