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3 21:39: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要点: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电子 2,要点:《四库全书》后“四库”系列丛书的整理出版情况。(1)《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2年。(2)《四库未收书辑刊》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3)《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出版社,1999年。(4)《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2001年。 四、分析说明题 参考答案略。 五、简述题

1,京师明湖春酒肆

,设于虎坊桥路南,花木幽邃,固刘氏别业也。饮此者屡见怪异。有某甲者赴饮,席未设,仓皇欲去。主人强留之終席。神色惨沮,若有所睹。酒罢,主人邀同游狭邪。甲峻拒,径归。同座某乙从之。甫至妓家,乙以急病死。次日,以问甲。甲曰:设席时,见一皂衣隶出绳系乙。初谓警卒,谛视忽隐。及酒罢出门,彼隶以绳拽乙行,知其不免,而不料死于俄顷也。是二事,皆画师徐女士言。女士名慧,其夫与诜儿同官农部。余延之以绘事授诸女。 2,翻译能够语句通顺,忠实原文,前后贯联即可。

试题五 一、填空

1,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遂初堂书目 2,4440; 2324 ; 0128 ; 1123 3,写本;刻本 4,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 5,误字; 衍字;脱文;倒文 6,乙文 7,章句 8,七略 二、名词解释

1,叙录(或称书录解题、提要等)列于书名之后,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为古代图书目录中最重要的结构部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 2,蝴蝶装简称蝶装,是将每张印好的书叶以版心为中缝线,以印字的一面为准,上下两个半版字对字地折齐。然后集数叶为一叠,以折边居右戳齐成为脊,而后再在书脊处用浆糊或其他粘连剂逐叶彼此粘连。再预备一张比书叶略长的硬浆湖的书脊上,作为前后封面,也叫书衣。最后再把上下左三边余幅剪齐,一册蝴蝶装的书就算装帧完了。这种装帧形式,打开时版心好像蝴蝶身躯居中,书叶恰似蝴蝶的两翼向两边张开,看去仿佛蝴蝶展翅飞翔,故称蝴蝶装。

3,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首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比较,把各本异同记录下来。

4,即辑证性辑佚。校勘至精、注释至深即是考证。古今辑佚为辑证性者少见,其需学识广博、造诣较深。

5,清朝末年,在敦煌石室里发现了一批唐、五代的俗文学写卷,学者泛称之为“变文”,变,有改编,改写的意思。 三、简述题

1,总集可以是几种别集的汇编,有时也为别集的编纂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唐以前别集的宋刊本基本失传,元刊本有少量流传,多数则为明清以来翻刻本。因翻刻而出现讹、脱、衍、倒等文体较多,选择善本、精校本可减少讹误。别集数量多,价值大。其收录一个作家全部或部分作品,为研究作家生平、背景、思想等的主要依据。反之,别集也是总集、丛书等编纂的基础。 2,要点:依据版本形式进行鉴别;

依据书籍内容进行鉴别;依据前人成果进行鉴别。 四、分析应用题

参见见教材345-356页纸质文献检索;360-368页电子文献检索。 五、实践题

1,臣将门馀子,素无艺术,猥当大任,必败朝章。自悲负乘,坐致覆餗。今欲广求贤哲,以赞不逮。伏见司隶颍川周弁,忠亮刚直,守法不回,有毗佐之器;处士冯翊田子华,清慎通变,达政化之源。二人与臣有十年之旧,备知才用,可托政事。周请署南柯司宪,田请署司农,庶使臣政绩有闻,宪章不紊也。 2,翻译能够语句通顺,忠实原文,前后贯联即可。

试题六 一、填空

1,1919;繁体(字) 2,商 3,经典释文 4,太平御览;太平广记 5,汗青 6,无形;容量大 7,单行本 8,书目答问 9,板;本 10,本校 11,四部正讹;古今伪书考;群书疑辨;新学伪经考 12,金文;石刻 二、名词解释

1,甲骨:龟甲、兽骨的合称。甲为龟甲的腹板;骨为牛肩胛骨或胫骨(也包括猪、羊肩胛骨)。甲骨文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其内容为记载殷商时代王室占卜及其相关记事。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

2,唐杜佑在最早的政书、唐刘秩的《政典》基础上,扩充为《通典》。为重要之典章制度史著,列“十通”之首。 3,书籍经过校勘,分别异同,判断是非,然后将自己认为正确的文字记录下来,即成定本。凡重新整理编排的文献常采用定本形式。

4,清崔述之辨伪名著。但也同样迷信儒家经典,无法真正实事求是,以至有自相矛盾之处。 5,集解种类有二,名同实异。一如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略同于郑玄《毛诗笺》。一如何晏《论语集解》,聚集孔安国、包咸、马融、郑玄、王肃等诸家解说。孔颖达在疏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时曰:“杜言集解,谓聚集经传,为之作解;何晏论语集解,乃聚集诸家义理,以解论语,言同而意异也。”后世集解多为何晏《论语集解》体例。而后世集注、集传、集说、集释均由此发展而来。 三、简述题

1,一书目录即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书的篇名和该书各篇叙录(或只有篇名没有叙录)。一书目录多是一书的组成部分,附本书以行。古人多撰成全书然后编定目录,故目录通例在全书之末。群书目录为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

名和叙录(也有无叙录者)。它产生于我国图书、目录事业正式兴起的西汉时期。成帝时,刘向校定群书,作《别录》,后刘歆作《七略》,均是群书目录的范例。 群书目录因著录众多文献,比一书目录作用与意义更大,其编排、著录也往往复杂和

艰难。因之群书目录为目录学研究之主要对象。 2,据《中国古籍善本书总目》,(一)元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含残本与零页)。(二)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含具有特殊价值的残本与零页),不含印版模糊、流传尚多者。(三)清乾隆以前流传较少之刻本、抄本。(四)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之稿本,以及流传很少之刻本、抄本。(五)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六)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抄本。(七)印刷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本,或有较精版画、插图的刻本。(八)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行的图书。(九)明代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有特色又系足本,或有亲笔题记者。 四、阐述题

目录著述以其特有的形式为人们了解、检阅图书提供极大的便利。各类目录(尤其是官修目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各代官藏文献典籍状况,并大致反映了一代学术盛衰情况。

《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荀况以来至西汉时期诗歌辞赋作品共106家,1318篇,其中1254篇为西汉之作。据此可知西汉诗赋创作之发展状况,而秦代仅有“杂赋九篇”,没有诗歌,又可见秦代无文的状况。 五、实践题 1,臣等谨案:《周易注》十卷,魏王弼撰。弼字辅嗣,山阳髙平人,官尚书郎,年二十四而卒。事迹具《三国志》本传所注。惟《周易》上下经又别作《周易略例》,传明宗旨。后东晋太常颍川韩康伯始续注《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四传。《隋书?经籍志》以王、韩之书各著录,故《易注》作六卷,《略例》作一卷,《系辞注》作三卷。新、旧《唐书》载弼注七卷,则合略例计之。今本十卷,则并韩书计之也。考王俭《七志》已称弼《易注》十卷,孔颕达《周易正义》亦合王韩为一书,则其来已久矣。

2,翻译能够语句通顺,忠实原文,前后贯联即可。

试题七 一、填空

1,论语集解;周易注;庄子注;杜预 2,王应麟;困学纪闻 3,资治通鉴注 4,说文解字注 5,王国维;郭沫若 6,七略;群书目录 7,解释经典;小学 8,目录 9,盲检法;直检法;扩展法 10文献资料;文字材料 二、名词解释

1,丛书为一种按照一定编辑原则汇聚群书的形式,其特点为仍保留各书原名和原有体例,而冠以一个总书名(如《四库全书》),一同抄刻或印行。丛书便于利用,价值重大。

2,方志,又称地方志。是专门记述一地地理历史人文之文献。是历史

学、地理学的新型结合,是重要的历史文献。

3,写本亦称手写本,即成书以手写形式流传的本子,为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的主要版本形式。唐以前的纸书均为手写本。印刷术发明后以至明清时期,手写本仍然存在。

4,行款即行文款式,包括行格和字数,通常以半页计算。各代刻书行款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不同时代每行刻字多寡不一,横竖整齐度也不一,因此行款可作版本之重要参考。

5,简帛指古代的两种书写材料简牍和缣帛。晋代纸张广泛用作书写材料以前,文字一般书写于竹片和木制长条上,前者为简,后者为牍,简牍用绳连缀成册。 三、文献标点

1,凡百乱之源,皆出嫌疑纤微,以渐浸稍长,至于大。圣人章其疑者,别其微者,绝其纤者,不得嫌,以蚤防之。圣人之道,众堤防之类也,谓之度制,谓之礼节,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制,朝廷有位,乡党有序,则民有所让而不敢争,所以一之也。

2,右汉天水焦赣延寿传《易》于孟喜,行事见《儒林传》中,此其所著书也。费直题其前曰:“六十四卦变。”又唐王俞序。其书每卦变六十四,总四千九十六首,皆为韵语,与《左氏传》所载“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汉书》所载“大横庚庚,予为天王”之语绝相类,岂古之卜者,各有此等书耶? 四、文献翻译

翻译能够语句通顺,忠实原文,前后贯联即可。参考答案略。 五、简述题

1,一是尊重而不迷信前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存门户之见,不简单从固有观念出发,以求真为最高目的。二是分清主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文献流传愈久,与原貌差距愈大,甚至真伪混杂,乃必然之规律。当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全面鉴别,方能更加接近真理。要之,辨伪必须对文献作历史的、综合的、全面的考察,分清主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不因局部有伪而否定主体,不以一般原则代替特殊情况。三是关注考古新发现,吸取最新研究成果。考古出土各种文献、文物无疑是证明古籍真伪及其年代的最可靠资料,考古新发现不断改变人们对历史文献以至历史的认识。

2,要点:不明词义(古词、通假、典故、方言等)致误;不明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名、称谓等)致误;不明文献名称致误;不明文献名称致误;不明语法致误;不明文体致误;不明文意致误;因文献错误而致误等。

试题八 一、填空

1,贤才(贤者);文物资料 2,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 3,尚书;周易;诗经 4,三礼目录;毛诗谱 5,容斋随笔 6,王若虚 7,简;策(册) 8,造纸术 9,唐;宋;元;明清 10,版刻 二、名词解释 1,古人著书

一般不加标点断句,读书时须对如何停顿作出判断,这项工作,古代称为“句读”。

2,工具书为搜集一种或多种资料,按照一定编排体例和检索方法编写的、主要供人查阅的知识型文献。工具书与普通文献的界限是相对的,“查阅”的含义也是相对的。

3,中国古代用干支纪年、月、日、时。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首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比较,把各本异同记录下来。

5,文献训诂中,以“之言、之为言”用来释字,但释者和被释者之间还有语音关系,或同音,或音近,或是双声叠韵。此种称为声训或音训。 三、文献标点

1,故天子者,天下之穷贵也,天下之穷富也。故于富且贵者,当天意而不可不顺。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然则是谁顺天意而得赏者?谁反天意而得罚者?子墨子言曰: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此顺天意而得赏也;昔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厉,此反天意而得罚者也。

2,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经传所称,唐、虞以上,帝王有号谥。辅佐不可得而称矣,而诸子颇言之,虽不考虖孔氏,然犹著在篇籍,归乎显善昭恶,劝戒后人,故博采焉。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未知,焉得仁?”“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又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四、文献翻译

翻译能够语句通顺,忠实原文,前后贯联即可。参考答案略。 五、简述题

1,文献亡佚原因,约有六点:一是书厄造成。各种战乱兵祸、自然灾害以及管理不善均导致大量文献被毁。二是历代对某些文献重视不足致使其难以流传以至“自然消亡”。三是雕版印书之前,书籍主要靠手抄流传,对一般书籍抄录极少,因而也就逐渐被淘汰以至消亡。四是雕版印书之后,两种以上相近之图书,往往只有一种广泛流行,其余逐渐被淹没不闻。五是规模过大之书不易流传。六是某些官书只存于宫廷秘府,视为秘籍,一旦亡失,即无法恢复。 2,文献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从事学习研究必须要掌握处理各种文献的能力。学习古典文献学不仅是更好地接受、继承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未来学习、工作、研究的需要。文献学是方法之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好文献学,必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