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体积》复习课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0:37: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立体图形体积》复习课教学反思

《立体图形体积》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中的图形与测量的内容。它是将小学阶段立体图形的体积知识组合在一起的综合复习课。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的概念,并整理复习各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进一步通过观察正方体、长方体和圆的特点及体积公式小结直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统一成一个公式,即底面积乘高。

为达到教学目标,解决好教学中的难点,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策略:总体来看本课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学习等方式为主。既整理复习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又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发现新的东西,所谓温故而知新,‘新’就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也就是让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解决问题中形成知识体系。

课上我改变了已有复习课先让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点,再在课上汇报交流的复习课特点。而是在开课的伊始就直入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如让学生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及这些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然后进行记忆。

二、结合知识点出题,让学生内化知识。

数学是枯燥的,数学练习课更是乏味的。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主要考虑如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着这个目的我主要设

计了五大块:一是直接列式不计算,这样既达到应用公式的目的又避免了繁琐的计算带来的枯燥感;二是判断,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灵活、综合应用体积的知识;三是如何能将一块圆柱木料削成最大的圆锥木料,从这个条件中你获得哪些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再此复习应用公式解决问题;四是进行综合性练习。这样不仅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着眼于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复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应试,复习教学的侧重点绝非只是整理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课例对学生的要求就不是停留在“会代入公式算体积”上,而是着眼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把全部练习素材实际化、生活化。鼓励、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发现数学问题,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知识。例如,我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特点后得出直柱体体积的统一解法,随机出示两道应用这个结论解决的题目,可能学习好一点的学生一下子就明白如何求,但我没有急于让他们来说,而是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和思考时间,待大多数学生毛开盾色之时再有学生解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设想即实施过程的阐述,通过实际教学之后发现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是十分

充足、在走进生活的练习中我觉得还应该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直接由长方体木料削成最大的圆柱形木料又该如何等,这些都说明我在教学之路上还有很多值得自己反思和思考的问题。六下数学的复习内容很多很杂,所以上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总复习课,一直让我觉得很头疼,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呢?在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时,我做了尝试。

㈠复习课我想应该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所以,这节课我就围绕这个思想和环节设计,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复习了立体图形体积,整理出来四种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其联系,回忆其推导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转化、类比的思想,并能灵活的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㈡一节复习课能让学生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意识,这点非常重要。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必须经历自主整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本节课,加强了课前的指导,使学生在梳理里不至于无从着手。课前让学生去整理立体图形的知识,自主选择整理的标准和方法,出现按立体图形的种类和按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等不同方法来整理立体图形的知识。凸现整理建构时学生的自主性,还学生一个自主整理的空间,让学生亲自去理一理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