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江苏昆山、河南新郑等地综合保税区考察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5 15:03: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页眉.

赴江苏昆山、河南新郑等地综合保税区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综合保税区建设,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相关成熟经验和做法,8月21日——9月1日,以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姚景林、副市长梁宝源为团长,由互贸区、综合保税区、口岸办、外经贸局、规划局、招商局、海关、国检局、国土局、工商局主要领导组成的我市党政学习考察团,先后来到江苏昆山综合保税区、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河南新郑综合保税区、陕西西安综合保税区、辽宁大连保税区、黑龙江绥芬河综合保税区,通过实地参观、座谈交流的形式,对各地综合保税区设立、运营模式、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所到之处也受到了当地政府、综合保税区相关领导的盛情接待。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地综合保税区基本情况

(一)昆山综合保税区。XX市是全国百强县之首,建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级别为副厅级,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分别由XX市委书记和市长兼任。江苏昆山综合保税区是2009年12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由昆山出口加工区转型而成的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5.86平方公里,2010年10月8日一期2.86平方公里封关运营。综合保税区隶属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共设5个卡口,其中3个卡口供员工进出,所有货物都通过有武警值守的5号卡口,进出的出租车实行抽查。海关、国检人员都由南京抽调。目前已引进入区注册项目132家,引进项目总投资22亿美元,从业人员13万余人。综合保税区内的产业以it、光电、精密机械为主,兼具研发、物流配送、分拨、检测、维修等功能。2011年保税物流达4000多亿元,主要为制造业服务,有30万平方米的保税仓库,实现了536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确定了打造“三个基地和三个平台”的目标,即成为电子信息等产业全球主要加工制造基地;成为服务昆山辐射华东的保税物流基地;成为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进出口商品交易基地;成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研发实验平台;成为对制造业、贸易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页脚.

.页眉.

的服务贸易实验平台;成为简便、快速通关的口岸服务平台。

(二)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是2006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隶属于苏州工业园管辖,行政级别为正处级。规划总面积为5.28平方公里,分为东、西两个围网区,XX区面积3.88平方公里,XX区面积1.4平方公里,是在原园区陆路口岸通关点、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基础上整合发展而成,2007年8月28日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九部委的联合验收并封关运作。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整合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所有功能政策。如国外货物入区实行保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企业在区内不仅可以进行货物的保税仓储和加工、制造业务,还将可以开展对外贸易(包括国际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维修,商品展示,研发,以及港口作业等业务。综合保税区直接服务于周边的加工制造业,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功能平台,满足加工贸易的各种需求。综合保税区分为四大区域,口岸作业区:用于开展口岸通关“虚拟口岸”配套功能的试点工作。保税物流区:重点发展vmi(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地改进的合作性策略。)和dc(分拔服务)等保税物流业务。保税加工区:是保税加工类生产企业的聚焦区。综合服务区:具有商务办公楼、旅馆、酒店、超市等各项商业配套设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飞机零部件为主的精密机械、笔记本电脑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保税加工体系,并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精密机械制造基地和电子产品集散中心之一。经过五年多的发展,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各类基础设施及基建投入已超过60亿元,形成了设施先进、配套完善、交通便利,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功能区域。

(三)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隶属于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10年8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11月4日通过国家十部委联合验收,实现封

页脚.

.页眉.

关运作。规划面积3.51平方公里,由原高新区出口加工区和原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整合形成。综合保税区管理办公室为正科级,下设行政管理部、计划财务部、经济发展部、开发建设部、综合管理部5个工作部门。并设立了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苏州高新区保税中心有限公司,负责综合保税区的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仓库租赁、物流仓储经营等事宜。综合保税区按照功能划分为:口岸作业区、保税物流区、保税加工区、配套工业园。截至2011年底,区内注册保税加工企业46家,仓储配送企业10家,物流通关企业46家,项目总投资29亿美元;区外配套工业园25家加工贸易企业。保税加工项目主要来自台湾、欧美、日韩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投资领域主要涉及电子、精密机械、新材料、家用产品、汽车零部件等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较大的产业。电子和精密机械目前是保税加工的两大主导产业。区内现有标准厂房41万平方米、保税仓库23万平方米,区外配套工业园标准厂房19万平方米。已初步形成设施先进、配套完善、交通便利,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区域。

(四)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航空港)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积极争取下,经过100天的努力,于2010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成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委托XX市管理,规格正厅级,与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规划面积5.073平方公里。2011年11月4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一期2.49平方公里正式封关运行。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是在一个没有任何基础、没有任何市政设施,从零建立起来的综合保税区,其建设速度在我国综合保税区建设史上前所未有,被称为“郑州速度”,所采取的政府边建设、企业边生产、海关边监管模式,被称为“郑州模式”。随着富士康科技集团(从事手机零组件、手机整机生产、手机维修)入驻,产生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和“雁阵效应”,大批配套企业相继跟进,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河南省和XX市重要的支柱产业。而且富士康用工人数将在未来两年内达到54万人,将使河南

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