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小说阅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8:12: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⑺由于路近,他没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轮三轮车冲来,他忙一让,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

⑻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钱!”

⑼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不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司机登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儿,一咬牙:“我赔!”他哼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⑽回到家,他拿了另一件鲁山花瓷罐,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纸箱,去了买主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

⑾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所以,撞碎那件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 ⑿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⒀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民工骑上三轮车,嘟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

⒁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

⒂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

⒃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

⒄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

(选自2017年5月《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第⑹自然段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为下文埋下伏笔。

B.联系标题“窑变”,可以看出,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是民工司机。

C.从第(17)自然段画线句可以看出,人要想成为如鲁山花瓷一样的瓷中极品,有时需要经历“窑变”

D.第(9)自然段画线句字“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同情农民工的人。

15.第(12)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分)

16.谈谈你对标题“窑变”含义的理解(3分)

16

17.“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现实生活中,相信你也有过“窑变”的经历,请根据您对课文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窑变”过程。(4分)

答案:14.A、C

15.动作描写,表现出民工司机非常珍惜他的血汗钱,每一张钱都来之不易,同时表现了民工司机敢于担当,诚信朴实、善良的高贵品质。

16.“窑变”指次瓷器土胚在窑中经过数次高温烧烤后,最终形成美丽鲁山花瓷的过程.在文中,”窑变“的深层含义是指“他”在民工司机敢于担当、讲诚信美德的影响下,心灵得到净化后发生变化的过程。

17.示例:小学三年级时,我是语文课代表,练习册上的一些看图说话题做起来真是麻烦,我将收来的同学们的作业翻开看,其实是想看他们怎么写的,来抄个现成的答案.一天,同桌为了一道题在那铭思苦想,我悄悄地说,不行,你拿我的看看吧.他说:不行,这次抄了,如果考试怎么办?我一定要自己做.他的话让我知道了抄袭的危害,从此后我任何题都自己想,自己做,不懂的问老师,才有了今天的优秀成绩。

【解析】14.⑴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

A、正确;B、联系标题“窑变”,可以看出,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是“他”,表示“他”在民工司机的行为感染下有了巨大的变化.分析错误。C、正确;

D、第九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在文章第十五段交代了原因:“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分析错误。故选A、C。

【贵州省遵义市】(一)(12分)

高贵的“伪证”

李良旭

①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多丽丝接到法院一张传票,要她到法庭作证,20年前,她是否收留过一个女人的私生女。传票上特意写明,您的证词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性质。

②看到传票上安迪的名字,一下子勾起多丽丝对往事的回忆。

③20年前的一天,一个年轻的女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找到多丽丝。女人俊俏的脸上有些倦容和疲惫,特别是她左边眉毛上的那颗黑痣,很妩媚。女人让小姑娘站到一边,然..后抽泣着对多丽丝说,这孩子的父亲是谁我至今不知道。现在,我染上了毒瘾,要到戒毒所戒毒,请多丽丝小姐暂时收下这可怜的孩子,让孩子在这里上学,等我戒了毒,就来接女儿。

④多丽丝看了看不远处的小姑娘,她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正不时向这边张望着。不知怎的,就那一眼,多丽丝一下子喜欢上这位小姑娘。多丽丝郑重地对这女人点了点头。女人一下子紧紧地拥抱着多丽丝,感激的泪水流淌下来……

⑤从此,多丽丝就将这个叫安迪的小姑娘带在身边。安迪不仅懂事,而且学习很好,在学校里,就像快乐的“百灵鸟”。有时,她两眼泪汪汪地望着窗外,好像有什么心事。多丽丝

17

轻轻问道,想妈妈啦?安迪擦去脸上的泪痕,抬起头,甜甜地说道,不想,老师就是我的妈妈!多丽丝吻了一下安迪的脸颊,说道,真是可爱的孩子!多丽丝发现,安迪的左边眉毛上也长了一颗黑痣,像她妈妈一样漂亮。 ..

⑥几年过去了,安迪考取了不莱梅市的重点中学,以后,她俩渐渐失去了联系。

⑦一晃,20年过去了。如今多丽丝已担任拜罗伊特小学校长。当她接到法院的传票时,感到很困惑,她不知道法庭让她做什么证。

⑧多丽丝如期来到法庭,在法庭上,她看到一个中年妇人,苍白的脸上,有一种茫然和无助。当看到妇人左边眉毛上有颗黑痣时,多丽丝心里不禁一惊。妇人看到多丽丝那一刻,..脸上顿时显出一丝惊慌和不安。

⑨法官西蒙告诉多丽丝,有人指控你,20年前曾收养了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女孩名叫安迪。现在,安迪被评为不莱梅市形象大使,请您作证,这个安迪是不是这个毒贩的私生女。如果不是,安迪将担任不莱梅市形象大使;如果是,将取消这一称号。听明白了吗?现在传被告人安迪到庭。

⑩被告人安迪,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人,她俊俏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和活力,她左边眉毛上那颗黑痣,很妩媚。那一刻,多丽丝真想冲上前去,紧紧地拥抱她,并喊到,..

安迪,我又见到你了,我的孩子。但是,多丽丝很快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她努力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她看到,安迪看到她那一刻,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多丽丝将右手放在胸前,掷地有声地回答道:我以上帝的名义回答法庭,眼前这两个女人我都不认识,回答完毕!

?被告席上,那两个女人紧绷的脸上,顿时闪烁着激动的神色,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法官西蒙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用力敲响法槌(chuí),严肃地说道:证人证言有效,法庭宣布休庭。

?庭审结束了,法官西蒙走到窗前,眺望着遥远的天际,喃喃自语道:法庭是神圣的地方,无论是证人、被告人、还是原告,都不能欺骗法庭,但是,有一种证言,上帝都会原谅的,那里面蕴藏着一颗高贵的灵魂,它被上帝称为高贵的“伪证”。

(选自《2016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7.请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

8.文章多次写到左边眉毛上的“黑痣”,这样写有哪些作用?(3分)

9.结合上下文,简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10.标题用“高贵”来修饰“伪证”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18

【答案】7.多丽丝收到传票;回忆收养安迪的过程;到法庭作证;法院判决证词有效。 (答对一题得1分,共3分)

8.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写出了安迪和女人的美丽外表;暗示安迪与中年妇女为母女关系;为下文多丽丝作伪证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答对一题得1分,共3分)

9.动作描写。(1分)“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写出了西蒙对多丽丝的证词感到意外,而考虑是否采用多丽丝证词的矛盾心理(2分)。(共3分)

10.不矛盾。“高贵”指多丽丝无私收养安迪,培养安迪,为安迪的前途不惜作“伪证”的品质(1分);“伪证”指多丽丝的证词与事实不符(1分)。“高贵”修饰“伪证”突出了多丽丝人性的伟大,灵魂的高贵(1分)(只做判断不得分,共3分)

【河南省】二、(一)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共 16 分)

惟有垂杨管别离

李修文 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每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做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 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将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 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 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 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 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 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

19

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7.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4 分) 8.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4 分)

9.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 然出现了意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10.本文以“唯有垂柳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7.⑴在每日两人输完液后岳老师便会给罹患重病的小病号上课,除了语文,也教给小病 号数学和英语知识。⑵每当看护者挤满病房时,岳老师都会出难题考小病号。⑶小病号自认为时日无多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岳老师十分伤心,但也因此更加爱护小病号。⑷小病号病重要转院,岳老师把为小病号编未完成的教材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

8.⑴第一次哭是因为小病号自认为时日无多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岳老师心疼小病号而哭。⑵为小病号临别前终于背出了总也记不住的古诗而哭,其中既有欣慰,也有不舍。

9.⑴神态描写。“苍白”与“一丝红晕”是对岳老师的神态描写,“苍白”写出了岳老 师身体状况很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岳老师在给小病号上课后重新找回了身为老师的责任与 希望而异常开心。⑵“每一天”写出了岳老师给小病号上课的频率,“一……就”这一关联词的运用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岳老师想要给小病号上课的急切心情,体现了岳老师对生活和知识的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