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有机化学》(教版5学分)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0:50: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有机化学下》教学大纲 (大面积,2学分,教版)

课程编号: 03130019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 英文名称: Organic Chemistry

《有机化学》(第二版)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

选用教材

学教研组编,高教出版社 先修课程: 现代基础化学

适用专业: 材料、化工、生工、环境 一、

教学基本目标

课程性质: 必修 学时/ 学分: 32/2 考核方式: 考试 教师: 蔡月琴

Emil: caiyueqin@ecust.edu.cn

随着化工、生工、环境保护、高分子材料、生命科学等学科迅速发展,有机化学与这些学科发生着广泛而密切的交叉渗透,有机化学已成为这些化工类高级专门人才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有机化学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反应和合成,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并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为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有宽厚的工科有机化学知识背景。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教学基本内容

第9章 醇、酚和醚 (4学时)

酚的化学性质:*酚羟基的反应:酸性、成酯、成醚;*酚芳环上的反应:卤化、硝化、磺化、与羟基缩合、烷基化、与FeCl3水溶液显色反应;酚醛树脂、环氧树脂和离子交换树脂(简单介绍)。*酚的制法:异丙苯法、芳磺酸碱熔、芳卤衍生物水解;醚:醚的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醚的物理性质;*醚的化学性质:过氧化物的生成、釒羊 盐的生成,醚键的断裂,1,2-环氧化合物的开环反应;*醚的制法:威廉姆森的合成法、醇分子间失水、酚醚的生成;环醚:环氧乙烷的制法、用途;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性质:与水、醇、氨和格氏试剂作用(含酸性、碱性开环的规律)。1,4-二氧六环,冠醚、硫醚。

第10章 醛和酮 (8学时)

羰基特征、醛和酮的命名;醛和酮的物理性质;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结构;*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HCN、NaHSO3、ROH、RMgX及氨的衍生物)、亲核加成反应历程及影响亲核加成反应的因素;*?-H的活泼性:羟醛缩合反应极其反应历程(含交叉缩合)、卤代反应、卤仿反应和 康尼查罗反应(歧化反应);醛和酮的制法:醇的氧化和脱氢、炔烃水合、同碳二卤化物的水解、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芳烃侧链的部分氧化,羰基合成;

第11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9学时)

1

羧酸:羧酸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羧酸的物理性质;*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酸性、影响酸性的因素、诱导、共轭、空间效应(场效应)等;羧酸衍生物的生成;还原、脱羧、?-H的卤代(含历程);羧酸的制备方法:烃的氧化、伯醇或醛的氧化、腈的水解、通过格氏试剂制备;羟基酸:羟基酸的命名;羟基酸的物理性质;羟基酸的化学性质:酸性、脱水、脱羧。羟基酸的制法:?-卤代酸水解、*Reformatsky反应等;羧酸衍生物:羧酸衍生物的命名和结构;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与格氏试剂的反应;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加成-消除反应);羧酸衍生物的还原;酰胺的水解,脱水,霍夫曼降级反应,?-己内酰胺及其聚合;蜡、油脂;碳酸衍生物:光气、脲。?-二羰基化合物:?-二羰基化合物的?-H的酸性和烯醇负离子的稳定性;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碳负离子和?,?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共轭加成——麦克尔反应;

第12章 含氮化合物 (8学时)

硝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碱作用、缩合反应、*还原反应、*硝基对邻对位上取代基的影响;胺: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胺的物理性质;胺的化学性质:碱性、*影响碱性强弱的因素、烃基化、酰基化、与亚硝酸作用、氧化反应、芳胺环上的取代反应、伯胺异腈化反应、季胺盐和季胺碱、*季胺碱的热消除反应;胺的制备方法:*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卤烷胺化、芳卤氨解、腈的还原、霍夫曼酰胺降级反应、*加布里尔合成法;重氮盐的性质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芳香族重氮化合物的命名、结构;*重氮化反应,重氮化反应的条件及注意事项;重氮盐的性质:*放氮反应:重氮基被-H、-OH、-X、-CN等取代;保留氮的反应:还原、*偶合反应;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碳烯结构及性质。腈和异腈:腈的命名和结构;*腈的制法、性质和用途;异腈、异腈酸酯。

第13章 糖类 (1.5学时)

单糖:*葡萄糖开链式、氧环式、互变异构、变旋光现象、苷碳原子、苷羟基、还原性、脎的生成、醚及酯的生成、增碳和减碳反应;*果糖:开链式、氧环式以及性质;二糖:*蔗糖、麦芽糖的结构和性质,乳糖、纤维二糖;多糖:淀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构造和应用。

第14章 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 (1.5学时)

氨基酸的分类和*命名;氨基酸的性质:*两性、*等电点、加热后脱水反应;氨基酸的*制法(?-氨基酸);肽、多肽的概念;蛋白质的性质。

(多余时间为自学、讨论及机动)

[注]:在大纲中凡在左角打“ * ”号的是重点要求的。大纲按本书次序编排。学生自学内容由各位任课教师自行确定,这里不作统一安排。

四、教学方法

由于有机化学课程在反应、理论和应用诸方面内容丰富,学生不易记忆。更难于运用贯通。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要少而精,讲课要深入浅出,主线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2.教学方法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安排讲授和学生自学内容,逐渐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知识更

2

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教学手段的改革,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加大信息量,扩充学生知识面。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的方式。

六、成绩评定方法

每学期课程总成绩以100分计。总成绩由期末考核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笔试考核占70%。

平时成绩组成:期中考试50%+作业25%+考勤15%+小测验10%; 作业50%+考勤30%+小测验20%(无期中考试)

七、教学参考书

(1)《大学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版)荣国斌 主编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 邢其毅等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 Organic Chemistry, 6th edition, John McMurry, Thomson Brooks/Col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