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工作规范试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13:17: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工作规范(试行)

为指导基地单元组织实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实现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推行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基层烟叶业务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1. 基地单元规划建设

1.1 总体要求

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以品牌原料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坚持工业主导、产区主体、科研主力,建立设施完善、特色明显的品牌导向型原料基地,提升优质烟叶原料保障能力;坚持规模种植、集约经营、专业服务,推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烟区烟农综合发展能力。

基地单元是指地市级公司根据工业企业卷烟品牌原料质量特色需求,将烟叶风格特色、生态环境基本一致的区域,划分为烟叶生产、收购、调拨的基本单位,制定一个生产技术方案,执行一套业务流程和标准,服务一家卷烟工业企业。基地单元规模原则为1.7万亩、5万担左右,单元内划分片区,以片区为单位组织烟叶生产。

1.2 运作模式

基地单元按“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三种主体、规模种植,一社两场、专业服务,一站四线、片区管理,工商共建、共同发展”的模式运作。即: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推行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方式;因地制宜选择种烟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三类种植主体,自主生产经营,实现适度规模种植;发展烟农合作经营和合作服务,

烟农综合服务合作社依托育苗工场、烘烤工场和烟草农机具等专业化服务设施,开展专业服务,推进“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整合建设一个基层站,负责全面管理,安排四条左右收购线,组织烟叶收购,执行一套业务流程、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工业企业主动参与、深度介入,开展基地烟叶质量评价和质量追踪,加强烟叶风格特色和配方模块研究,提高基地烟叶建设利用率与品牌贡献率。

1.3 建设标准

一个基地单元,设1个基层站、配套4条左右收购线,执行一套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一套生产技术方案和技术标准;服务一家卷烟工业企业,原则种植1个品种;配套3.5或5万亩左右烟水、机耕路、减灾设施完善的基本烟田;成立一个烟农综合服务合作社,配套1~5个育苗工场、800座左右的密集烤房、2500千瓦左右机械动力及适量专用机具。单元内做到种植制度相同、轮作制度一致,土地合作经营,烟田成方连片,移栽田管同步,采收标准统一。

2.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建设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物质基础。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综合配套”原则,建设完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全面实现基本烟田、烟水工程、机耕路、育苗工场、密集烤房、烟草农机具、烟叶基层站、防灾减灾设施等八大基础工程达标配套。

2.1 基本烟田 2.1.1. 总体要求

坚持“以烟为主、连片建设、合理利用、用养结合”的原则,优化布局,集中连片整理,合理轮作保育,加强建设保护,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1.2 建设标准

a.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能满足烟叶持续发展的需要。 b.一个基地单元基本烟田3.5万亩左右,满足2年轮作要求;新烟区5万亩左右,满足3年轮作要求。连片面积山区不少于200亩,坝区不少于500亩,平原不少于1000亩。

c.土壤质地疏松,有机质适中,酸碱度适宜,肥力中等,养分均衡,含氯量≤40ppm,土地综合生产能力较高。

d.集中连片,坡度适宜,通透性好,能够满足灌排和机耕需要。 2.1.3 保护与管理

a. 建立保护制度,有条件的地方立法保护。单元内建立统一的以烟为主的种植制度;通过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全面落实轮作措施,年度种烟面积不超过基本烟田总面积的1/2,其中新烟区不超过1/3;推行良好农事操作(GAP),减少有害化学品使用,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

b. 建立电子档案。对基本烟田进行编号,建立烟田地理信息、地块面积、土壤质量、配套基础设施、烟农信息等档案。基本烟田编码由县级行政区代码、单元顺序码、烟田顺序码三部分组成。

c. 统一保护标识。内容包括:基本烟田编码、面积、地理位置、分布图、基础设施、农户数等情况,明确相关保护措施。

2.2 烟水工程 2.2.1 总体要求

按照“科学规划、系统设计、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根据烟区水源条件和降水特征,因地制宜,完善提高已建工程,高水平设计新建工程,全面实现达标配套,确保旱能灌、涝能排。

2.2.2 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