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洪湖水浪打浪》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3:08: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洪湖水浪打浪》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歌曲《洪湖水浪打浪》为电影《洪湖赤卫队》插曲,是剧中人物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该曲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以宽广的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歌词运用了通韵的押韵形式,分前八句和后六句两片。上片重写洪湖之景,下片重抒感恩之情,以其美妙的拖腔使旋律更为动人。歌曲富于民歌特色,是湖北民歌的象征。 二、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宽广舒展的节奏和婉转起伏、流畅动听的旋律,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2、了解拖腔,体验拖腔在歌曲各个乐段中的运用。

3、能准确区分歌曲三个乐段,尝试用柔和而连贯的声音歌唱,感受旋律的美,体验拖腔的韵味。 三、教学重点

体验旋律的跌宕起伏,了解歌曲表现的意境,体验并表现音乐的美 四、教学难点

体验拖腔的韵味并用自己的歌声表现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 六、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①出示一幅波光粼粼的图片,请学生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画面。 ②让学生用线条表现看到的画面。 ③用音符表现画面,展示旋律线条。 ④音配画,体验二者的相似点和高度融合感。 2、讲授环节:

①初听歌曲,体验歌曲的情绪,思考两个问题: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你能划分一下歌曲的段落吗? ②师生讨论。 分段细听: 聆听第一乐段:

①先聆听范唱,再随琴唱词,体验舒展的节奏和婉转起伏的旋律所营造的舟行碧波的意境。

②通过第4乐句的对比聆听,引导学生认识拖腔,感受拖腔独特的韵味和重要性。 聆听第二乐段:

①聆听并思考两个问题: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变化?拖腔有没有出现?

②随琴唱一唱拖腔部分的歌词,体验一下拖腔的韵味。 聆听第三乐段:

①聆听并思考几个问题:这一乐段的旋律和前面哪一乐段相似?这一乐段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拖腔有没有出现?

②随琴完整歌唱,体验歌曲的韵味,表达自己的情感。 ③歌曲主题听辨:

分别欣赏由钢琴、古筝和小提琴演奏的旋律片段,辨别是歌曲中的哪一个乐段,检测学生对旋律的记忆能力。 3、拓展环节:

由对比导入《沂蒙山小调》并欣赏。

导语:一首《洪湖水》传遍大江南北,唱出了洪湖人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在咱们山东,也有一首经久不衰的赞美家乡的歌曲,那就是《沂蒙山小调》。

①完整聆听歌曲,体验歌曲的情绪。 ②随琴模唱旋律。

③给旋律排列顺序,检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4、小结

《洪湖水浪打浪》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希望大家能更加热爱音乐,享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