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供应链节点间的行为策略与契约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0:14: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生猪供应链节点间的行为策略与契约研究

以散养户为主的生猪养殖结构,造成了我国生猪供应链的效率低下,包括:生猪价格的频繁波动、品种改良缓慢、猪肉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证、生猪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上下游企业的“散乱差”等。随着生猪养殖结构的规模化,会引发其上游及下游的相应变革。整个生猪养殖业将会以市场为导向,构建起若干条供应链,实现从厂家与厂家的竞争向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过渡。在未来的生猪供应链中,将以两种模式为主:一种是“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这种供应链模式由饲料企业或肉食品加工企业等为龙头企业,通过养殖合作社向农户统一提供仔猪、饲料、兽药、服务等,并负责统一回购肉猪;另一种是“上游供应商+规模猪场/合作社+屠宰加工企业”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实力和规模较强的养殖企业或者合作社的横向整合的结果,以规模猪场或合作社为核心企业,由遗传服务供应商(即仔猪生产企业)和营养及防疫服务供应商(即饲料及兽药生产企业)作为上游供应商,以屠宰加工企业作为下游客户,三者结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形成供应链的整体优化和绩效改进,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以往国内外学者对生猪及其供应链的研究中,在研究内容上,一类研究是对猪肉供应链进行研究,研究对象是猪肉,而不是具有生物特性的生猪;另一类,对生猪产业的研究,基本上是基于宏观上的产业及产业链分析;再一类是把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应用到某一个猪场或某个地区,对供应链的组织形式与运作模式进行描述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多数还是基于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较少。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供给—需求分析方法、博弈论及委托代理方法、交易费用方法、供应链契约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实证及案例分析方法等,对生猪饲养规模化趋势下,两类生猪供应链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对“公司+农户”模式,已经有许多文献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包括其运作模式、公司与农户的契约关系、监督激励机制等,因此本文对此不做讨论,只针对“公司+农户”模式下出现的农户融资难问题进行研究,因为这个问题关乎到项目发展的速度和受益农户的规模,且系统研究的人较少。

对“上游供应商+规模猪场/合作社+屠宰加工企业”模式,本文从饲养规模化趋势下该供应链的结构变化研究入手,对随机需求和随机价格条件下,该供应

链上游、下游各节点间的行为策略和契约进行研究,包括上游的遗传供应商(仔猪供应商)、营养防疫供应商(饲料、兽药供应商)及下游的屠宰加工企业与生猪饲养企业的行为策略和契约。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六个部分,共七章组成,其中二、三、四、五部分为本文的核心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和文献综述,包括1、2章。第1章,绪论。

主要提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界定概念,明确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的基本思路。其中在研究背景中,对中国生猪供应链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散养户为主是我国生猪供应链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并指出了生猪饲养规模化趋势下,生猪供应链的变化趋势。第2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主要对生猪和猪肉市场、猪肉供应链、供应链契约与协调、博弈论、交易费用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与评述。

第二部分即第3章,“公司+农户”模式下担保模式研究。首先介绍“公司+农户”的概念和内涵,从供应链的角度,“公司+农户”的内涵实际上是典型的制造过程外包,即公司把生猪饲养过程外包给农户;然后从在江西信丰的调查研究中了解的农户融资难问题入手,在林毅夫(2005)提出的龙头企业担保的概念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由龙头企业提供担保的具体运行机制,即“公司担保、分户贷款、封闭运行”的模式。并采用“供给—需求”方法对其绩效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这一模式可以同时提高公司、农户、银行三方的绩效,是一个三赢的方案;对公司来说,可以迅速的扩大项目规模;对农户来说,可以降低参与项目的门槛、降低项目失败带来的损失还可以降低利息成本;对于银行来说,可以解决想贷而又不敢贷的难题,扩大借贷规模,同时可以很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项目审计成本和摧还贷款的难度。最后,把这一模式应用于江西赣州信丰县江西正邦农牧有限公司的生猪“公司+农户”项目,并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实施了该模式后,饲养规模和农户数量均是原来的3.5倍左右。

第三部分即第4章,生猪供应链上游结构变化及其主体行为策略研究。对生猪供应链的上游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是在生猪养殖规模结构变化的情况下,供应链上游的结构变化,以及变化后供应链上游两节点的主体行为策略研究。首先,从交易费用的视角和猪肉安全的视角对生猪供应链上游结构变化的内在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建立交易费用模型和猪肉安全博弈的模型,得出结论:在饲养规模

化趋势下,供应链上游结构将从有猪贩的结构转变成直接交易结构。然后,遵从一般性理论—理论应用—实证分析的思路,对变化后供应链上游两节点的主体行为策略研究。

在一般性理论的研究上,本文对经典批发价契约进行了改进,把经典的批发价契约的条件进行了松弛,根据生猪供应链的实际,研究了一类生产刚性且价格随机的供应链批发价契约,其研究对象是供应链上游的原料供应商和产品制造商之间的关系。在这类供应链中,有三大特点:一是原料供应商的生产是刚性的,即原料的产量无法在短期内增加或减少,而且无法中止生产;二是原料与成品的制造工艺方面有类似之处,即原料供应商也可以生产成品,即原料供应商与产品制造商在产品销售上面临着同一市场需求,且市场需求在二者之间按产品数量比例分配;三是成品价格是随机的。在这类供应链的批发价契约中,供应商决定原料价格,制造商根据产品价格和原料价格决定购买数量(以占原料供应商产量的比例替代),剩余的原料由供应商自己制造成产品并销售。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了批发价契约下和供应链协调时两种情况下的制造商购买原料的最优比例,结果表明:供应链协调时制造商购买原料的最优比例大于0.5,而批发价契约下的制造商最优购买比例小于供应链协调时;而且,无论是批发价契约还是供应链协调时,制造商购买原料的比例均是产品价格的减函数;通过数字模拟发现,在产品价格变化时,原料供应商占整个供应链利润的70%,承担了市场变化的风险和收益。

接着,对产品价格为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该供应链上主体行为策略进行了研究,得出制造商不购买原料、制造商购买部分原料、制造商购买全部原料三种行为策略的条件及选择概率;并分析了制造商购买比例的价格信号传递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把生产刚性且价格随机的供应链批发价契约模型运用于生猪供应链第二种组织模式,即“上游供应商+规模猪场(合作社)+屠宰加工企业”供应链模式中上游的仔猪供应商和规模猪场之间行为策略研究。对规模猪场连续选择和离散选择两种情况下,仔猪供应商和规模猪场之间的策略进行了研究。最后,在本章对江西进贤县专业养户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自繁自养、出售仔猪、饲养肉猪三种行为策略的市场价格条件。

第四部分即第5章,营养供应商与生猪饲养企业的契约研究。首先,对我国饲料分销供应链的发展历程、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接着,阐述随着生猪养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